李娟
摘要:開展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語文教師首先應從課程的設置上,解決小學生在習作練習中遇到的阻礙和難題,并從習作案例的教學分析上,化解小學生對于習作學習的困擾。小學生習作學習中的困擾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種困擾為,小學生雖然閱讀較多的文本內容,但習作實踐的效果卻不好;另一種困擾為,小學生無法通過教師提供的習作方法,自主進行習作上的實踐訓練。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針對小學生的習作困擾,改進自身的習作教學策略,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解決小學生的習作困擾,使小學生能夠通過課文知識、課外閱讀、教師引導,領悟到更多的習作技巧,最終在進行習作練習時,可根據自身的思路,結合教師提供的習作技巧,加強自身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優(yōu)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其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語文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人文素養(yǎng)等各個方面包容一體的綜合表現能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十分全面的內容,也是較為復雜的過程。小學語文作文訓練更是對學生的各種素質要求進行全方位考量,這要求教師更好地發(fā)散學生思維,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達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目標要求,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一、目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
伴隨著我國文化事業(yè)的蒸蒸日上,我國下至基礎教育上至高等教育都迎來了一輪又一輪新的洗禮與改革。教師們也從未在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停下步伐。近年來,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教師對自己的職責與使命進行了重新的思考與定義。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時刻注重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法的探索上也有許多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不少建設性意見,例如合作習作、讀寫結合等。這些突破與創(chuàng)新都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發(fā)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當前的小學語文習作課堂更加“人性化”,為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與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空間,為寫作教學奠定了健康的發(fā)展基礎。但是,部分教師在習作講評和修改上經常忽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而更多的以結果性評價方式呈現出對學生習作的認知。一些教師很少抽出時間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而又詳細的講解與指導,從而導致學生不知道自己的習作最大的問題何在。學生也會認為教師的簡單評語和籠統(tǒng)而泛泛的指點對其修改習作和提高自身的習作能力幫助不大。學生的習作質量需要教師通過講評的方式得到反饋與提高,然而教師的重點偏移到習作指導上去,導致學生習作效果不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tài)。
二、針對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的策略分析
(一)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所以在過去當學生在寫作上遇到問題時,教師往往會簡單直接地給出一個寫作模板,借助模板,學生也能完成習作任務。但我們不可忽視的是,小學生也有著很強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固定的寫作模板不僅會制約學生的能動性,對于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在信息技術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教師可以運用更為直觀、生動的多媒體技術在習作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真實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醞釀更為澎湃的情緒,從而使學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寫作中。例如,在進行“慶祝建黨百年,文詠大美家鄉(xiāng)”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勢必要聚焦共產黨成立百年以來家鄉(xiāng)發(fā)生的驚人變化。但是學生畢竟不是家鄉(xiāng)舊時面貌的親歷者,所以在寫作時如果只憑學生的想象進行虛構,那么文章內容就會顯得十分虛假空洞。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過去家鄉(xiāng)的視頻與圖片,讓學生感受他們所熟悉的街道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百年前是什么樣子,由此學生也能夠帶著更加飽滿的情感投入習作中。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習作情境
習作情境創(chuàng)設與改造是習作的設計動力,小學生語文寫作要具有明顯的動因和清晰的目標,習作一定要設計真實的情境,學生生活的經驗才能在腦海中浮現,學生才有得寫,才會有想要分享的欲望、交流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習作任務時,要將習作題目設置為真實生活的抒寫,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比如以“我最愛的_____”習作教學為例,要完成這一習作的撰寫,還要學生留意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并記錄好,采用真實、質樸的感情用文字描述,老師還可以指引學生對自身最喜歡的人、自然景物、動物等進行觀察、描寫,也可以引導學生描述自身和喜愛事物的相關事跡,這樣文章就顯得真實感人,這樣的習作能落實到具體的經歷中,描寫就會更加生動形象。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利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小學生觀察不同文章內容的寫作結構,并利用習作學習的探究過程,強化小學生對各類習作技巧的理解,最后通過習作實踐練習,幫助小學生了解不同習作技巧的現實應用方向的同時,通過聽說讀寫等教學過程,幫助小學生探索習作方向,以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同時,通過文章的習作借鑒所展開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性,是提高習作教學質量的好辦法,也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教育視角的教學方法之一,此種習作教學方法,易于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執(zhí)行。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擴大語文課堂中知識的研習范圍,給予小學生更多的習作學習資源,如課外讀物、媒體學習等內容,讓小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圍繞小學生所選擇的優(yōu)質文學作品,進行習作手法上的分析,可使小學生在這樣的教育循環(huán)里,積累更多新詞匯、新語言運用方法。
參考文獻
[1]馬惠珍.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狀及優(yōu)化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2):95-96.
[2]黃瑞霞.淺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及優(yōu)化建議[A].福建省商貿協(xié)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三)[C].福建省商貿協(xié)會:福建省商貿協(xié)會,2021:4.
[3]張逢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與優(yōu)化對策[J].江西教育,2017(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