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濤
前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產(chǎn)生了焦慮的情緒。
一位高三學生的媽媽,和我聊天說起快要高考的孩子,言語中透出緊張和焦慮。我和這位媽媽曾經(jīng)是鄰居,彼此很熟悉,對她家日漸長大的小姑娘也很有印象,孩子學習不錯,讀高中時考到了外地的一所超級中學。我問她孩子近況怎么樣,成績?nèi)绾??她憂心忡忡地告訴我:比她學得好的同學多著呢。讓這位媽媽緊張和焦慮的居然是,比女兒成績好的多著呢。我故意開玩笑地說:“是不是覺得女兒考個第一名,你才放心?”
一位熟識的中學老師家孩子即將小升初,最近這位教師媽媽也很焦慮。我有些不解地問:“孩子不是學習很優(yōu)秀嗎?對口你們學校也不錯呀?!边@位媽媽說:“是呀,放在前幾年,我也就不焦慮了,直接升到我們學校就挺好,娘倆一起上學、放學,還方便。但現(xiàn)在不是選擇的機會多了嗎?首先考慮是不是到外地,是公立學校好還是私立學校好?是住宿好還是走讀好?這些天,一直被孩子去哪里念書的問題困繞著?!?/p>
還有一位媽媽的孩子上小學五年級,孩子成績稍微有些波動,媽媽的情緒就跟著劇烈波動。這位媽媽告訴我:“五年級的成績對于升學非常重要。所以孩子成績一有波動,我就得加大輔導的力度。每天晚上都陪著孩子一起做作業(yè),甚至為了起到帶頭作用,我還和孩子有個約定:如果你做錯數(shù)學題,咱娘倆就一起罰做題?!迸畠翰唤獾貑枺骸皨寢?,為什么我做錯了題,您要和我一起受懲罰呢?”
還有一位女性朋友,女兒上初中二年級,孩子非常乖巧懂事,學習也很用功,但成績在班里并不拔尖。這對于曾是學霸的媽媽而言,既不好直接表達,內(nèi)心又難以接受。于是媽媽下決心,每天晚上吃完飯,就坐在孩子身邊陪娃一起寫作業(yè)。
“閨女,咱先學會數(shù)學?”
“閨女,咱一起寫寫物理作業(yè)?”
“閨女,咱一塊學英語吧!”
……
一個又一個晚上,媽媽一刻不離,全身心地陪著孩子學習,女兒言聽計從。但一個學期下來,成績依然沒有提升。
我提醒這位媽媽,是不是陪伴過度了,使得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也不能自主安排學習時間。我希望她能適當?shù)胤潘梢幌戮o張的情緒,媽媽有些委屈地說:“我都這樣陪著了,各門功課我都提前學習,就是為了更好地輔導孩子,有幾個媽媽能做到我這樣,可為什么成績還是上不去?要不我再給她找些業(yè)內(nèi)高手單獨輔導?”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那種掩飾不住的焦慮。
前幾天,我還接到一個外地打來的咨詢電話,打電話的人不是家長,而是一位已經(jīng)成人的女生。她研究生畢業(yè),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她咨詢的主要問題是,她的媽媽總對她催婚,只要電話聊天就繞不開這個話題,這給了她很大的壓力。媽媽認為她都已經(jīng)工作了,趕緊找個男朋友,要么就找不上好的了,就會成為剩女。她希望我能幫她解決一下媽媽的焦慮。
上面例舉,共同的特點就是媽媽們的焦慮。焦慮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情緒,只要不是過度的、長期的,能夠自我意識到并及時調(diào)整倒也無妨。但焦慮一旦過度、持續(xù)就會影響人的心情,還會影響正常生活、精神狀態(tài),影響親密關系和人際關系,嚴重的還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對生命對未來喪失信心。
比如電視劇《小舍得》中顏子悠的媽媽,千方百計一定要把兒子培養(yǎng)成最優(yōu)秀的孩子。在子悠媽媽看來,誰都靠不住,誰都不能讓她感到踏實,只有兒子出人頭地,她這個媽媽才能幸福。這和她的原生家庭分不開,也和她的自身經(jīng)歷以及三觀有關。她長期處于一種心理不安全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轉(zhuǎn)化為對兒子的過度嚴苛,擠壓著子悠本應快樂的童年。在兒子眼中,只要自己沒有學習,媽媽就會不開心。長期的高壓,使得一向努力的子悠不斷出現(xiàn)幻覺,甚至出現(xiàn)了抑郁傾向。
那么如何避免被焦慮淹沒呢?
比如孩子臨近高考的媽媽,女兒已經(jīng)非常優(yōu)秀了,能夠在一個全國知名的高中讀書,本身就說明了實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本來是很正常的事,眾多的學霸在一起也會有第一和最后的排名,選擇了高手云集的學校,就要有別太在意的心態(tài)。降低一些期待,可能會讓孩子輕裝上陣;免去了不必要的壓力,效果反倒會更好。
對孩子小升初焦慮的媽媽,因為有了更多的選擇從而滋生出更多的困惑,產(chǎn)生了選擇性焦慮。很多時候,選擇之所以難,是因為沒有絕對的好和絕對不好,很難尋找到完美??紤]了學習輕松可能就會顧忌成績不夠高;傾向刷出高成績,又害怕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影響孩子正常成長。何為選擇的好呢?就是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哪個學校適合孩子呢?那就要對所選擇的學校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實地考察、多方詢問,也要考慮孩子的意見,畢竟是孩子去讀書,最好是能夠征得他的同意。
孩子上初二年級的那位媽媽,精神可嘉,但做法欠妥。這位媽媽有知識、有文化,有愛心、有擔當,有不惜代價的陪伴,值得肯定的地方很多。但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自己去成長,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幫助她學會時間管理,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能力,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畢竟哪個父母也不可能陪著孩子進考場。當媽媽一直坐在孩子旁邊,無縫隙地陪她寫作業(yè)時,孩子反倒會養(yǎng)成依賴的習慣,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作為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也可以給予她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積極的鼓勵,但孩子們都需要自己慢慢長大,成長不是父母能夠代替的。
我向被催婚的女生詢問她媽媽是否退休,日常做些什么事。女生告訴我她媽媽已退休,除了日常生活,基本沒有什么事做,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日常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坐在家里惦記女兒的婚事了。在我問到女生對找男朋友這件事的態(tài)度時,我發(fā)現(xiàn)女生積極樂觀,只是沒有遇見合適的對象。
我對咨詢的女生說,幫助媽媽找些事情做吧,引導媽媽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事。比如到老年大學報一個國畫班、合唱班、書法班等等,讓她接觸更多外面的世界;或者讓她養(yǎng)一只寵物,照顧小動物也有被需要和滿足的感覺,可以分散她的注意力。當一個人整日無所事事時,往往就會閑人自擾了。
電視劇《小舍得》中的幾個小學生就是在大人的攀比中,使得孩子頭上的緊箍咒被父母們越念越緊。就連本來是好朋友的歡歡和桃子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隔閡。被父母們比來比去的孩子有時都會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親生的,質(zhì)疑媽媽到底更愛誰。大人相互之間的攀比,會讓孩子純凈的心變得波動很大,不利于孩子們之間的友誼,也不利于孩子們健康成長,還會讓家長們變得更加焦慮。而過度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
家長朋友們,我們在養(yǎng)育孩子時,要有意識地把心態(tài)調(diào)整得緩和一些,平和一些。每個孩子的成長期不盡相同,只要引導孩子有努力的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總會慢慢進步的,也會逐步接近他的目標。我們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自帶氣場,選擇相信孩子總比選擇傳遞焦慮更有意義。也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都不再被焦慮所牽制所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