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曾論及強弱轉(zhuǎn)化的辨證之理:生而強者可能會轉(zhuǎn)為至弱,生而弱者也有可能轉(zhuǎn)為至強。正所謂“冷眼觀人,冷心思理”,深思其言,我們可以得到深刻啟發(fā):強而不必自喜,弱而不必自悲。
不必自喜于自身之強。
有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可是有太多的人不能理解此中真義,往往自恃其強而沾沾自喜,結(jié)果釀成悲劇,令人扼腕嘆息。天生神力,身高體壯的力士嬴蕩,自恃勇武,與人角力卻舉鼎而亡;天資過人,指物作詩立就的方仲永,自恃才氣荒廢學(xué)業(yè),最后落得個泯然眾人的下場;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的大秦帝國,一統(tǒng)天下后卻隳名城、殺豪杰、焚書坑儒,濫用其強,終致二世而亡。由此觀之,無論是誰,決不可為自身之強而自喜,正如青年毛澤東所說“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zhuǎn)為至弱”,唯有自強不息,方可永葆強大。
不必自悲于自身之弱。
有人感慨自身“生如螻蟻,微如草芥”。那么,柔弱者是否就該自怨自艾,認命從命呢?毛澤東曾說“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 從小體弱多病,不離湯藥的孫思邈,并未自暴自棄,而是自創(chuàng)《養(yǎng)生十三式》,勤自鍛煉,相傳活了一百多歲;乓壇女皇鄧亞萍因身材原因曾被國家隊拒之門外,但她并未徒自悲傷,而是勤加鍛煉,變?nèi)鯙閺?,終成世界冠軍;國貨之光華為不甘只為他人做銷售代理,苦心經(jīng)營,攻堅克難,終成今日的商界翹楚、民企龍頭。因此,無論是誰,不必自悲于自身之弱,要相信“苦心人,天不負”。
至強至弱,非一成不變;冷眼觀之,強弱之變的關(guān)鍵恰在于自身?;赝袊鴼v史,其強弱轉(zhuǎn)化更能引發(fā)我們的沉思。大唐盛世,萬邦來賀,何其強大,而一旦失去自強不息之精神,一聲鼙鼓而山河變色;晚清末年,喪權(quán)辱國,幾至亡國滅種,何其衰微,而今國人實現(xiàn)民族復(fù)興的斗志日盛,終于有了今日中華之崛起。
由體育之效和身體強弱之變聯(lián)想開去,更能感受到強弱互轉(zhuǎn)、生生不息的哲理之妙。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應(yīng)不自喜于自身之強,不自悲于自身之弱。正所謂“中華兒女多奇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知弱圖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必將實現(xiàn)。
(文:王佳歡 李凌起)
升格心得:
首先改寫了開頭段。一是突出了要辯證看待強弱之辯的觀點,這樣就更為切題;二是對原作中引用的《菜根譚》語句進行了必要的刪減和修改,使其能更好地為我所用、為文所用,服務(wù)于中心論點。
然后對文章的整體思路進行了調(diào)整,從深層分析強弱的變化,使思維能夠深入問題的本質(zhì),尤其在論述 “不必自喜于自身之強”和“不必自悲于自身之弱”時,都從原因?qū)用孢M行了深入剖析,解決了原文的膚淺之病。
在論證上,力求材料更豐富,同時也使材料與觀點能夠有機結(jié)合。修改時,列舉事例,由古及今,由人而及其他,涉及更廣的范圍、更多的領(lǐng)域。并且,例后分析充分深入,使文章更有說理力,也使論證更為嚴密。
在語言上,刪掉了一些生硬的引用,力求語言準(zhǔn)確流暢,做到文風(fēng)端正,文氣暢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