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城的城城
東北有肥沃的黑土地,土豆是個好生養(yǎng)的植物,撒種到地里,不怎么管就能咔咔一頓猛長。被土豆一口口喂大的東北人,早將土豆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里。
東北人做菜擅長燉炒醬燜,尤其愛燉。哪天你去東北菜館,打開餐牌,就能看到一溜兒的土豆燉一切:雞肉土豆、茄子土豆、土豆亂燉、土豆燉青椒……當場湊成“東北土豆101”。東北的名菜“地三鮮”,就是土豆、茄子、青椒“義結(jié)金蘭”而成的??诟新?,薯綿、茄嫩、椒脆,滋味那叫一個鮮啊。除了地三鮮組合,還有一道外地人不太常聽到的“土蕓排”,也就是土豆、蕓豆、排骨。
此外,土豆也不僅限于塊狀或片狀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在東北人的餐桌上。豬肉燉粉條的粉條,就是土豆做的。你看它晶瑩剔透,久煮不爛,最適合讓東北人拿來燉燉燉了。
雖說全國最大的種植地是在東北大兄弟那兒,但西北的土豆才真算“硬氣”,畢竟配著土豆吃的新疆菜,統(tǒng)統(tǒng)是大硬菜!每當大盤雞上桌,肉食動物看重的,是那塊鮮嫩爽辣的雞肉;碳水動物看重的是勁道彈牙的手扯皮帶面……真正的吃貨,關(guān)心的是那一塊塊吸滿了辣汁、色澤紅潤、燉得軟綿的土豆塊。
在西北地區(qū),說起吃土豆這件事,甘肅人也許是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產(chǎn)地·甘肅》也專門去拍了這里的土豆。甘肅人對淀粉類的食物,有著近乎偏執(zhí)的鐘情。有最簡單原始的方法,隨便找個山地,挖坑生火,丟土豆下去直接烤,用根木棍把土豆從火堆里弄出來,土豆獨有的香味撲鼻而來。
也有更地道的做法,這就要看定西六縣,縣縣有一手土豆絕活——臨洮的土豆,粉糯遠近聞名;在青藏高原邊緣上的岷縣,土豆甚至能拿來做“涼皮”;靠近陜西的天水,就選擇把土豆做成洋芋涼粉;隴南武都,土豆質(zhì)地變得厚實,口感勁道,適合做成洋芋攪團。
洋芋攪團可謂聲名遠揚,此前還登上了紀錄片《風味人間》,用特制的木槌把洋芋搗爛,慢慢地就成為一大團黃色的洋芋泥,口感有點像年糕,又糯又滑。澆上重口味的腌制過的韭菜蒜苗,加一勺香醋辣子,滋味爽!
在西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尤其是云南、貴州一帶,每一顆土豆都有靈魂。在云南,早餐,來一口洋芋做成的油糕,配上稀豆粉與餌塊;正餐,來一碗熱騰騰的銅鍋洋芋燜飯;吃罷還不滿足,再到小吃攤上來份升級版“土豆泥”老奶洋芋、金黃酥脆的洋芋粑粑蘸海椒面、油炸土豆條……云南人常常說“吃洋芋,長子弟”,意思就是“多吃我,才可以長得漂亮”。
土豆來自四川,就會變得“滋潤”許多。冷鍋串串、油炸串串、紅油沾沾……這些四川串串小吃,都少不了土豆的一份功勞。和其他地方不同,在四川還有一個比吃甜豆腐還是咸豆腐更加致命的問題:你吃土豆兒,是喜歡吃耙滴,還是喜歡脆滴?這個問題,仿佛在狼牙土豆身上能得到統(tǒng)一,各方都會妥協(xié)。
狼牙土豆是用特制刀具切出來后,條成波浪形,因像狼牙而得名。似乎說不清楚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很多人在念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這款小吃了。便宜又好吃,多年來它一直是小學生的最愛。
在四川的家常菜里,土豆也是主力軍。干鍋土豆,切成厚片和五花肉一塊煎煮,外層帶有微微焦香,內(nèi)里的土豆軟糯有味,一口下去香氣逼人,比平時都要多扒兩碗飯?;劐佂炼?,先在鍋里煎到兩面金黃,倒入豆瓣醬、青椒絲煸得干干的,土豆的邊緣泛焦,滋味和干鍋土豆很像,但吃起來又是完全不同的味道和口感。
除了以上地方外,其他地區(qū)的人民也能把土豆吃出花兒來。汪曾祺在他的《馬鈴薯》中自夸:“全國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種馬鈴薯的人,大概不多!”然而土豆只想說:“在全世界,真的只有中國做的我最好吃!”
心香一瓣//摘自那一座城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