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洮陽鎮(zhèn)五愛幼兒園 趙彩萍
學前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齡段的教學,對于幼兒而言,教師需要用更多的語言來輔助教學。因為幼兒還沒有接受過正統(tǒng)的教育,不具備認字能力,所以幼兒是通過教師的語言甚至是肢體語言來獲得知識的。俗話說“教師對學生要進行言傳身教”,這兩種方法都能夠幫助幼兒在還沒有充足的詞語積累的情況下學習新的知識,教師通過語言來進行相應的教學指導,通過自身的行為為學生做出最好的示范。在教學中,教師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教學策略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要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就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幼兒相對于其他年齡段的孩子而言,缺乏自主學習的想法,所以在教師教學的時候想讓孩子主動學習的話就需要將興趣作為出發(fā)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幼兒對于能夠直接感覺到的感受是最能做出反應的,教師要激發(fā)幼兒主動思考和交流的積極性就需要從互相之間的交流出發(fā),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激發(fā)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教師可安排游戲和故事的教學活動。游戲具有很強大的吸引力,幼兒處在一個喜歡玩樂的年齡段,對游戲往往能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安排游戲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將其與教學內(nèi)容有效結合起來,讓幼兒在快樂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語言學習,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師可以安排“猜東西”的游戲,讓幼兒兩兩一組,面對面站立,教師手里拿著卡片,卡片是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教師在一個幼兒的后面展示卡片的內(nèi)容讓對面的幼兒根據(jù)卡片的內(nèi)容進行描述,可以用肢體和語言結合的方式,但是不能直接說出答案,讓另一個幼兒來猜測。游戲可以計分比賽的形式開展,對獲勝的一組教師可給予一些小獎勵。這個游戲在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能訓練幼兒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夠讓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除了游戲之外,講故事也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個活動。幼兒年齡太小,還沒有很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增加他們的生活閱歷。在講故事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自己來把故事講述給別的幼兒聽。因為要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所以教師要讓幼兒自己去進行更多的嘗試,講述故事也可以增強幼兒相互之間的了解。
這些方式都是建立在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上組織的,所以教師在執(zhí)行的時候要關注幼兒的反應,對活動過程進行靈活、適當?shù)恼{(diào)整,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里喜歡上學習。
語言是在一定的情景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這個情景一般是特定的,所以教師建立語言教學時不能忽視情景教學,因為語言就是在情景中運用和發(fā)展的。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引者,需要自己去建立情景并且將幼兒帶入到這個情景里面。建立的情景最好是生動活潑的,能夠讓幼兒比較直觀地理解和融入其中的,這樣才能讓幼兒在這個情景里面有話可說。
例如,教師發(fā)現(xiàn)教室里有一些柜子損壞了,就可以對幼兒說:“小柜子生病了,我們來一起治好它,好不好?”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把柜子修理好,可以給柜子損壞的地方裝上一點柔軟的防撞材質(zhì),這樣可以避免柜子損壞的地方把學生弄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一邊與幼兒一起修理柜子,一邊與幼兒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交流,從而讓幼兒更好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學生修理好柜子之后要給予恰當?shù)墓膭?,因為幼兒都喜歡被贊美和認可,教師在這時候進行鼓勵也可以讓幼兒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幼兒相互之間的交流。
語言交流來自于生活,所以語言教學也要從生活中出發(fā),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幼兒每天都會進行交流,所以教師可以從這部分入手,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更多的語言交流,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生活中的語言素材是豐富多彩的,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個性化地發(fā)展。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設置一個話題讓幼兒相互之間交流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語言更加具有擴散性和個性化。
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提問幼兒“你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然后讓幼兒互相交談自己喜歡的水果,并說出自己喜歡的原因。像這種交流話題是不具有限制性的,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更加自由,通過這樣自由談話的過程,學生能夠開口去交流,漸漸形成互相交流的習慣。幼兒也會變得想要說話,有話可說,敢于去交流,在交流中感受到快樂,從而達成語言教學的目標與效果。教學的展開要以學生為中心,所以教師進行教學時,要更多地觀察學生的反應,以幼兒的反應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讓語言教學在學前教育里能夠發(fā)揮出更好的作用。
在學前教育的這個年齡段中,幼兒還處于一個喜歡模仿他人的階段,所以教師可以借助這個特性進行語言教學,幫助學生鍛煉語言能力。幼兒有很強的可塑性,在幼兒園時期,幼兒接觸最多、喜歡模仿的人便是教師,所以以教師為模板來進行教學是最好不過的,教師能夠帶給幼兒最直接的影響。為了能夠在教學的時候更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將肢體動作和語言相互結合起來,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教師身上,能夠更加認真地學習知識。第二,教師在組織語言的時候,要注意語言的通俗易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聽懂教師的語言并做出反應。
要想讓語言教學順利地展開,教師就必須要注意語言是相互的這個特點。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展開語言教學,讓其在不斷提升認知能力的同時形成與人相互交流的能力。利用語言來進行教學能夠給幼兒帶來更多的快樂,教師自身也要用一種快樂積極的態(tài)度去指導幼兒,建立愉快、和諧的氛圍,提升課堂的整體積極性,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
綜上所述,語言教學是幼兒教師的一種主要教學方式。語言教學對教師個人的素養(yǎng)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言行舉止、人生觀、價值觀和教育觀等對幼兒的影響是極大的。學前教育的語言教學是奠定學生與人交流能力的一個基礎,教師要對這項工作給予更多的重視。所以教師要積極地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和素養(yǎng),以便更好地開展語言教育,讓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學習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