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張家港市中興小學 沙靜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向來喜歡描寫、贊美景點,很多知名景點在這些文人的筆下賦予了精神內(nèi)涵,也更吸引人向往。在閱讀中,學生透過優(yōu)美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一些知名景點的魅力,對此在教學中,本人嘗試了圍繞知名景點進行延伸閱讀,結(jié)合語文書的選文,選定第一站為西湖,開展了“走進西湖”的閱讀實踐活動。該閱讀實踐活動圍繞西湖這個景點,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進行延伸拓展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西湖,也因為了解西湖、品味西湖而更加熱愛閱讀。
在課前,先給學生布置搜集和西湖相關(guān)知識的任務(wù),因為西湖是我國著名景點,不少古詩詞描寫了西湖的美景,尤其是蘇軾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边@首詩讓沒去過西湖的學生心生向往,而去過西湖的學生積極性也很高,他們圍繞西湖,認真搜集了與西湖相關(guān)的材料,如有描寫西湖的古詩詞、現(xiàn)代詩詞,有介紹西湖景點的資料,有與西湖相關(guān)的文化故事、民間傳說等。
在搜集材料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進行了初步閱讀,對西湖有了一定的認識,在上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七嘴八舌話西湖,談一談印象中的西湖,去過的學生個個手舉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沒去過的學生也很積極地談自己在書上了解到的西湖。在話西湖后,采取了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圍繞西湖景點進行延伸閱讀,在優(yōu)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同時深入西湖的文化背景、民間傳說,挖掘其歷史文化內(nèi)涵,促進學生在深入閱讀中更全面地品味西湖,在西湖的吸引下,學生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閱讀興趣。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中的瑰寶,與其他文學體裁相比,它不但具有豐富的文體特征,而且簡練的語言中還包含了豐富的藝術(shù)內(nèi)涵。其語言優(yōu)美押韻,能將祖國的大美河山描寫得惟妙惟肖、詩情畫意。通過古詩詞,我們可以領(lǐng)略到祖國河山之美,也能感受到美麗風景背后的文化意境。對此,筆者開展了“走進古詩詞品味大美中國”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古詩詞中感受祖國山河的秀麗壯美,同時也促進了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在課內(nèi),筆者會采取猜謎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古詩詞猜猜描寫的是哪里的景色,比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分別寫的是哪里,讓學生來猜,同時也通過詩詞進行延伸閱讀。
在暑假到來之前,筆者布置了暑假自行開展實踐活動的任務(wù),學生可選擇一個古詩詞描寫的地方,跟家人一起去旅行,鼓勵學生在選定目的地后搜集相關(guān)的古詩詞和背景介紹材料,先對景點相關(guān)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加深對景點的理解;在旅行過程中拍攝照片,用照片完成一張思維導圖,也可以制作PPT講述“我的旅行故事”。但無法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去古詩詞里的景點旅行,所以沒有開展實踐活動的學生,可以選擇一首古詩,完成一張思維導圖,采用的圖片可以是網(wǎng)上搜集的,這種課內(nèi)外結(jié)合的方式,能促使學生為了更多地了解古詩詞中的景點而主動去閱讀。在古詩詞中品味到大美河山后,他們會越發(fā)愛上閱讀,這不但能拓寬視野,還能培養(yǎng)情操。
很多學生都有“看”世界的夢想,通過閱讀“看”世界正好抓住了學生的向往,在“課內(nèi)閱讀、課外實踐”的教學思路引導下,筆者還嘗試開展了研學之旅。因為課堂內(nèi)的閱讀和講解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筆者以六朝古都——南京作為一個目的地,先在課堂上讓學生自行組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眼中的六朝古都。學生有的用現(xiàn)代詩改寫吟誦,有的說相聲《大話南京》,有的對歌曲《南京之路》進行改編,有的演繹小品《南京美食》,通過“花樣南京”介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加深學生對南京的認識。
在六一兒童節(jié)之際,在家委會的組織和家長的陪同下,我們組織學生走進六朝古都進行研學之旅,讓學生親身感受南京的歷史文化魅力,讓閱讀變得更有價值。在研學過程中,每到一個景點,學生都紛紛聯(lián)系到有關(guān)的文學作品、背景故事,進一步理解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深刻含義,課外與課內(nèi)互補,在真實的情景中更能理解書中的知識。
當下,電子產(chǎn)品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小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深受影響,在家做完作業(yè)后,學生會較迷戀于電視、手機、電腦,相對缺乏閱讀興趣。通過開展課內(nèi)閱讀、課外實踐后,學生對通過閱讀“看”世界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閱讀的興趣也明顯提高。在閱讀中,學生會受到美文的啟發(fā),渴望通過閱讀對世界有更多的認知,從中體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義,促進他們熱愛閱讀。學生在小學階段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可是生活的空間比較狹小,父母平時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帶他們?nèi)ンw驗各種生活,而閱讀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更多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
通過閱讀“看”世界,學生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還認識到文字表達的魅力,能充分調(diào)動好奇心,在感受大好河山和人文趣事的同時,會讓他們陶醉其中,并促使他們將閱讀感想或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寫出來,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會得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是寫作的重要能力,閱讀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獲得組織語言的技巧,從而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在開展通過閱讀“看”世界之前,班級的閱讀氛圍缺乏,大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開展該教學實踐之后,學生被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對世界充滿好奇和向往,他們都喜歡上這樣的閱讀課。無論是在課前,還是在課中,抑或是在課后,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明顯提高,班級中形成了濃厚的閱讀氛圍。有的家長反映,學生在家的閱讀時間增多,在搜集景點資料、探索古詩詞中景點的時候,還會帶動家長一起閱讀,這也有利于營造家庭的閱讀氛圍,促進家長和孩子共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若單一地要求“死”讀書,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難以產(chǎn)生閱讀興趣,為此教師應注重對閱讀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筆者以“課內(nèi)閱讀,課外實踐”為總體思路,開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閱讀實踐活動,帶領(lǐng)學生通過閱讀“看”世界,讓學生在閱讀中視野、思維得到拓展,從而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獲得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