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摘 要:專門教育是普通教育與家庭教育銜接的貫通保障。為家庭教育缺失的成長困難生家庭做好補位,為托底性教育公共服務做好保障,是以辛靈中學為代表的上海專門學校正在實踐的方向。
關鍵詞:家校共育;專門教育
就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孰輕孰重在社會各界議論紛紛時,專門教育的存在價值再次進入了大眾的視線。專門學校中的生源以生長困難生為主,他們的原生家庭也多屬于物質與精神的雙薄弱的群體。如何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取得家校共育的共識,為家庭教育缺失的成長困難生家庭做好補位,為托底性教育公共服務做好保障,是以辛靈中學為代表的上海專門學校正在實踐的方向。
為加強寄宿制專門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嘗試利用新媒體融合的通訊手段,提升家校共育的品質,促成家校間伙伴關系、替代關系的良性發(fā)展?,F(xiàn)以辛靈中學(楊浦區(qū)工讀學校)2019級初一1班為例。
一、學情現(xiàn)狀
截止至2019年2月,辛靈中學初一1班在冊托管有6名學生,其中男生4名、女生2名,均來自于楊浦區(qū)內各普通公辦初中。根據(jù)預控生情況登記表和數(shù)次實地家訪,得知6名學生的人均居住面積、家庭月收入等經濟指標勉強達到或略低于本市平均值。還有1名學生,家庭至今未配備任何移動通訊設備,主要的家校溝通方式以面談、座機、微信聯(lián)系為主。
二、理論依據(jù)
上海市知聯(lián)會教育決咨課題組副組長高騏在2018年10月舉辦的“國際化大都市新型家校關系論壇”中,指出:“家庭和學校是伙伴關系,家長應該成為學校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新時代中家長成為最重要的社會資源,家長以多種形式參與學校的工作?!?/p>
加拿大著名教育學者馬克斯·范梅南在《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中詳細論述了教育者與父母間的替代關系:“即使是在目前父母和家庭的影響日益削弱的時代,父母在孩子的幸福和發(fā)展中仍然承擔著主要的責任?!處焸冋c一群來自多元化背景和有著不同的廣泛經歷的孩子生活在一些。這些教師對這些被托付給他們照看的孩子履行著一種“替代父母”的職責?!瓘膫鹘y(tǒng)的角度看,學校的邊界線一般都被看做是家庭的親密無間的安全感和外面的更為危險的社會開放性之間的過渡性空間。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里,我們無法向孩子保證這種安全的家庭的存在,我們也無法向孩子保證這種家庭的“親密無間”是源自對孩子的正確愛護。因此,學校的“替代父母”的責任不僅僅是為兒童邁向外面的更大世界作準備,而且還在于保護兒童避免家庭的親密空間中可能存在的虐待危險和種種缺陷?!盵1]
三、主要措施
(一)多走訪,悉實情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對真實情況了然于胸”指示的思想,根據(jù)辛靈中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大調研動員要求,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間的溝通,有效地增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觀念融合,因此作為青年黨員教師、新晉班主任的我,在(?。╅L假期間多次做到覆蓋全員的入戶式家訪。對于具有特殊學情的學生,做到先禮后兵式的有事即訪。
(二)鋪渠道,勤溝通
教書育人是學校教育的本職,但也離不開秩序井然、重規(guī)迭矩的家庭教育的配合??上У氖?,專門學校的半數(shù)學生來自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育的崎嶇家庭。由于專門學校實行柔性的半軍事化管理,學生周一到校后與教師們一起同吃同學同住,周五離校。
如果家長關心孩子,應當迫切想要知曉有關孩子的一切動態(tài)。在學校各類制度地有效約束下,孩子是家長在周一完整地送到學校的,因此校方在學生周五離校時也應當向家長完整地交還。以不擠占家長、教師額外的時間成本為前提,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
從人性、等償、換位三方面考量,基于以上三點,我要求自己:
1.每周至少1次,通過微信或電話及時反饋學生在校情況。除無手機的那位學生家長外,其余家長可收到及時的“學生參與校內外實踐活動、參加志愿者服務或社團活動、聆聽主題校班會、學習狀態(tài)等”校內生活資訊。
2.每周至少1次,與家長的面談。主要涉及主題安全教育、常規(guī)的通知收發(fā)、特殊緊急事件的互通。
3.開設班級博客,及時更新學生“思想品德、行為規(guī)范、實踐活動、學習情況”的動態(tài),留存班會、家訪的記錄,捕捉學生間、師生間的歡樂瞬間。
四、階段收獲
家校間已初步形成了平等、互信的合作關系。家長們在家訪、日常溝通中始終保持對學校和老師的感謝。班主任的常規(guī)工作也得到了家長們的高度配合:初一1班的各類通知回執(zhí)簽復、餐費現(xiàn)金收取是全校執(zhí)行率最為高效的——通知可以做到離校即簽收,餐費可以做到下周一入校即繳全。班主任的各條線工作也時刻保持著規(guī)范、高效、透明。這既是主動作為的工作慣性,是教書育人的工作節(jié)奏,是規(guī)則制約的工作準則。
由于學情特殊、可供支持的資源有限,且教師個人的班主任從業(yè)經歷尚淺,因此在軟硬件條件允許范圍下的專門學校家班信息交互平臺的建設與管理成套范式尚在探索中。專門教育是家庭、社會、普通學校三通的重要閥門。每一專門教育從業(yè)者都應當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
參考文獻
[1]馬克斯·范梅南【著】李樹英【譯】、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第2版、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