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
未來十年內,人工智能的技術變革將取代人類50%的工作,我們如何才能適應未來發(fā)展迅猛的世界?
面對人工智能,學習有價值的技能
我的小女兒德亭很小就喜歡攝影,她5歲的時候得到了人生第一臺相機,從拍攝姐姐設計的漂亮時裝開始,逐漸拓展到拍攝物件,小小年紀就成為一名攝影愛好者。
德亭中學時很想以攝影為專業(yè),但我擔心她喜歡攝影只是為了逃避功課。在申請大學前,我反復跟德亭討論,并提醒她:“你必須想清楚,現在攝影工具愈來愈方便,大家都可以輕易拍出好照片,專業(yè)攝影師的優(yōu)勢會漸漸消失?!?/p>
我沒有料到,德亭很鄭重地說了下面這段話:“我非常慶幸生活在這個高科技時代,可以輕松擁有各種先進的攝影工具以及低成本、大容量的存放裝置,還有無處不在的網絡,讓我像一個裝備齊全的獵人,捕捉所有的感動。但未來的攝影絕對不只是按下快門,而是要用新的眼光,讓影像產生新的意義,那是科技不能夠取代的。”
每當我思索人和機器共存的未來時,就總會想起德亭的這段話。的確,攝影工具再先進,照片畫質再好,也取代不了攝影師內心因拍攝物件產生的感動。這種感動可以賦予人物、靜物、街景新的意義。
即便以后有了人工智能照相機,可以自動幫助人完成捕捉美景、紀錄美好瞬間的任務,人的感動、人的審美、人的藝術追求也是機器無法取代的。
這些領域,人工智能依然薄弱
人工智能雖然在很多領域表現出色,但在有些領域,依然很薄弱。我想,只有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薄弱方面,我們才不至于因為人工智能的高速發(fā)展亂了陣腳。
1. 跨領域推理。同人工智能相比,人有一個明顯的智慧優(yōu)勢,就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2. 抽象能力。目前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技術,幾乎都需要大量訓練樣本來讓計算機完成學習過程。可是人類在學習一個新知識時,通常只要兩三個樣本就可以了。這其中最重要的差別,也許就是抽象能力的不同。
3.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人類基于實驗和科學觀測結果,建立與發(fā)展物理學的歷程,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體現。按照現在機器學習的實踐方法,給計算機看一千萬次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視頻,計算機就能像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所做的一樣,建立起力學理論體系嗎?
4. 常識。人類并不需要有意識地知道任何物理學,就能預測丟出的物體會下落的這些物理過程,但機器做不到這一點。
5. 自我意識。人類常常從哲學的角度問問題,如“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顯然,今天的人工智能遠未達到具備自我意識的地步。
6. 審美。雖然機器已經可以仿照人類繪畫、詩歌、音樂等藝術風格,照貓畫虎地創(chuàng)作出計算機藝術作品來,但機器并不懂得真正的美是什么,審美缺少量化的指標。比如我們很難說這首詩比另一首詩高明百分之多少,但只要具備一般的審美水平,我們就很容易將美的藝術和丑的藝術區(qū)分開來。
7. 情感。機器完全無法理解人的七情六欲、信任與尊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能看到: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依舊比人類的大腦薄弱,特別是那些體現人綜合素質的技能,例如對復雜系統(tǒng)的綜合分析、決策能力,對藝術和文化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由生活經驗及文化熏陶產生的直覺、常識,基于人自身情感與他人互動的能力……這些都是人工智能時代,我們作為人類最有價值,最值得培養(yǎng)、學習的技能。
怎樣才不會在人工智能時代變成無用的人
人類工程師只有去專注計算機、人工智能、程序設計的思想本質,學習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統(tǒng),或者指導人工智能系統(tǒng)編寫更復雜、更有創(chuàng)造力的軟件,才可以在未來成為人機協作模式里的“人類代表”。
未來的生產制造業(yè)將是機器人、智慧流水線的天下,在這方面,人類的特長在于系統(tǒng)設計和質量管控,只有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才能真正展現出人類的價值。
就像建筑行業(yè),最有價值的顯然是決定建筑整體風格的建筑師,以及管理整體施工方案的工程總監(jiān)。他們所具備的體現人類獨特藝術創(chuàng)造力、決斷力、系統(tǒng)分析能力的技能,是未來最不容易“過時”的知識。
對于你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學習,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1. 找到你的興趣以及最愛、最擅長的事情。興趣是最能引發(fā)個人獨特性和價值的東西,只有追隨興趣,才更有可能找到一個不容易被機器替代掉的工作。
2. 要珍視自己的好奇心、批判式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人工智能本身是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這讓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鍛煉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學會人機協作,但一定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情感。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人溝通,所以,一定要記得多花時間與人交流,跟人學習。要注意鍛煉自己的團隊精神、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感受親情與愛的能力,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
4. 追隨自己的心。未來跟人工智能有關的工作會愈來愈多。如果你擅長數學、物理,不妨考慮學習計算機科學和研究人工智能。如果你對文科有興趣,記住要去追尋它,即使父母勸阻你,也不要輕易放棄。你在感興趣的領域里做深,就很難被人工智能替代。
5. 主動挑戰(zhàn)極限。當未來人工智能高度發(fā)達時,人類不斷去挑戰(zhàn)自己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青年一代是人類的未來,他們對人類極限的挑戰(zhàn),體現了人類的尊嚴,也代表著人類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