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玲,陳 璋,池東東,梁園園,蔣晗暉,江 群,周 妍
(玉林市衛(wèi)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隨著醫(yī)學模式轉(zhuǎn)變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對醫(yī)療護理服務質(zh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士既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技術服務,還要為患者實施人文關懷,以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護理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灌輸是不夠的,護理教育者應認識到對護生的教育核心是促進人文知識或人文精神內(nèi)化后向?qū)嵺`轉(zhuǎn)化[1]。因此,在基礎護理技術及臨床護理綜合實訓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滲透人文關懷教育,在護生掌握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人文關懷素養(yǎng),提高人文關懷能力,為臨床護理質(zhì)量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護理實訓是護理教育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護生掌握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徑。目前,護理仿真模型是實訓教學的重要資源,絕大部分技能訓練是在模型上進行的。在實訓過程中,普遍存在護生只將模型當成訓練工具而未當作真正患者的現(xiàn)象,存在態(tài)度生硬、溝通不佳、禮儀欠缺、未保護患者隱私等問題,未考慮護理操作及自身言行舉止對患者可能帶來的影響,沒有體現(xiàn)護理人員應具備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此外,隨著護理教育發(fā)展,每一項護理實訓項目均有操作流程及考核評分標準,評分細則中技能操作占分多,而人文素養(yǎng)占分少,為取得高分,很多護生重技能、輕人文,僅重視操作流程的流暢及技能操作規(guī)范的訓練,忽視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導致護生到臨床見習實習時,對患者缺少人文關懷,影響了和諧護患關系的構(gòu)建,妨礙了護理實踐順利進行。
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精湛的護理操作技能是必備的條件,良好的人文關懷能力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良好的人文關懷有利于構(gòu)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可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保證各項護理操作順利實施。而精湛的護理操作技能易取得患者的信任,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兩者在護理工作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缺一不可。人文關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個體在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下,通過自身認識和實踐逐漸形成與發(fā)展,并可以不斷培養(yǎng)[2]。由此可知,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有人文理論教育及氛圍的熏陶,還應在護理實訓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基礎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yè)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核心課程,護理技術操作是護士必須掌握的技能,因此,護生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且實訓課時多,時間跨度長;臨床護理綜合實訓則是護生在臨床實習前,綜合各學科技能所開設的一門實訓課程,訓練護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這兩門課程的實訓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將技能學習與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jié)合,實現(xiàn)人文知識及人文精神向?qū)嵺`轉(zhuǎn)化,使護理技能和人文關懷能力同步提高。
濃厚的人文環(huán)境可使護生得到精神上的熏陶,有利于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校近年來在護理實訓中心的建設中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依照醫(yī)院病區(qū)環(huán)境,將實訓中心建設成仿真病區(qū),實訓室模仿醫(yī)院病室布局,在護士站、治療室等懸掛護士工作職責、“三查七對”核對制度等,培養(yǎng)護生角色意識,在進行護理技能訓練時將自己當成臨床護士,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此外,在護理實訓中心門口、走廊等區(qū)域,還懸掛了南丁格爾簡介、南丁格爾獎章介紹及我國獲獎者名單、人文名言及小故事、護理禮儀圖片及說明等,營造濃厚的人文環(huán)境,力求通過人文環(huán)境熏陶及耳濡目染,培養(yǎng)護生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護理實訓教學中,要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護理實訓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身作則,為護生樹立人文關懷的榜樣,給予護生正面引導?;A護理技術實訓,護生作為初學者,對于各項操作基本都是從零開始,難免會存在較多問題,甚至有些護生在訓練時無從下手,存在一定心理壓力。護理教師要理解護生的困難,耐心指導,從言語及行動上關心護生,讓護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進行護理技能訓練。例如鼻飼法實訓,清醒的患者和昏迷的患者插管的關鍵步驟不一樣,且此項技能操作步驟比較多,教師示教后,學生開始練習,很多學生步驟混亂難以完整完成,有很強的挫敗感。教師應安慰、鼓勵護生,并將操作步驟分解,讓護生跟著教師節(jié)奏一步一步完成,在此過程中對護生進行手把手指導,實訓課程順利完成。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得到了學生好評。同時,護生之間也要構(gòu)建和諧的關系,將護生5人一組進行分組,組員之間、每個小組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指導,共同進步。為便于課外及時答疑解惑,還建立了班級QQ群,讓護生從課中到課后都感受教師關懷。通過兩個學期的護理實訓教學,護生在學習過程處處感受人文關懷,潛移默化形成了良好的人文關懷意識[3]。
根據(jù)我校中職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水平低、年齡較小、基礎較差、模仿性較強的特點,將人文關懷教育滲透于每一次護理實訓教學全過程,引導護生觀察模仿、感悟體驗,實施人文關懷[4]。
3.3.1 恰當?shù)臏贤?雖然在實訓中,護生實訓的對象大部分是模擬人,但是教師要時刻提醒護生,把模擬人視作真實的患者,注意語言和非語言溝通的運用,與其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每一次實訓課,不管是教師示范操作還是護生練習操作,在操作前解釋、操作中指導、操作后囑咐,都要使用禮貌性、解釋性、安慰性語言。另外,面對不同情況的“患者”,態(tài)度都要和藹,表情要得當,讓“患者”感受到關懷。例如在操作時遇到哭鬧的“患兒”,護生要半蹲并讓目光與“患兒”平視,面帶微笑,話語輕柔,同時,可適當采用肢體語言,讓“患兒”感受到護生的友好,增強患兒的信任感,為護理操作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3.3.2 保護患者的隱私 護理實訓有很多涉及患者隱私的項目,在操作時要尊重患者,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例如在進行導尿術操作時,應拉上床簾,在即將暴露操作部位時應征得患者同意。另外,男護生在給女性“患者”操作時,應讓“患者”的同性家屬培在床旁,以減少“患者”顧慮。
3.3.3 細致入微的關懷 在護理實訓教學中,強調(diào)護生在給患者提供的人文關懷不能僅停留在語言層面,更需要提供細致入微的服務。例如吸痰技術操作聽診“患者”肺部痰鳴音時,先將聽診器的胸件握在手心,使之溫暖后再進行聽診;與患者交流時,站位合適,上身稍前傾,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小小的舉動,可給患者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融洽護患關系。
人文關懷能力并不是僅僅依靠學習理論知識就能獲得,單純機械的說教很難達到人文關懷教育目標,只有引導、體驗、感悟等啟發(fā)式教學才能使人文精神真正內(nèi)化為學生的情感和品質(zhì)[5]。因此,根據(jù)實訓項目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同伴教育法等,融入人文關懷教育,讓護生將人文知識外化為實際行動,達到知行合一,提高人文關懷能力?;A護理技術及臨床護理綜合實訓,每一個實訓項目均由案例導入,使用的案例為護理教師根據(jù)臨床實例改編,一個實訓項目設置多個案例并設置一些人文問題,實訓課前發(fā)放,讓護生在實訓前思考如何滿足不同情況患者的需求。課堂上,在案例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護生分別輪流扮演護士、患者、患者家屬等角色進行操作演練。操作結(jié)束后分別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議,在此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綜合素養(yǎng)。對于不具危險性的項目,如安置各種臥位、協(xié)助患者更換臥位、生命體征測量等采用真人真做的方式。對不能采用真人操作的項目,讓扮演“患者”的護生在床旁與“護士”進行溝通交流。護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體會患者、患者家屬的切實感受,使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在工作中能懷著同理心理解患者、關心患者,減少護患矛盾,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
護理技能成績是護生總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以往考核中發(fā)現(xiàn),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方面表現(xiàn)較差。為改變這種情況,除了在護理實訓教學中加強人文關懷教育的滲透外,還對技能考核評分標準中人文關懷部分(如態(tài)度、語言溝通、臥位安置、床單位整理等)的分值進行適當調(diào)整。護生的護理技能成績由平時的課堂實訓表現(xiàn)與考核成績兩部分組成,以此引起護生對人文關懷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視。
適當安排護生進行臨床護理見習和實習,通過直接和患者接觸,切實感受患者因為疾病所受的身心折磨,可以引發(fā)護生內(nèi)心深處的憐憫和關愛之心,讓護生在照顧患者的過程中更加耐心和細心,更加懂得關懷患者[6]。通過在校護理實訓滲透人文關懷教育,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因我校地理位置較偏、交通不便、護生人數(shù)多、醫(yī)院可接收人數(shù)有限等,護生臨床見習機會少,沒能很好地做到將學校人文教育與臨床實踐有機結(jié)合,這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要求護士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還具備良好的人文關懷能力。因此,培養(yǎng)并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非常重要。通過在基礎護理技術及臨床護理綜合實訓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使人文關懷成為護生潛意識行為,實現(xiàn)人文關懷能力與護理技能水平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