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陽江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529500)李孔旺 梁春虹 熊偉
生化檢驗是臨床疾病診療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通過檢驗患者血液中的成分含量,輔助判斷患者的疾病類型,同時為疾病治療和預后評估提供依據。因此,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將會直接影響臨床診療水平[1]。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一些原因會對臨床生化檢驗產生影響,造成結果不準確的情況,進而影響患者的疾病診療[2]。所以,要對這些差錯原因進行細致的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以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诖?,本文選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的400份臨床生化檢驗標本,研究了臨床生化檢驗分析前、后所致的差錯原因及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的400份臨床生化檢驗標本,標本來源患者男性224例,女性176例,年齡為22~65歲,平均年齡為(43.7±4.5)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集生化檢驗標本后,均使用UniCel DxC 600 Synchron全自動式生化分析儀,以及配套試劑進行檢驗。檢驗方式、檢驗時間等均相同。檢驗指標主要包括了肝功能指標、腎功能指標、血脂指標。其中肝功能檢查中主要選擇谷草轉氨酶、血清蛋白、谷丙轉氨酶等指標;腎功能檢查中主要選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標;血脂檢查中主要選擇低密度蛋白、高密度蛋白、甘油三酯、膽固醇等指標。檢驗后將所有的檢驗結果送于具備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技能的檢驗人員進行分析。將檢驗所得數據和正常值范圍水平進行對比,如果發(fā)現存在數據異常的情況,則說明檢驗結果出現差錯。由檢驗人員分析討論總結出現差錯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質量管理策略。
1.3 評價指標 統計標本檢驗結果準確率和差錯率,分析臨床生化檢驗分析前、后所致的差錯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質量管理策略。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和數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分析 所選400份臨床生化檢驗標本中,準確率為91.50%,差錯率為8.50%。
2.2 臨床生化檢驗分析前、后所致的差錯原因的分析 檢驗結果差錯的34份標本中,發(fā)生差錯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原因29.41%、標本處理原因35.29%、檢驗人員原因17.65%、儀器設備原因17.65%。
臨床生化檢驗在疾病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很多疾病都不具有典型的特異性癥狀,因此只能通過生化檢驗指標進行判定。所以,準確的生化檢驗結果,能夠幫助醫(yī)生更好地了解患者情況,判斷患者所患的疾病,進而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確定具體的用藥或手術等治療手段[3]。因此,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是讓患者疾病能夠得到及時診斷、準確治療的重要保證,應當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注意保證檢驗結果準確。
3.1 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差錯原因 臨床生化檢驗當中,對標本質量管理,開展其前中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檢驗前的質量管理,其對于標本采集、標本質量等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4]。標本采集的對象是患者,所以在采集標本之前,必須對患者的自身情況加以了解并進行管理。放置在患者不正常、不適宜的狀態(tài)下采集血液標本,否則將會對各項血液檢測指標均造成一定的改變。例如,患者在劇烈運動過后,很多血液指標都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如果此時采集血液標本,可能會造成某些數據異常升高的情況。此外,血液采集通常要求患者保持足夠的空腹時間,如果是剛剛進食后采集血液標本,其中的某些指標也會發(fā)生異常改變。又如,女性在月經期間、妊娠期間所采集的血液標本,其中某些指標數據也會有異常變化,無法準確體現出患者的身體狀況[5]??偟膩碚f,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檢驗結果差錯的34份標本中,發(fā)生差錯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原因29.41%、標本處理原因35.29%、檢驗人員原因17.65%、儀器設備原因17.65%。由此可見,患者自身原因、標本處理原因、檢驗人員原因、儀器設備原因等,都是造成臨床生化檢驗結果差錯的重要因素,需要加以注意,并采取有效的策略進行質量管理。
3.2 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質量管理 針對患者自身原因導致的結果差錯,應當在標本采集之前詳細了解患者情況,確認符合標本采集標準后在進行采血。例如,某些患者長期服用具有肝毒性、腎毒性的藥物,就會導致肝腎功能相關指標的異常,進而影響檢驗結果。所以,在采血之前需要詢問患者用藥情況,要求患者按規(guī)定時間停藥后再進行血液采集[6]。對于患者的日常飲食情況也要進行了解,避免日常飲食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采血之前要求患者空腹一定的時間,采血之后才能進食,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采血前也要對患者開展一定的健康教育,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針對標本處理造成的結果差錯,需要對標本采集和運送過程進一步嚴格規(guī)范。例如按照規(guī)定流程消毒和采血,使用特定容器妥善存放,在規(guī)定標準條件下保存,以免血液標本受到污染。同時,需要在限定時間內及時送檢,不要超出送檢時間限制,否則將可能導致血液標本變質。一般情況下,血液標本采集后,需要在2h內及時送檢,實在來不及送檢,也應在4℃以下的冰箱內保存。針對檢驗人員造成的結果差錯,要加強對檢驗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其對生化檢驗知識、技術的了解與掌握程度,能夠有效處理檢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7]。同時,對于各種儀器設備也應熟練操作,并且能夠做到日常維護和簡單故障的排除,以免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檢驗人員的責任心,在檢驗中做到認真負責,充分重視檢驗操作,才能減少差錯的發(fā)生。針對儀器設備造成的結果差錯,平時要注意對儀器設備的維護和保養(yǎng),保證其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每次使用前要先檢查和調試,確認設備運行正常后在行檢測,避免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在臨床生化檢驗分析前、后,出現差錯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原因、標本處理原因、檢驗人員原因、儀器設備原因。針對這些原因分別采取相應的質量管理策略,能有效消除影響因素,提高檢驗結果準確率,為臨床診療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