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恒 孫長興
近年來,保護性耕作模式體系逐漸發(fā)展完善,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免耕播種機的普及,可以減少作業(yè)次數、降低動力消耗,真正做到省工省時省力,也能夠將耕種成本降至最低。目前,免耕播種機在小麥、玉米等種植物的耕種作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可以一次性完成多項作業(yè),提高耕作效率。
國內的免耕播種技術雖然發(fā)展較晚,但目前已經發(fā)展出了一系列功能齊全、應用廣泛、型號齊全的免耕播種機。采用這種機械化設備完成的耕種,土壤不會出現干裂現象、水分蒸發(fā)流失等問題,在提高土壤御寒增溫效果上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幼苗順利安全地過冬,肥料利用率也會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國內的免耕播種機主要分為氣力式和機械式兩種,前者可以一步劃分為氣負壓式和正壓式,國內的氣力式精密免耕播種機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不僅具備傳統(tǒng)免耕播種能力,還實現了自動化、播種監(jiān)控、智能操作等功能,雖然和西方發(fā)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基本可以滿足國內目前的生產標準。機械式精密免耕播種機設備簡單,維修和保養(yǎng)工作也較為容易,適合國內廣大農戶使用。以機械式精密免耕播種機為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利用地輪在拖拉機牽引下實現旋轉,繼而帶動播種機內的鏈條運動,排種盤運動過程中,會將單粒種子排出。以玉米播種業(yè)為例,最為常見的是指夾式玉米精密播種設備,這是近幾年來的一種全新型號,由指夾器、排種夾盤、顛簸帶、種箱、卸種口、排種葉片等部件構成。輸送裝置從種箱將種子運到指夾器,指夾器此時開始旋轉,指夾器上的指夾將種子夾住,并隨著旋轉,將種子送入清種區(qū),繼而將種子直接投放出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作業(yè)前,需要先對機具進行安裝,確保各零部件安裝正確。實際上,機組的安裝直接決定了后續(xù)的應用情況,確認沒有任何問題后,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最高可以達到12km/h 的播種速度,如果配合數據采集、單片機技術,可以實現對播種量、施肥量等方面的監(jiān)控,切實提高播種效率。
在正式播種的過程中,無論是播種量還是播種深度,免耕播種機都相對較高,行間距和播種密度也要控制在標準范圍內,以避免漏播的情況出現,該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較為常用。雖然免耕播種機的性能在不斷提高,但依然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在實際播種過程中必須要提高警惕。以小麥種植播種工作為例,在使用免耕播種機的過程中,播種量要多1~1.5kg,深度要深1~2cm。在實際播種過程中,考慮到機械設備的特殊性,因此,小麥的行距和間距都在原有程度上適當擴大,行距為25cm,間距為12cm。除此之外,綜合考慮到秸稈、水肥特點,在秸稈含水率≥41%時,展開機械設備耕作,當土壤相對含水率≥70%,則停止作業(yè)。在免耕播種機運行過程中不倒退,始終保持勻速直線前進,結合現場作業(yè)情況,不定時停車檢查作業(yè)效果,保證播撒均勻,避免出現漏播或者重播。只有嚴格按照具體的操作要求開展工作,才可以提高實際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延長機器設備的使用壽命。播種流程是非常復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都可能會對播種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出現故障現象并不意外,要想保證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除了進行實時監(jiān)控之外,還要定期進行清洗。每工作60~70 小時后,就要清洗一次。在免耕播種機中還會安裝破茬防堵裝置,及時清除殘留在設備內的秸稈及雜草,一般會采用被動式裝置。
綜上所述,免耕播種技術應用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不僅簡化生產工藝,還能降低作業(yè)成本。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播種、破茬防堵、播種監(jiān)測、自動控制、性能檢測等內容都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