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俊,邵 蔚,馮書文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地質勘查中心安徽總隊,安徽 合肥 230031)
池州市貴池區(qū)礦產(chǎn)資源豐富,采礦業(yè)較發(fā)達,特別是礦區(qū)周圍具備豐富的優(yōu)質水泥灰?guī)r原料,臨近的烏石山礦區(qū)和神山礦區(qū)已經(jīng)探明的灰?guī)r資源量均超過10億t,對水泥配料用砂頁巖資源量需求很大。三峰尖礦區(qū)水泥配料用砂頁巖礦床[1]位于池州市貴池城區(qū)217°方向約37km處,儲量規(guī)模達超大型,且質量好,可滿足高標號優(yōu)質水泥的生產(chǎn)。
礦區(qū)位于揚子陸塊(Ⅰ)下?lián)P子地塊(Ⅱ)沿江褶斷帶(Ⅲ)安慶凹斷褶束西南部。山脈呈北東方向延伸,地質構造表現(xiàn)為以褶皺為主的基本特征[2]。
區(qū)域地層屬于揚子地層區(qū)下?lián)P子分區(qū)貴池地層小區(qū)。出露地層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及第四系[3]。區(qū)域構造格架清晰,褶皺強烈,斷裂構造發(fā)育。褶皺主要表現(xiàn)為貴池背向斜帶,自北向南分別為姥山背斜、北山蓬復向斜、吳田背斜、神山向斜、牌樓背斜五條較為緊密排列的線形褶皺,走向呈NE50~60°方向;斷裂主要為北東向、北西向兩組。區(qū)內巖漿巖一般,為小侵入體,分布于北部及東部[4]。
礦區(qū)出露地層有下志留統(tǒng)墳頭組(S1f)、中志留統(tǒng)茅山組(S2m)、上泥盆—下石炭統(tǒng)五通組(D3C1w)[5]及第四系全新統(tǒng)(Qh)(圖1、圖2)。
(1)下志留統(tǒng)墳頭組(S1f )。
圖1 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頁巖礦地質簡圖
墳頭組下段(S1f1)分布于礦區(qū)中北部。薄—中厚層粉砂巖夾細砂巖、泥質粉砂巖,泥質粉砂結構,細粒砂質結構,薄—中厚層構造,裂隙面、層面黑褐色鐵錳質及褐紅色鐵泥質,呈團塊、浸染狀分布;厚度>31.96m。
墳頭組上段(S1f2)分布于礦區(qū)中北部,為礦區(qū)主要賦礦層位。薄—中厚層細砂巖,局部夾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細粒砂質結構,薄—中厚層構造;厚度104.72~118.72m,平均厚度112.73m,厚度變化系數(shù)5.23%。
(2)中志留統(tǒng)茅山組(S2m)。
茅山組下段(S2m1)分布于礦區(qū)中南部,為礦區(qū)主要賦礦層位。薄—中厚層粉砂巖夾粉砂質頁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結構,薄—中厚層構造;厚度244.70~300.55m,平均厚度264.93m,厚度變化系數(shù)7.43%。
茅山組上段(S2m2)分布于礦區(qū)中南部,為礦區(qū)主要賦礦層位。薄—中厚層細砂巖、粉砂巖夾泥質粉砂巖,細粒砂質結構,薄—中厚層構造;厚度135.79~159.79m,平均厚度149.67m,厚度變化系數(shù)4.87%。
(3)上泥盆—下石炭統(tǒng)五通組(D3C1w)。
圖2 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頁巖礦4勘探線地質剖面圖
分布于礦區(qū)南部,為礦區(qū)次要賦礦層位。中厚—厚層石英砂巖,中細粒砂質結構,中厚—厚層構造,底部為灰白色厚層石英礫巖,為五通組與茅山組上段地層的分層標志;厚度>95.31m。
(4)第四系全新統(tǒng)(Qh)。
分布在礦區(qū)西北和東南山麓地帶?;液?、灰黃色沖積亞粘土及砂礫層,黃褐、棕黃色殘坡積粘土、含砂礫粘土。
礦區(qū)位于貴池背向斜帶吳田倒轉背斜的南翼。礦區(qū)地層總體呈單斜層狀產(chǎn)出,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地層組成,地層產(chǎn)狀較穩(wěn)定。斷裂位于礦區(qū)范圍之外,對礦體連續(xù)性和礦石質量無影響[6]。
區(qū)內巖漿活動弱,零星出露花崗斑巖和閃長玢巖,沿地層侵入,規(guī)模較小,對礦體無影響,巖脈周圍無蝕變現(xiàn)象。
礦體賦存于墳頭組(S1f)、茅山組(S2m)、五通組(D3C1w)。礦體形態(tài)簡單,總體呈單斜層狀產(chǎn)出,平面形態(tài)近似長方形,呈南西—北東向,長約2 224m,寬365.43~788.83m,平均寬577.16m,礦體總厚度為507.16m。礦體賦存標高+40~+302m。礦層走向55°左右,傾向南東,為130~170°∠35~75°,產(chǎn)狀較穩(wěn)定。礦床由硅質原料礦體及粘土質原料礦體組成,根據(jù)不同的礦石工業(yè)類型及其互層關系、空間分布,粘土質及硅質原料各個礦體呈互層狀或呈透鏡狀分布另一礦體中,相互穿插。礦體多被第四系覆蓋,厚度0~3m。礦體內未見有斷裂構造。
礦石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其次為長石、巖屑等。硅質原料礦石主要化學成分為:有益組分SiO261.80%~98.70%,平均85.39%,含量較高;有害組分K2O+Na2O 0.01%~3.76%,平均1.28%,含量較低;粘土質原料礦石主要化學成分:有益組分SiO258.27%~79.20%,平均69.63%,含量較高;有害組分K2O+Na2O 1.72%~4.69%,平均3.29%,含量較低;硅酸率2.32~5.60 ,平均3.52,含量較低。其他次要有害組分CaO、MgO、Cl-、SO3等組分含量均較低,分別為0.62%、0.94%、0.04%、0.01%。礦石質量沿走向、傾向及厚度方向變化穩(wěn)定。
以4勘探線地表樣品(TC4-52~428,計377件樣品)為例,礦石主要組分SiO2、Al2O3、Fe2O3、K2O+Na2O含量沿厚度方向變化特征(圖3、圖4)。沿厚 度方 向,礦石 中 SiO2、Al2O3、Fe2O3、K2O+Na2O等組分含量高低與層位關系很大,茅山組下段(S2m1)Al2O3、Fe2O3、K2O+Na2O含量偏高,SiO2含量偏低,茅山組上段(S2m2)和墳頭組上段(S1f2)Al2O3、Fe2O3、K2O+Na2O含量偏底,SiO2含量偏高??梢钥闯?,Al2O3、Fe2O3、K2O+Na2O三組分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與SiO2組分為負相關關系,礦石化學成分與地層關系密切。
圖3 SiO2含量沿厚度方向變化特征
圖4 K2O+Na2O、Fe2O3、Al2O3含量沿厚度方向變化特征
礦石工業(yè)類型分為硅質原料和粘土質原料兩種。
礦石自然類型主要為石英砂巖、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頁巖,其中硅質原料礦體礦石類型主要為石英砂巖、細砂巖;粘土質原料礦體礦石類型為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頁巖。
石英砂巖:中細粒砂質結構,中厚—厚層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含量90%以上,其次為長石和巖屑。硅質膠結物為主,少量鐵質膠結物,為接觸—孔隙式膠結類型。分布于五通組地層中,為硅質原料主要礦石類型。
細砂巖:細粒砂質結構,薄—中厚層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含量75%~85%,其次為長石和巖屑。硅質膠結物為主,少量鐵質膠結物,為接觸—孔隙式膠結類型。分布于五通組、茅山組和墳頭組地層中,為硅質原料主要礦石類型。
粉砂巖:粉砂質結構,薄—中厚層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碎屑礦物和少量粘土礦物。碎屑礦物主要由長石、石英等,含量70%~75%;粘土礦物含量25%~30%。硅質膠結為主,次為鐵質、泥質,充填于碎屑礦物隙間,為接觸—孔隙式膠結類型。分布于茅山組和墳頭組地層中,為粘土質原料主要礦石類型。
泥質粉砂巖:泥質粉砂結構,薄—中厚層構造,巖石中含碎屑60%~70%,泥質膠結物30%~40%,碎屑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其次為泥質。泥質膠結為主,為接觸—孔隙式膠結類型。該類型礦石主要分布于茅山組和墳頭組地層中,為粘土質原料主要礦石類型。
粉砂質頁巖:粉砂質泥質結構,頁理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泥質和石英,泥質粒徑<0.005mm,均勻分布,與微粒狀石英混雜相間形成頁狀層理,含量70%~80%。分布于茅山組地層中,為粘土質原料礦石類型,區(qū)內所占比例較小。
礦體內夾石體連續(xù)性一般,呈透鏡狀、似層狀分布,分布于墳頭組和茅山組地層中,與礦層產(chǎn)出基本一致。夾石體中SiO2含量在70%~80%之間,平均含量73.90%;Al2O3平均含量12.21%;Fe2O3平均含量5.01%;K2O+Na2O平均含量2.91%;硅酸率平均4.34;鋁氧率平均2.43。夾石多的原因是巖石化學成分中的硅酸率偏高,平均值達到4.34,大于一般工業(yè)指標[7]的要求。根據(jù)附近已開發(fā)利用的池州市貴池區(qū)姥山東礦區(qū)水泥配料用砂巖礦采用的工業(yè)指標[8],硅質原料質量指標:SiO2≥80%;粘土質原料質量指標:硅酸率(SM)≥2.0~6.0,本礦區(qū)夾石體符合粘土質原料礦石質量要求。
礦床底板為茅山組下段及墳頭組下段地層。底板K2O+Na2O偏高,不滿足粘土質一般工業(yè)指標的要求及分布位置地勢較低,不存在頂板。
加里東晚期,本地區(qū)開始海水僅在下?lián)P子海入侵,沉積區(qū)南北兩側為江南古島和淮陽古陸,受江南古島的阻隔,海水繞過江南古島,從其東側侵入,為中、低能的細粒陸源碎屑沉積物。本礦床為陸源碎屑建造相沉積成因類型。
早志留世早期以后,下?lián)P子海海侵范圍逐漸變小,海水逐漸變淺,呈現(xiàn)緩慢海退過程。至早志留世中晚期,海水進一步變淺,沉積巖相為海灘相,巖石類型為細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頁巖。中志留世,下?lián)P子海仍屬海退階段,海侵范圍縮小,沉積巖相為海灘相,主要巖石類型為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頁巖等。至泥盆世,揚子區(qū)經(jīng)江南運動上升成為陸地,經(jīng)受較長時期剝蝕,缺失早、中泥盆世沉積,晚泥盆世晚期—早石炭世早期,本區(qū)為網(wǎng)狀河流相沉積,巖石主要為石英砂巖、石英礫巖[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