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三科 山東 濟寧 272051)(2 濟寧市"/>
谷傳正 賀慧麗 薛冉冉 高彩鳳 劉紅霞
(1 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濟寧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精神三科 山東 濟寧 272051)
(2 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濟寧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康復科 山東 濟寧 272051)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核心癥狀是認知功能缺陷,并且相關研究表明,患者在出現(xiàn)精神分裂癥嚴重癥狀前已出現(xiàn)部分認知功能缺損,對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疾病康復影響較大,在疾病治療時不僅要考慮臨床陽性、陰性癥狀改善,還需進行認知功能恢復[1-2]。本研究采用的計算機認知矯正治療(CCRT)時在手冊式認知?;A上發(fā)展起來的,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循序提高患者問題解決和信息處理能力,繼而改善患者預后[3]?,F(xiàn)以216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CCRT 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5 年10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216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臨床對照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107 例)與對照組(109 例)。觀察組男74 例,女33 例,年齡27~70歲,平均(45.3±8.6)歲,病程3~8年,平均(4.7±0.6)年,對照組男68 例,女41 例,年齡25 ~63 歲,平均(46.2±7.5)歲,病程3 ~10 年,平均(4.9±0.5)年。兩組基礎資料具有同質(zhì)性(P>0.05),可比較。
(1)ICD-10 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入組年齡20 ~60 歲;(3)病程≥2 年。
(1)合并精神發(fā)育遲滯、腦器質(zhì)性精神疾病及有嚴重軀體疾?。唬?)嚴重衰退或沖動興奮不合作;(3)存在視聽感知障礙;(4)處于孕期或哺乳期婦女。
(1)治療期間病情加重,需額外治療;(2)配合度差,終止研究。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精神分裂治療,對照組采用工娛治療,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完成各項訓練,包括組織家屬探視等社會功能訓練,并進行歌詠練習、下棋、音樂欣賞等娛樂活動。觀察組采用計算機認知矯正系統(tǒng)進行干預:先組織小組醫(yī)護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經(jīng)過培訓的2 名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相關訓練。組織患者掌握簡單的電腦操作,循序漸進進行計算機認知作業(yè)的練習。本項CCRT 內(nèi)容包括認知靈活性、工作記憶、計劃訓練及社會認知4 大版塊,每個版塊有相應的訓練內(nèi)容,治療師根據(jù)陰陽性癥狀量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等評估患者認知功能缺損情況,采取適合患者訓練的認知矯正難度。治療師按照上述版塊依次進行訓練。要求每次操作訓練中無錯誤指令、患者程序性學習等,逐步提高患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和信息處理技能。每周練習3 ~5次,每次30min。共訓練12 周。
干預前后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估治療前后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一般精神病理評分,總分33 ~231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精神癥狀越嚴重。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護士觀察量表(NOSIE)評估癥狀改善情況,其中SDSS 量表總分0 ~2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NOSIE 量表總分0 ~12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精神狀況及日常生活情況越嚴重。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 分析,干預前后各量表評分均為計量資料,干預前后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則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兩組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一般精神病理評分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分比較(±s,分)
注: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P <0.05,下同。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陽性癥狀 陰性癥狀 一般精神病理觀察組 107 干預前 22.5±5.4 84.5±9.7 18.2±5.2干預后 18.5±6.5* 63.2±7.3* 12.6±3.9*t- 4.896 18.149 8.912 P-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109 干預前 22.7±6.4 83.6±10.5 18.4±4.8干預后 20.3±4.1 74.8±6.4 15.6±3.3 t- 3.266 7.471 5.019 P- 0.013 0.000 0.000
干預后,兩組的SDSS、NOSIE 評分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DSS、NOSIE 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SDSS、NOSIE 量表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SDSS NOSIE觀察組 107 干預前 13.5±2.6 105.4±6.5干預后 8.7±1.5* 85.6±7.4*t-16.541 20.795 P-0.000 0.000對照組 109 干預前 13.8±2.3 106.7±8.4干預后 10.6±1.8 96.3±6.8 t-11.336 9.954 P-0.000 0.000
針對長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患者本身存在認知功能損害,其社會功能表現(xiàn)為一定的缺失,同時病房生活模式單一,缺乏與外界的溝通,這種情況下[4],單一的藥物治療無法完全緩解其臨床癥狀及體征,即使采用生物電刺激等療法,對患者的心理改善并無明顯作用,多數(shù)患者仍存在明顯的社會興趣缺乏、生活技能明顯減退,并伴有行為退縮[5]。因此,面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還需加強社會功能及認知功能的修復。既往研究中多采用工娛治療,工娛治療是通過系列工作、勞動、娛樂活動等緩解患者負性情緒,防止其精神衰退,以此提高患者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6]。隨著人們對精神分裂癥研究的深入,該干預模式有一定的弊端:精神分裂癥患者有一定的認知功能損傷,無法有效識別信息、處理信息,且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夸大妄想、嫉妒妄想、被害妄想等較為極端的情緒,為此,在進行工娛治療時可能誤傷他人或言語中傷他人等,如護士組織能力不佳,可能適得其反?;诖?,研究者們推出計算機認知矯正系統(tǒng)治療方案。CCRT 是在手冊式CRT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有效改善認知缺陷的方法,CRT 初期稱之為認知增強治療,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靈活性、工作記憶、執(zhí)行功能等方面的認知功能缺陷進行系統(tǒng)化教導,循序漸進的完成各種難度不同的認知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信息處理和問題解決能力,因CRT 治療周期長、治療成本在臨床中難以普及,因而研發(fā)CCRT,該技術是一種全新的認知治療技術,通過計算機技術的邏輯判斷及患者既往作業(yè)時的信息存儲功能判斷患者當前認知功能狀態(tài)及治療的重點,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動態(tài)性,醫(yī)護工作者還可根據(jù)患者練習結(jié)果評估其治療效果,再適當予以臨床藥物或生物技術輔助治療,鞏固治療療效。就本項研究結(jié)果,干預后兩組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一般精神病理評分較干預前顯著降低,SDSS、NOSIE 評分亦明顯下降,提示臨床,工娛治療和CCRT 均可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輔助治療,改善其臨床癥狀及認知功能,但CCRT 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工娛治療。研究者分析,CCRT 主要針對患者的認知功能缺陷,即上文提及的認知的靈活性、工作記憶及執(zhí)行能力等,而人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患者在操控計算同時回憶末次聯(lián)系場景,強化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系統(tǒng)化的訓練修復其認知功能。
終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起效較為緩慢的過程,單純的藥物治療無法充分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社會活動能力,借助CCRT 的標準化和治療過程的系統(tǒng)化能夠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有助于康復。到但本研究尚未分析其遠期療效,僅觀察12 周,且是否適合于特殊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如中小學生、合并代謝性疾病的老年群體等,且指標多為主觀指標,存在一定的偏倚。后期研究中還需評估遠期療效及主要適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