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旦旦 彭一皓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趙文清一直謹記著自己作為教師的初心——“要做一個有學問的人,一個讓學生佩服的人,要讓農(nóng)村的孩子知道更多的外面的事,要做有抱負、不狹隘的人,能夠有志氣、有能力地活著?!?/p>
師范畢業(yè)后,趙文清被分配到家鄉(xiāng)的一所中學——謝埠中學任教。十五、六歲的年齡,趙文清就站在了教師的講臺上,那年正是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jié)誕生的年份。
在亦師亦友中解惑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笆跇I(yè)”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師職業(yè)的要求?!霸谛聲r代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才能勝任這個職業(yè),課堂才能生動有趣,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壁w文清笑著說,“道”既應該是職業(yè)道德所要求的,也還應該包括傳統(tǒng)文化的、革命文化的和現(xiàn)代文明的新的理念的。人文精神也貫徹在“道”的領悟和影響中。
在趙文清的課堂上,儒道法家文化對中國社會形態(tài)的影響,現(xiàn)代文明該如何批判性繼承這些資源,革命文化對現(xiàn)代中國的影響,中國走向現(xiàn)代文明需要一些什么精神資源等等,都成為教學中的內(nèi)容被專門用來拓展討論。而“解惑”不僅是學業(yè)的困惑,還應該是學生生命成長中的困惑。
“作為老師,我們也要經(jīng)常站在他們那個年齡階段去思考問題,要站在他們的生長環(huán)境中去體察他們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他們的朋友?!壁w文清一直嘗試著收集一些資料來研究00后的心理特點,并運用到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新的時代性問題中。
趙文清給我們講述了幾個自己和學生的故事。高三學生畢業(yè),照例老師要給每位學生的畢業(yè)紀念冊上寫留言祝福,趙文清突發(fā)奇想,為什么學生不給老師留一下言呢?于是買了一個留言冊請每位學生給他寫幾句話。一位平時不大愛說話的孩子的評語讓趙文清如今仍記憶猶新,“潤物細無聲”,幾個字,卻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趙文清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我批評他們一般都是溫和的暗示?!壁w文清說。
2008年,趙文清調(diào)到武漢外國語學校工作。在一次班會上,一直把趙文清當朋友的學生們嘻嘻哈哈詢問趙文清和師母的事,趙文清隨口答了一句“相濡以沫”,學生們便把這作為了趙文清的“標簽”,說嫁人要嫁這樣的人。
“戳中他們的淚點”“詩性的人”……是孩子們給趙文清的QQ留言標簽。他們愛喊他“老趙”,愛和他聊天,給他一個皺著眉頭思索的人的表情包。
“在學生眼中,我是一個懂他們的老師。反之,我覺得學生其實是懂我的。”亦師亦友便是趙文清和學生們的關系。
讓課堂從學生的期待出發(fā)
趙文清剛參加工作不久時,上一堂作文課,正值春天,這是鄉(xiāng)村的油菜花開得正旺的季節(jié)。趙文清望著不遠處田野上盛開的油菜花,略一思索,停下拿起粉筆的手,大手一揮,告訴同學們這節(jié)課去野外上。
在路上,趙文清一邊走,一邊提醒學生怎么寫遠處的湖泊,怎么寫眼前的油菜花海,怎么用詞語表達對春天的心情……趙文清說,如今回想起來,他并不記得學生們后來作文寫得如何,只記得孩子們?nèi)绶叛蛞话闳杠S和激動的心情,顯然,學生們對春天的喜愛早已融化在他們的行動里。
在武漢外國語學校,教學環(huán)境自由寬松,趙文清得以有機會繼續(xù)嘗試像這樣的不拘一格的教學形式。
在教《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時,趙文清將古代詩歌部分的教學權交給了學生。每個單元,趙文清只講第一篇,學生們需要模仿他的教學形式,突出單元教學重點,做好“老師”。整個過程中,趙文清還要審學生的教案,提出教學建議,幫助學生完備教案。孩子們講完之后,趙文清還要當堂點評得失。
趙文清坦言,這樣的過程,并不比自己講課輕松。然而,他仍愿意繼續(xù)用這樣的方式上課?!爱斠环N教學內(nèi)容只是傳授性的話,并不能進入學生的生命體驗,由學生來備課、講課,用學生自己的視野來觀照古典詩歌的美感,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闭沁@樣的想法,讓趙文清的語文教學,累并快樂著。
教學中,趙文清最為重視生成性課堂的培養(yǎng)。在他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課堂應該是眾聲交匯的,而不應該是一言堂式的。每堂課的原生點不是教師知道多少,而是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的期待。從每個學生的不同期待出發(fā),合理設置一種交流方式,如提問、質(zhì)疑、交流等等,讓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完成教學預設,這樣的課堂即使經(jīng)常有旁逸斜出的問題,但也是課堂有生命力的地方。在這種課堂環(huán)境中,教師發(fā)揮的是穿針引線和及時歸結的作用。
在教學《滕王閣序》這一課時,考慮到每個學生對學習這篇文章的期待并不一樣,在上課前,趙文清就在班級開展了廣泛的調(diào)查,了解學生們想通過這篇文章學習到什么。果然,孩子們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孩子關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什么是千古名句;有的孩子關注駢文用典故的特點;有的孩子關注這篇文章為什么是名篇;有孩子關注這個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抒情散文,文中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特點……趙文清將這些問題統(tǒng)統(tǒng)收集起來,再按照這些問題設計教學思路。如此一來,課堂不僅是學生所期待的課堂,更是充滿活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