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慶
跨越時空
“成長就像是上了高速路,你必須不斷地往前開,停下來是一件很危險的事?!?007年畢業(yè)于浙江師范大學歷史系,現執(zhí)教于浙江省桐鄉(xiāng)市高級中學,擔任桐鄉(xiāng)市高級中學副校長,成為第六批嘉興市歷史名師,十二年的時間里,鄭婷婷經歷著上了“高速”就不敢停下來的人生。
現在,她正潛心寫20萬字的專著,計劃明年出版?!坝媱澮呀浂ê昧耍搅藭r間節(jié)點的時候,無論如何也一定要完成?!痹卩嶆面玫纳钪校_定方向、制定目標、全力以赴,任何事情都可以分解成三個階段,然后將其做成、做好,“這像是一種慣性”。
從高中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到選擇歷史師范專業(yè),再到從事歷史學科教學十幾年,對于鄭婷婷來講,“歷史”帶給她的是一種從知識到思維的演變。
“歷史其實是很難的一個學科,不僅需要對史實有系統(tǒng)的掌握,還需要基于知識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塑造?!痹卩嶆面玫恼n堂上,她尤其強調學生要具備“時空”的觀念,評價歷史人物要“跨越時空”去充分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行,這既是一種換位思考又是一種辯證思維。
歷史上,英國首相張伯倫在二戰(zhàn)前夕因為奉行“綏靖政策”而備受負面評價,鄭婷婷在大量史實素材的支撐下,為學生補充了他當時做出妥協決定的多方原因,為學生全面認識和評價張伯倫做了知識拓展?!盎诘谝淮问澜绱髴?zhàn)造成的巨大災難,他的初衷是極力避免戰(zhàn)爭的再次發(fā)生,但是退讓并沒有帶來真正的和平?!编嶆面谜f,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進入了當時的歷史情境,開始對歷史人物的抉擇有了基于歷史理解的更多元的評價。后來,學生姚昕璐上大學以后還和鄭婷婷回憶起這堂歷史課,她說自己不僅認識了一個被“標簽化”的“張伯倫”,還認識了一個更立體、更有血肉的“張伯倫”,甚至感覺他“有點兒令人心疼”。
“當一個學生畢業(yè)后,把學校學到的知識忘掉,剩下的那一部分才是教育。”鄭婷婷很高興學生能基于史實有更多元的理解,有寬容的胸懷去評價歷史人物的是非對錯,這其實也是她一直想培養(yǎng)的“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問題鏈
獨立思考是一種需要逐步培養(yǎng)的意識,從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開始。2008年,初為人師甚至還有些懵懂的鄭婷婷得到了在全市進行歷史教學展示的珍貴機會。一堂《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讓她在全市開始嶄露頭角。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如何去改變世界?”,她引用馬克思的名言將課堂進行導入,同時也引發(fā)學生的疑問;然后引入學生預習中提出的疑問“馬克思為什么要改變世界?他如何改變世界?他最終改變世界了嗎?”作為問題鏈推進教學,引導學生探究。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后成功地完成了一節(jié)漂亮的展示課。
當時,她的師傅、兼任桐鄉(xiāng)市歷史教研員和桐鄉(xiāng)一中副校長的沈玉林走過來重重地拍了一下她的肩:“婷婷,這次上得很不錯啊!”特級教師、嘉興市歷史教研員戴加平點評“這節(jié)課的亮點之一就是采用了問題鏈的形式”,首次公開課便得到名師的肯定,這大大增強了鄭婷婷的自信,從那之后,她便堅定了自己“問題鏈”的教學風格。
“學習從問題開始,問題與學習相伴?!编嶆面每偨Y,歷史問題鏈教學中最關鍵的是問題的設計,問題鏈必須融入一定的歷史情境中,讓學生在相應的問題情境中不斷地推進問題的解決和引發(fā)新的問題的產生與思考,使學生能夠在豐富的、具有延續(xù)性的問題鏈中有效地挖掘出歷史知識之間的關聯與內涵,從而真正理解歷史,走進歷史。
在桐鄉(xiāng)一中期間,鄭婷婷曾開過《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一課。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生產分成哪些環(huán)節(jié)?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分別發(fā)明了哪些農具?鐵犁牛耕技術在最初為什么不采用一牛挽犁而是二牛抬杠的方式呢?影響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課前預習時,學生提出的疑問讓鄭婷婷眼前一亮,給她的備課帶來不少啟發(fā)。
結合學生的提問和教學重難點,她設計了問題鏈:在整地、播種、日常管理和收割這些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中,先民們發(fā)明了哪些農具?這些傳統(tǒng)農具中哪一件能作為古代中國農具的典型代表?理由是什么?古代中國的犁有何變化與發(fā)展?這些變化對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重組了教材,完成了讓學生“回歸教材,運用知識,引發(fā)思考”的教學目標。后來,這節(jié)課在2014年獲評了“全國歷史優(yōu)質課一等獎”。
“雖然學生的興趣、能力迥異,但是一名教師如果心中有學生,愿意傾聽學生,那么師生一定能相互成長?!编嶆面谜f,問題鏈教學的實現是一個師生不斷磨合、良性互動、漸入佳境的過程,正是學生內在的“長進”,才促使著老師的專業(yè)水平不斷“長進”。
孔子和甘地
歷史是在時間的長河里認識一個又一個人,再將這些人幻化成照亮夜空的繁星??鬃雍透实乇闶屈c亮鄭婷婷的兩道光。
“孔子雖然從政失意,但是他通過周游列國,很好地傳播了儒家學說的思想,成為了偉大的教育家?!蓖瑯幼鳛槔蠋?,鄭婷婷說自己最羨慕的是即使在孔子窮困潦倒的時候,身邊仍然有眾多弟子忠心追隨,“這無疑證明了他在精神領域有著極強的魅力,能夠深刻影響到人”。
“孔子雖然在仕途上沒有取得成就,但是他的徒孫董仲舒將他的思想發(fā)揚光大,在漢朝實現了‘獨尊儒術的宏愿?!编嶆面谜f這也佐證了教育的力量,它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事業(yè),堅持、深耕、傳承,未來就總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在學生心目中,鄭婷婷“認真、負責、可愛”,是“女神”,是“白月光”,是指引和照亮他們前行的“啟明星”。她的課總是令人記憶深刻,學生喜歡她“課上獨特的教學方法”,甚至有學生在課堂“感動哭了”,畢業(yè)之后大家也常常“懷念和小伙伴一起抱著歷史書圍著她提問題的日子”。
“婷婷老師讓我看到一個老師可以做到這樣全心全意又豐富多彩”,不少學生在她的影響下走上了教師之路,學生沈思恬更是以歷史滿分的成績考入了杭州師范大學歷史系,循著鄭婷婷的腳步,將歷史教學和教書育人作為了追求的志向。
“歷史不僅僅停留在傳授學科知識,讓學生能在考試中得分,更重要的是用歷史人物的精神和意志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這也正是歷史育人的魅力所在?!备实厥青嶆面米钕矚g的歷史人物之一,他不僅通過非暴力的方式帶領印度擺脫了殖民統(tǒng)治,還具備極度寬容的精神世界,甚至是對槍殺他的印度教極端分子。
愛因斯坦曾經評價甘地:我們下代的子孫恐怕很難相信,世界上真有過這樣一個人。在《圣雄甘地》的教學課堂上,“愛因斯坦為什么如此評價甘地呢?你們相信在人類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存在過嗎?你能理解他嗎?”鄭婷婷用連續(xù)的設問直接觸及了學生心靈深處的困惑,她將這一堂課的主題定為“理解甘地”。
“不要一產生矛盾就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這其實是最愚蠢、最不可取的方式?!备咧械膶W生年輕氣盛,在人與人相處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摩擦,鄭婷婷便以人物史教學凸現“人”的核心地位的策略,將甘地寬容的精神運用到學生的德育之中。后來,她將這節(jié)課堂反思凝練成教學論文,發(fā)表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上,創(chuàng)造性的做法被諸多同行借鑒和引用。
“教育就是樹搖動樹,云推動云,人影響人,我希望自己能夠從影響一個人,一個班,一所學校,到影響幾屆學生,幾所學校,甚至是傳承下去影響更多人?!编嶆面谜f自己的夢想就是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人,把關于歷史的理想,關于教育的情懷,薪火相傳,正如自己的精神偶像孔子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