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民間有一個觀念: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實,不管是親人還是朋友,貧富所形成的距離感主要源于兩個方面:第一,因為自卑而形成的敏感脆弱的玻璃心,別人其實并沒有看不起他,但他總感覺別人都在歧視他。第二,在貧富差異的外表之下,往往意味著成長軌跡、興趣愛好、認知層面的差異,不是人家看不起你,而是你們之間的共同話題已經(jīng)沒了。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每次你回鄉(xiāng)下老家的時候,總會有個別三伯或四叔特別受你尊敬,他說話你就特別愛聽,盡管從經(jīng)濟上來說,他家沒法與你家比??梢?,人窮也是能走親的?!叭烁F走親”最成功的詮釋者,要屬《紅樓夢》里的劉姥姥了。劉姥姥因為日子實在難過,幾十年來第一次上賈府借錢,借到了20兩銀子,這20兩銀子對賈府來說就是“給丫鬟們做衣裳的零錢”,也就是說給的并不多,而且她連賈老太太的面都沒見到,但劉姥姥已經(jīng)很滿意了,并沒有埋怨賈老太太擺架子,她也沒有問是不是可以把她的兒子安排到賈府來工作,這就叫“滿足心”;第二年,劉姥姥家里有了好收成,她就把第一批果蔬給賈府送了過去,這就叫“感恩心”。也正是這份感恩心,贏得了賈老太太的喜歡,她還特意邀請劉姥姥去參觀了大觀園,這才有了“劉姥姥嬉游大觀園”的美談。
而這就是劉姥姥有幸被邀請游大觀園的關(guān)鍵:一個窮人不以人窮為怯,不以物拙而卑,借錢時能借到多少都感恩,有收成時不管東西好壞都能真誠分享??梢姡瑒⒗牙押唾Z府在物質(zhì)上雖然有差異,但精神上卻是平等的。最值得一說的是,劉姥姥游大觀園時,只有在說起鄉(xiāng)下事兒的時候才談笑風(fēng)生,只要賈府的人一說起賈府內(nèi)外的事情,劉姥姥就會立刻停嘴,這是因為劉姥姥知道自己的“知識面沒有到那個層次”,并不是“因為人窮所以沒有發(fā)言權(quán)”。人應(yīng)該要像劉姥姥一樣,少一點過分的要求和指望,就會少一點敏感的自卑和傷感。
更何況,“人窮少說話”在本質(zhì)上也沒什么不對,事實上富人比窮人更懂得少說話。別以為真的“富在深山有遠親”,即使是馬云和王健林,馬云的那句“我對錢沒興趣”和王健林的那句“先立個小目標(biāo)賺一個億”,不都遭到網(wǎng)友們的吐槽嗎?話又說回來,你以為馬云跑到任何場合去都會滔滔不絕說個不停嗎?根本不是。馬云經(jīng)常去鄉(xiāng)下做考察,每次到鄉(xiāng)下去,他就不再像站在舞臺上演說那樣滔滔不絕了,他全程非常謙虛地問農(nóng)民種玉米或養(yǎng)羊的秘訣和講究,他比誰都懂得閉嘴,他聽得比誰都認真。馬云為什么不抱怨“人一富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因為他懂得擺正自己的立場,在自己不熟悉的領(lǐng)域,在自己知識面沒掌握的范圍里,絕不強求當(dāng)主角,絕不強要發(fā)言權(quán)。
人窮走不走富親?只要一個內(nèi)心足夠自信,足夠有尊嚴,少一些敏感而無謂的猜忌,少一些當(dāng)主角的念頭,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富人并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不能接近;但如果你是一個不自重的人,貪心的人,不懂感恩的人,內(nèi)心充滿負能量的人,別說富人不會尊重你了,即使同一個層次的窮人,也一樣不會喜歡你。事實上,感嘆“人窮莫走富親”的人,往往就是“富起來就看不起窮親戚的人”,因為他們是這樣的人,所以在他們窮的時候才會這樣想。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