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鋒
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說:“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更多,就是好人;給予別人比留給自己更多,就是大善?!薄叭绻覀冏叩臅r候,還有一大堆錢放在銀行里,就是遺憾?!边@不是語言,而是一種境界。
2020年7月3日,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只是簡單簽署一紙合同,崔崑夫婦向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捐款400萬元,設(shè)立“新生助學金”,這筆錢將在未來5年內(nèi),每年向133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新生各資助6000元。這并不是崔崑夫婦第一次捐款,2013年,崔崑夫婦向該基金會捐出420萬元,用于設(shè)立“勤奮勵志助學金”。
累計捐款千萬元的崔崑夫婦,一直住在學校分配的院士樓里,過著平淡簡單的老年生活。日常生活中,崔崑夫婦省吃儉用,而在捐款上,卻慷慨大方。他們不追求燈紅酒綠、一擲千金的生活,也不與別人比闊氣,東西夠用就得,食物果腹就行,而把省下來的錢用于資助窮學生。這與夫婦倆的“好人觀”分不開,他們總是“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更多”。他們把做好人作為人生的追求。幫助別人,讓夫婦倆收獲了快樂。
央視《面對面》節(jié)目采訪崔院士,老人思維清晰,表達流暢,語速之快,感覺不到有95歲。“把錢都用出去,用到有用的地方,我們走的時候就很快樂?!彼f,“學生都有一個思想成長的過程,在困難時期得到幫助對學生思想成長很有用。我接觸過一個家庭困難的女孩,立志到大學不用家里錢。她很有志向,上大學后開始勤工儉學,她第一年得到國家獎學金,后來就得到我們的助學金。有一次,她到廣西去支教,碰到一個留守小朋友,雖然家里很窮,但是很樂觀。然后女孩就準備幫助小朋友,鼓勵他上大學。因為她自己是被資助對象,所以她跟我說將來只要有條件,也要像我一樣做公益事業(yè)。聽到她說這些我很高興,我和老伴說,只要有4個學生將來愿意像我們一樣去幫助別人,就夠本了。”像崔崑夫婦這樣“算賬”,才越算越愿助人為樂,才越算越熱愛公益事業(yè),才越算越感覺夠本。一個人的高大,不在于身上有多少光環(huán),多少存款,多高地位,而在于做“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更多”的人,心安理得做“給予別人比留給自己更多”的事。
崔崑夫婦所捐出的畢生積蓄,是一分一厘攢起來的。他們沒有“走穴”,沒有“外快”,沒有“第三產(chǎn)業(yè)”,全部都是自己的工資收入和津貼。在捐款之前,崔崑夫婦沒有拿著這些積蓄去買房子,更沒有換新家具,甚至一件夾克,崔崑穿了30年。崔院士對記者說:“買那么多好衣服丟在那干啥,我一件夾克現(xiàn)在經(jīng)常穿,它拉鏈都不壞,我覺得只要能穿,我們也不講究排場,能穿就行了?!?/p>
如果你不認識崔崑夫婦倆,如果僅看他們的衣著打扮,如果僅看他們的日常生活,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一位院士。你一定以為他們就是我們小區(qū)的一位老大爺、一位老大媽。崔崑說:“因為國家培養(yǎng)了我,我才能拿那么多錢,國家不培養(yǎng)我,我什么都沒有。錢多了是包袱,自己用不了又不給別人用,這個人怎么回事?我和老伴看法一致,要捐出去?!?/p>
有人問起崔院士的長壽秘訣,他說:“把煩惱的事變成快樂的事,又可以多活幾歲!”崔崑和夫人的婚姻已經(jīng)持續(xù)了67年。崔崑說,67年來,兩個人“沒有吵過一次架”“都是老同學,老朋友,吵什么嘴”。有這樣的理念與追求,他們的一生活得快樂。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