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項魚
今天,我走進他的辦公室,茶幾上的果盤里,有三個蘋果。看到一個又大又紅的高樁蘋果,我問他:“這是啥品種?”他說:“中秋王,是這兩年引進的新品種,在咱靈寶焦村鎮(zhèn)推廣種植?!蔽铱匆娝霓k公室的門背后掛著一頂草帽,很舊,飽經風霜。
幾個蘋果,一頂草帽,藏著靈寶蘋果的故事。
他的辦公室,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墻角的一個書柜,滿滿當當的都是書。
他依然老樣子,與20多年前我見過的一樣,話語不多,穩(wěn)重干練。
他說:“時間過得太快了,咱們都過50了,總覺得還沒干成事兒呢,可老了?!?/p>
我說:“年過半百了,歲月不饒人??!”
我看見了他的絲絲白發(fā)閃著銀光,看見了他大大的雙眼透著疲憊,看見了他輕快的腳步,依然堅定……
他從書柜里拿出一本又一本書,說:“這都是我們編的鄉(xiāng)土教材,淺顯易懂,果農們最喜歡,可操作性強。”
他隨手遞給我一本藍色封面的小冊子《蘋果矮砧高效栽培技術資料選編》,我看見封面上寫著:靈寶市果樹技術推廣站,2014年12月印刷,一共53頁。
我說:“你的時間沒有浪費,有你寫的書為證。”
他微微一笑,連忙擺手說:“不值一提,我的本職工作,不足掛齒。”
我們說著說著,他又從書柜里拿出指導手冊等,仔細一看,有十多本,他說,還有很多。
說起靈寶蘋果,他可以說是近30年來靈寶蘋果的從事者或見證者,他專注蘋果事業(yè)34年,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深入靈寶村村寨寨,傳授技術,癡情不改。他就是靈寶市園藝局副局長、高級農藝師白建偉。
教有所樂
1985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靈寶視察,揮筆題詞“發(fā)展蘋果和大棗,家家富裕生活好”,推動了靈寶蘋果產業(yè)快速發(fā)展。
隨著蘋果種植面積的迅猛增長,產量逐年攀升,但技術人員匱乏,果農素質普遍不高,影響到果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
為此,1987年縣委、縣政府成立了靈寶縣第一職業(yè)高中,開設了河南省第一個職業(yè)高中果樹專業(yè)班,專門培養(yǎng)農村果樹技術員。
同年7月,從汝南園林學校畢業(yè)分配到園藝局工作的白建偉,被借調到第一職業(yè)高中,成為職業(yè)高中第一批專業(yè)課教師。
從教三年,他先后任教果樹病蟲害防治、果樹氣象等三門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了近500名基層果樹技術員。他也重新認真系統(tǒng)地學習了蘋果管理技術,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1994年,他與職高老師管雙喜等人合寫了一本《蘋果栽培實用技術手冊》23萬字,是當時三門峽市職業(yè)高中首本鄉(xiāng)土培訓教材,印刷4000余本。這也是他寫的第一本書,那時他才26歲。
如今,當年的職業(yè)高中畢業(yè)生,有的已在市直單位、鄉(xiāng)鎮(zhèn)走上領導崗位,有相當一部分還在農村,有的任村支部書記或村果樹技術員,現在下鄉(xiāng)見面后,喊“白老師”的還大有人在。
職業(yè)高中果樹班創(chuàng)辦的同時,市、鄉(xiāng)連年舉辦學術講座、新技術培訓會、大獎賽等,常年邀請日本專家、全國知名果樹專家來靈寶培訓,傳經送寶,在靈寶市許多鄉(xiāng)鎮(zhèn)形成了“學果樹、愛果樹、務果樹”的良好氣氛,培養(yǎng)了一大批果樹技術員。
到1995年,全市經考核發(fā)證的果樹技術員已達上萬人,其中經省審核評定的高級果樹技師就達100多人。學到技術、懷揣證書的技術員又紛紛走出家門,走向全國,到陜西、山西、甘肅、新疆等蘋果新發(fā)展地區(qū),進行技術指導。高峰時,全市外出果樹技術人員多達2000人,指導全國8個省108個縣的蘋果產業(yè)發(fā)展。
可以說,1921年靈寶蘋果引進栽植,帶動了西北地區(qū)蘋果產業(yè)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靈寶果樹技術員走向全國,指導了陜甘寧新晉等地區(qū)的蘋果技術。
果園為家
1996年,靈寶蘋果已經有一定的種植面積。那時,全市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蘋果園,家家戶戶幾乎都栽蘋果樹,蘋果樹是廣大果農的“搖錢樹”“致富樹”“希望樹”。
那年冬季,園藝局實行技術人員分鄉(xiāng)包片責任制,推廣新技術。他被分到蘇村鄉(xiāng)周家原村,一去就是十天半月,下地給果農講解果樹剪枝的技術要領。
他住在村部,吃飯在農家。冬天的周家原很冷,他住在那里,屋子里只有一個小煤爐。白天他在果園里給果農做示范,晚上自己在屋子里學理論,鉆研果樹技術。
剛到村里的時候,村民對他很疑惑,村民們說:“來個小娃娃,會教咱們啥?”
村里的老技術員楊繼剛,當年50來歲,大高個子,愛說愛笑,是一個豪爽的漢子。在蘋果管理上,他就是村里人的“定心丸”。
一開始,不說村里人,就是老楊對他也不服氣,不認可。楊繼剛在村里修剪果樹幾十年,他按照傳統(tǒng)的修剪手法教會果農,大家已經熟練掌握了。但果農那時栽種的多是國光、紅星,老品種居多,普遍都是粗放管理,紅富士蘋果剛引進沒幾年,果農對紅富士管理還不甚了解,已栽種了七八年,還不結果,群眾燥氣地說:“紅富士是公樹,不會結果”“年年修剪年年冒(條),年年不結年年燥”。
技術員小白不慌不忙。他想: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他覺得首先要讓老技術員接受科學管理的觀念,光說不中,要在樹上親自示范,見效果了,才能讓老楊和果農們服氣。
小白就跟著老技術員楊繼剛在地里干活,專門拿10棵紅富士果樹做實驗。小白說:“你的剪法不對,應該用鋸子,不能把新稍嫩枝條都剪掉?!?/p>
他讓果農把手中的剪子放下。他說:“不打頭,讓枝條自然生長,越剪結果越晚,不截不剪,營養(yǎng)才能積累,才能有利于成花結果?!彼偨Y出 “多緩少截”“拿起剪子,放下鋸子”“少用剪截堵,多用刻剝拉”等口訣,并且給果農在果園里現場講述和示范。
到了第二年春天,他做實驗的那10棵紅富士果樹,開花稠密多了,到了秋天,果子明顯多了,又大又紅,周圍的幾棵樹,還是老樣子。果農們看到了科學管理的明顯效果,老技術員楊繼剛豎起大拇指,說:“小白,我都沒有服氣過誰,這下子,我對科學服氣了,你才是真正的技術員呢!讓咱們的蘋果多結果多賣錢,最好??!”
第二年冬季,未等到局里安排技術人員包鄉(xiāng),周家原村及早來請他去指導。經過一冬的修剪指導,建成了標準化示范園1500畝,有力地促進了該村果品生產的發(fā)展,現在周家原村已成為全國標準示范(創(chuàng)建)果園、河南省優(yōu)質蘋果出口生產示范基地,全村蘋果面積已達3500畝,是我市南部山區(qū)蘋果面積最大、管理水平最高的一個村。
他說:“年輕時候受點苦,是好事兒?!蹦且荒晁?8歲,一個毛頭小伙子,能在農村扎下根來,深入群眾,蘋果園成為他的試驗田,成為他從書本知識走向實踐經驗的廣闊天地,從此,他跟著蘋果樹一起成長,深扎泥土,默默無聞。
科技興果
20世紀末,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蘋果栽植規(guī)模的迅猛發(fā)展及其品種、質量的不斷優(yōu)化,靈寶市的果品生產遇到強硬的競爭對手,面臨市場的激烈挑戰(zhàn),要使靈寶市的果業(yè)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贏得市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二次創(chuàng)業(yè)為目標,以調整蘋果栽植布局,開展果樹高接換頭,優(yōu)化品種結構為重點,大力實施“科技興果”戰(zhàn)略。
2001年和2002年兩個春季,白建偉和同事遠赴鞏義、臨沂、煙臺等地調運新優(yōu)蘋果接穗,地點多、路途遠、數量大,他們不分白天和黑夜,早飯吃到下午兩三點,晚上零點都顧不得休息。
2001年,在山東臨沂大孫莊,他們四人找到了賣苗商劉和貴,那人40來歲,很會做生意。
蘋果樹高接換頭,最怕的是品種不純,浪費幾年的時間,因接穗數量大,枝條又不好辨認,害怕買到質量不好的,品種不純的,為了保證枝條的品種純正,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跟著賣苗商劉和貴去他家的蘋果園里,找準 “嘎啦”“美八”“紅王將” 等新優(yōu)品種蘋果樹,剪枝條七八根,放在劉和貴的家里,為防止失水,插在水桶里,作為樣本參照物。
賣苗商送來的接穗,有問題的就隨時比較驗證,這樣容不得賣苗商一點馬虎,賣苗商認真剪接穗,做標記,配合順利。
經過30多天辛苦努力工作,采購優(yōu)良接穗40多萬條,品種純度達到了百分之百。
當年蘋果樹改接面積2萬畝,保證了當年全市果樹高接換頭工作的順利完成。
2003年,作為技術中堅,他參加選育蘋果新品種“靈寶短富一號”。歷經八年時間,他頂驕陽,冒寒暑,系統(tǒng)觀察,布點試驗,認真總結,最終使新品種順利通過了河南省林木良種審定。
200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設新型果品生產基地,打造中國果品生產加工第一大市”的戰(zhàn)略決策,搞好果樹栽植,壯大基地規(guī)模成為果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工作。果樹栽植,苗木是基礎,是前提,當時全市果樹育苗面積小,數量少,滿足不了發(fā)展的需要,主要依靠外調。
2007年春節(jié)前,他們一行五人于臘月二十二出發(fā),赴孟津、武陟、稷山、韓城、楊陵等地考察聯系,幾天時間,行程2000多公里,下苗圃,進基地,現場查看,力爭把品種弄準,把數量弄實。正月初五未過完年,他就帶領同志去陜西楊凌開始調運,親自查點驗收,認真把好苗木質量關、數量關。幾次因人手少,任務重,責任大,他親自押車,送回靈寶。當天到,卸完車,連夜走,都顧不得到家看看,前后四十多天,沒有回家一次。最后共調回優(yōu)質苗木280多萬株,栽植面積近8萬畝,超額完成了當年的發(fā)展任務。
2013年,他又主持選育了“胭脂紅” 柿子新優(yōu)品種,加快了全市果樹品種更新換代和結構調整的步伐,為果品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獲得了省科學技術成果獎,填補了三門峽地區(qū)紅富士蘋果、柿樹選種的空白。
那幾年,他擔任園藝局生產科科長、總農藝師,具體負責果樹生產、技術推廣等工作。每年栽植任務的分解細化、典型宣傳、技術指導、材料匯編、栽植驗收,他都認真負責,親自把關,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很好地促進了全市栽植任務的全面完成。到2010年底,累計五年,全市共發(fā)展蘋果面積38.8萬畝,實現了果樹面積110萬畝的新突破。
“三新”突破
隨著蘋果產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喬化果園因樹體老化、管理不便、人工成本高的問題,亟需調整,推動現代矮砧蘋果栽植已勢在必行,這是國際最新技術、世界蘋果發(fā)展的潮流和方向,成為靈寶 市蘋果高質量發(fā)展的突破口。為此,他積極向市領導建議,組織鄉(xiāng)鎮(zhèn)領導、種植大戶到陜西、山東先進果區(qū)參觀學習,解放思想。2015年,他親自帶領五畝鄉(xiāng)坡頭村、焦村鎮(zhèn)羅家村、高山公司等企業(yè)、合作社,遠赴陜西千陽、山東煙臺等地,學習取經,考察苗木,建立果園。到2015年底,全市建成了高山南洼基地、焦村羅家、五畝盤龍等5個百畝以上集中連片規(guī)?;痉痘?,實現了蘋果矮砧栽植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三新”突破,為靈寶蘋果轉型發(fā)展提供了樣板。
五畝鄉(xiāng)龍盤果品專業(yè)合作社社長李叢輝,高個子,臉黑黑的,有經濟頭腦。原來主要從事山上開礦、在弘農澗河河邊挖沙,后來河道治理不讓挖沙了。2015年,在他的啟發(fā)指導下,李叢輝在河灘的沙石上墊土一米多厚,栽種矮砧蘋果,建起了全市第一批矮化密植蘋果園,面積 107畝,有華碩、中秋王等新優(yōu)品種,每畝栽種180棵。第二年果園就開始結果,蘋果個頭大,著色好,曾經兩個華碩蘋果賣了50元。2017年收益20萬元,2019年收回建園成本,2020年預計蘋果收入達80萬元。
說到蘋果矮砧栽植,他說矮砧栽植適宜機械化操作,寬行秘植,施肥打藥都是機械化。通過示范帶動,全市發(fā)展很快,已有3萬多畝。盡管前期建園投入大,一畝一萬元,但見效快,效益高,一畝地栽種120到190株,是傳統(tǒng)種植的3到4倍。第一年栽種,第二年開花結果,一畝果園收400到500斤蘋果,第三年畝產1500到2000斤,第五年畝產6000到8000斤,這樣的典型全市很多,已有成功的經驗。
全國優(yōu)秀村支部書記代表——故縣鎮(zhèn)孔家營村任鎖祥,原來也是個黃金生產戶。任鎖祥書記的產業(yè)調整創(chuàng)新意識強。2019年他帶領村民牽頭成立合作社,發(fā)展集體經濟,種植蘋果600畝。2020年又栽種230畝,打造了蘋果示范基地。今年蘋果套袋35萬個,產量20萬斤,收入40多萬元,村里群眾不用外出打工,一年四季在果園里干活,春天疏花和套袋,夏天除草,秋天采摘,冬天剪枝。他帶動困難群眾200多人的就近務工,實現穩(wěn)定脫貧,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使果園成為全市產業(yè)發(fā)展脫貧示范基地。
蘋果幫扶
幫扶結對以來,園藝局進駐幫扶寺河鄉(xiāng)朝陽村。
他幫扶后崖組的蔡翠本。蔡翠本一家五口人,因母親年齡大,孩子上學,家里缺乏勞力,無技術致貧,屬于低保貧困戶。
開始幫扶以來,他隔三差五,不定期地去蔡翠本家里交流談心交朋友。蔡翠本的女兒幼年染病,不幸殘疾,行動不便,但身殘志堅,愛好學習。他積極聯系市殘聯和扶貧辦,反映情況,爭取政策給予幫助,先后捐助數千元,給蔡翠本的女兒買來了電動輪椅,幫助蔡翠本家里新建房屋一間。
朝陽村位于寺河鄉(xiāng)西北部、崤山腹地,是寺河山蘋果的主產區(qū),土壤富含硒元素,也是富硒蘋果的最佳生長區(qū)。
為幫助蔡翠本家提高種蘋果收入,盡早脫貧致富,他鼓勵蔡翠本學習技術。為進行富硒蘋果生產示范,他自己掏錢買來富硒液肥教蔡翠本試驗噴施。
通過硒肥使用,蘋果果面干凈,脆度提高,產量增加,一斤多賣近一塊錢,一畝果園增收2000元。
2019年,蔡翠本家5畝果園,收入6萬多元,順利脫貧?,F在,“靈寶寺河山? 天然富硒果”已成為靈寶市蘋果的又一張響當當的名片,唱響全國。
碩果飄香
參加工作33年來,他先后編寫了50萬字22本鄉(xiāng)土培訓教材、技術指導書籍;撰寫《果園科學施肥》《食用山藥栽培技術圖說》《提高梨商品性栽培技術問答》《北方水果生產與貯運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等果業(yè)著作六部;榮獲科技成果獎27項,包括農業(yè)部豐收計劃二等獎一個、河南省農業(yè)科技合作一等獎,市(廳)級成果獎9個,縣級成果獎15個;主持選育了蘋果“靈寶短富一號”和“胭脂紅柿”兩個果樹新品種;在專業(y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32篇,其中全國核心期刊9篇;承擔了國家蘋果套袋項目、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及省院合作項目8個,先后獲得省科技特派員、河南省農村科普宣傳工作先進個人、三門峽市果業(yè)發(fā)展先進工作者、三門峽市“萬名干部進農家”活動優(yōu)秀個人、靈寶市果品產業(yè)帶頭人、靈寶市拔尖人才、優(yōu)秀知識分子、科技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靈寶市勞動模范等稱號。
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矣。幾度風雨,幾度春秋,熱愛果樹事業(yè)的白建偉,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果業(yè)夢,一年四季都在蘋果園里忙忙碌碌,讓自己融入果園。
他說:“蘋果樹長多高,地下的根就有多深。蘋果樹的枝條伸展多寬,地下的根系就伸展多寬。”
他不就是一棵蘋果樹嗎?
想起了三毛的詩句:“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