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從我懂事以來,我們鄉(xiāng)下老家一帶的除夕娛樂就非常單調(diào),除了看“春晚”,大概就只剩下了“打牌”和“放炮”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打牌”和“放炮”這些老傳統(tǒng)慢慢演變成了“陋習”,人們也都響應(yīng)國家號召,把它們慢慢地摒棄了。既不打牌,又不放炮,這樣的除夕不是更單調(diào)了嗎?這可難不倒善于創(chuàng)造的老家鄉(xiāng)親們。我們的村長在農(nóng)歷11月初就開始籌備村里的春晚了,我們把那簡稱為“村晚”?,F(xiàn)在大家都有微信,村長聯(lián)系起來也很方便,于是各種任務(wù)都被分攤了開來:我的堂姐“小翠花”是鎮(zhèn)上的初中老師,既懂音樂又懂舞蹈,她負責為村民們編排舞蹈,說準確點是“廣場舞”;村東頭的“老根頭”是我哥的同學(xué),從小就愛玩鬧,他負責組織村民們編排小品,相聲;以前的村小學(xué)校長陳老師則負責籌備“村詩詞大會”……
除夕夜當晚,人們吃過年夜飯后,就陸續(xù)來到村禮堂,“村晚”也就正式拉開序幕了。村長和我的堂姐“小翠花”擔任主持?!靶〈浠ā笔鞘苓^高等教育的,說起普通話來字正腔圓,主持起來也有模有樣??墒谴彘L說不好普通話,站在舞臺上也不自然,一只手插在口袋里,一只手拿著麥克風,搖搖晃晃,支支吾吾,把村民們逗得哈哈大笑。
節(jié)目逐一開始,首先上場的是由“小翠花”編排并領(lǐng)舞的舞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然,選用的配樂不是《最炫民族風》,而是《我和我的祖國》;接下來就是由“小牛鼻”“二狗子”和“扁牙”主演、村長客串的小品《去村委會評理》,大致意思是鄰里之間有糾結(jié)的時候不需要打鬧吵架,有事兒就找村委會調(diào)解準沒錯!說起來慚愧,這則小品的“劇本”還是村長叫我寫的,在他的感覺里,我就是全世界最厲害的“作家”!
當節(jié)目進行到“詩詞大會”的時候,我真的特別佩服這些孩子們,我雖然自認是個愛讀書之人,但十個我加起來怕是也比不上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孩子。最后的冠軍由村西的“老二蛋”的兒子奪得,“老二蛋”是我的小學(xué)同學(xué),小時候他讀書特別差,幾乎天天都會被罰站,沒想到倒培養(yǎng)出了一個會讀書的兒子。當“老二蛋”的兒子捧著獎品歡天喜地去到臺下時,“老二蛋”就擁抱著他一遍又一遍地大喊“我兒子了不起”,那溫馨勁兒讓旁邊的人都羨慕不已。
再接下來就是“獨唱”環(huán)節(jié),說好聽點是“獨唱”,說客觀點其實是“卡拉OK”,城里回來的年輕人開始爭相點歌,慢歌快歌情歌粵語歌英語歌不一而足,就連我們村那已經(jīng)80歲的老書記也上去點了一首《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老書記口齒也不清,五音也不全,不過情感倒是挺真摯,唱著唱著居然落下了眼淚。還是我父親知道得多,他告訴我老書記小時候就出生在農(nóng)奴家庭,5歲就開始幫地主家割草,可憐得很,也難怪他要流淚……
節(jié)目就這樣一個一個過去,到了晚上11點50分,主持人“小翠花”宣布全體一起唱《難忘今宵》。這首歌的旋律人人都知道,能記詞的大聲唱,不記詞的跟著嚷,唱完之后,原本用來唱卡拉OK的電腦開始轉(zhuǎn)播起了央視春晚的跨年倒計時:5—4—3—2—1—,事先準備好的無煙大禮炮在“零”點準時放炮,喜慶得不得了。
當禮炮放完以后,“小翠花”和村長宣布“村晚”結(jié)束。散會后,人們一邊討論著一邊往家里走,每個人都說這個除夕過得真有意思,就連我那“無賭不歡”的鄰居“老山羊”也哈哈地笑著說:“比賭博有趣多了!”
最近這些年來,我經(jīng)常會聽到有人感嘆說“沒有年味”,其實年味并不局限于某一種方式上,真正的年味在于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上。只要我們愿意共同去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年味都能創(chuàng)造出來,就像我們的“村晚”,誰說那不是一種熱鬧喜慶的年味?
(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淄博市富源路沂源縣沂蒙佳苑3期29號樓3單元302室)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