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珍
20世紀30年代出生的我,今年已經88歲了, 1951年參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江西省吉安市采茶劇團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曾擔任江西省吉安市采茶劇團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叵胱约旱膹乃嚿?,許多事讓我終生難忘。
1951年,我從吉安聯(lián)合師范學校(現(xiàn)吉安師范學校)畢業(yè)后,組織上調我到吉安地委文工團工作。1952年,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文藝方針的指引下,文工團被撤銷了,全國的演員被分到各單位工作。我和寧美君等四位同志被派去籌備吉安地方采茶劇團。
開辦之初,我們走遍了吉安地區(qū)各縣,深入了解吉安劇種,后來發(fā)現(xiàn)各縣農村都在演“三角班”。什么是“三角班”?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花旦,一個小生,一個小丑,共三個角色,由群眾自編自演。于是,我們一致決定定“三角班”為吉安劇種,并報組織批準。
創(chuàng)辦“三角班”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各縣的老藝人不懂樂譜,在傳統(tǒng)的曲調中,只會唱“長尺功”“功尺長”,不懂“哆來咪發(fā)唆拉西”。我們只好一句一句錄下來,再把他們唱的音調填上歌詞,配上樂譜,這樣“三角班”的韻味就出來了。后來經過多次修改,吉安采茶劇種正式形成了。
20世紀50年代的劇團叫“扁擔劇團”,那時常要深入基層演出,沒有汽車,都是徒步,每個演員不僅要攜帶自己的行李,還要挑劇團的服裝、道具、燈具等。每天時間都很緊,我們放下扁擔,就搭舞臺,為演出做準備,一天演兩場或者三場,上午下午都包場,晚上售票,每天工作14個小時,晚上睡在祠堂,鋪開被子就睡地上。但是,無論多晚多累,我和同志們睡前都會對一下第二天要唱的戲,連平時趕路也在想怎么唱戲。
那時候演出條件異常艱苦。春天下鄉(xiāng)演出,到處是雨水綿綿,女同志因泡水都得了婦科病。劇團是沒有節(jié)假日的,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安排,周末、過年過節(jié)不放假。在鄉(xiāng)下一演出就是半年,有時可能八九個月才能回家一次。
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得到了磨煉,成為吉安市采茶劇團第一代主要演員,在《梁?!贰读_漢錢》等劇中擔任主角。1954年,江西省文化局召開第一屆戲曲表演大會,我憑《羅漢錢》一戲獲得優(yōu)秀演員表演獎,得了獎狀、獎章,省廣播電臺錄了我的戲曲唱腔,并經常播放。
1956年,梅蘭芳先生來江西省演出,我被采茶劇團派去跟他學藝,是吉安地區(qū)唯一的一個。一聽到要跟京劇大師學藝,我既激動又忐忑不安,激動的是自己能拜大師學藝三生有幸,夢寐以求;忐忑不安的是自己是一個無名小卒,梅先生會嫌棄我嗎?一見到梅蘭芳先生,我緊張的心情頓時煙消云散,他沒有一點架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誘。白天,梅蘭芳先生教我們學臺步,學身段,學水袖。每教一個動作,他自己先示范,遇到我們不會的還手把手地教,耐心細致。他親切之中蘊含認真,質樸之中充滿期待,讓我深受感動。開始我不敢放開練,慢慢地,我也放開了手腳,由于他耐心細心地教,我也就大膽地苦練基本功。學習結束時,梅蘭芳先生說我有底子,很有潛力,我聽了真是受寵若驚,自己第一次見到的大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京劇大師,這樣一位德藝雙馨的大師,不但教我學藝,更教會了我做人。
這些年,我時?;貞浧疬@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