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淇琳
黃昏中的城市,天空澄明,一大片四季海棠在坡地蔓延,海棠的莖葉低低,幽深發(fā)亮里滲透暗暗一排緋紅。微風過處,玲瓏小巧的花骨朵擠擠挨挨的,像千百只拇指大的小馬駒兒,在綠葉間喜悅蹦跳,意態(tài)可掬。
四季海棠是生長在低處的花朵,山坡下,苔徑旁,小巷的一方瓦盆里,也許一場暴雨、一陣大風,它們就凋零了,讓人看了心里頓時一軟。這種弱小凡俗的花朵很容易被人忽視,但它們總是不卑不亢,竭力探起身子,柔韌、堅強地展現(xiàn)自己的生命力。
去年秋天,我去北京參加一個短期培訓,居住的小區(qū)街道有一家煎餅攤子,煎餅的香味充塞著周圍的每一寸空氣。攤主是個七十歲左右的老婦人,眼神清亮,精神矍鑠。和她的聊天是因為我被煎餅的香味吸引,得知我常住廈門,她一副很欣喜的樣子,聲音里充滿向往:“廈門是個風景優(yōu)美的城市,聽說那里的海蠣煎十分美味,有機會我也想嘗嘗呢?!?/p>
老婦人說她有個兒子,生下來就雙目失明,以前跟著她一起擺攤。每天早上,兒子一手拄棍,一手扶著她的胳膊走到攤點,晚上又扶著她回家,幾十年如一日,直到兒子因病故去。
我不解地問:“現(xiàn)在您的年紀大了,為什么還出來擺攤呢?”老婦人爽朗地回答道:“以前我拼了命努力生活,是怕自己不在了,沒有人照顧兒子?,F(xiàn)在是因為大家都喜歡吃我做的煎餅,看到他們的笑臉,我就越做越開心?!?/p>
這讓我想起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中引述過一位畫家朋友的話:“冬天,我就上列寧格勒那邊的芬蘭灣去,您知道嗎,那兒有全俄國最好看的霜……”
“去看最好看的霜”,使人一念而生香生暖,盡管這世間有苦悶,有沮喪,但只要心里閃過一句“去吃美味的食物,去做喜歡的事,去看最好看的霜”,便覺得即使命運多舛,也能使我們在美好之事、美好之心里,倚一倚,靠一靠,然后有了無懼向前的力量。
作家蔡崇達所寫《皮囊》一書中的阿太,是一位99歲的老太太,沒有文化,卻教給作者具有啟示力量的生活態(tài)度。
有一次,蔡崇達在客廳里突然聽見阿太叫了一聲,便問她怎么了,阿太淡淡地說:“沒事,就是把手指頭切斷了?!庇谑?,一家人慌亂起來,送阿太去醫(yī)院縫合。過后,蔡崇達問她:“阿太,切斷手指頭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呢?”阿太理所當然地說:“肉體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有什么好大驚小怪?”
如此從容的生活智慧像極了毛姆說的:“人生所有的枷鎖,都是自己的畫地為牢。當你清楚了生活給予的幸福和枷鎖,便不再畏懼,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本質(zhì)?!?/p>
人走著走著,有彩虹,也有電閃雷鳴,但梭羅告訴我們:“你必須活在當下,乘著每一個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庇谑俏矣X得,蔡崇達書中這位活了99歲的老太太,心里最幽微的地方定然有一盞燈,上面寫著一行字:“人生的起落中,我們當乘著每一個波浪歡喜前行?!?/p>
活著,就要活到風霜刀劍劈將而來,猶能自帶溫暖,曲折生韻。當我失望無比,我感到鼓舞;當我毀滅坍塌,我能夠愈合。唯有這樣的人,才能在生活的波浪中擁有歡喜前行的心境,才能在煎煮般的人間,奏響生命向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