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璐璐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固定聲音符號,與人類發(fā)展歷史緊密相連。漢語言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語言,在發(fā)展過程中傳承了中國歷史文化,蘊含著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價值觀念。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是我國高校開設最早的專業(yè)之一,語言和意境分析能力是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關鍵能力,直接影響其漢語言文學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對學生的語言和意境分析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一、漢語言文學的語言特征
(一)意識感
語言是有意識的信息載體,在漢語言文學情境中,不同的語言能夠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意識觀念。如古詩詞就特別注重語言表達的意識感,作者能夠通過簡單、精準、藝術化的語言呈現(xiàn)出美好的意境,突出了文學美感與語言美感,讓人們在欣賞漢語言文學作品時能夠感受到作者的內心情感。
(二)藝術化
漢語言文學是一項語言藝術,是通過語言呈現(xiàn)出的藝術作品。這種藝術是作者從生活中獲得的創(chuàng)作素材、創(chuàng)作靈感、創(chuàng)作經驗,并抽象成語言具體藝術,因此有著藝術化特征。但語言藝術與其他藝術一樣,均是建立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因此這種藝術化又有充分的現(xiàn)實依據,生動體現(xiàn)了作者身處的時代背景與內心情感。
(三)感性化
漢語言文學作品不是冰冷、簡單、固化的文字,而是蘊含思維、情感、溫度的藝術作品。漢語言文學作品呈現(xiàn)出各種語言意境,這種意境是立體的、多樣化的。文學作品讓閱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其所呈現(xiàn)的立體情境,感受其中的情緒,實現(xiàn)閱讀者與寫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這種共鳴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共鳴,超脫于個人意識,因此這樣的文學作品才能夠真正打動讀者。
二、 課堂中語言作用的體現(xiàn)
(一)課堂交往
在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教學的重要媒介,承載著大量教學信息,也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必要方法。語言在漢語言文學課堂的信息傳達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這種傳達體現(xiàn)在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文學作品、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學作品等多個方面,教師語言應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狀況,關系到學生與漢語言文學作品之間的交流程度。因此,教師在講授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掌握語言運用技巧,為學生建立良好的課堂交往氛圍。
(二)深入作品
漢語言文學作品由語言文字所書寫,記載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語言就是閱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橋梁,學生通過語言才能夠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探尋作者的生活背景,感知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意境分析能力,深入了解作品,進而達成目標教學任務。
(三)作品輸出
漢語言文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感知他人的語言,也要讓學生能夠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學生在創(chuàng)作漢語言作品時就是在輸出語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的語言需求,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教師則要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對語言的深刻認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要對學生的語言作品輸出實踐活動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實現(xiàn)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價值。
三、漢語言文學課堂中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語言意識欠缺
漢語言文學課程雖然是以語言學習為主,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相應的語言學習意識,僅是一味地從整體框架上去理解漢語言文學作品,忽視了語言在情境締造上的作用。學生缺乏語言學習意識,導致學生的語言能力、情境分析能力不強,基礎知識薄弱,難以真正融入漢語言文學課堂。
(二)語言代入感差
文學作品文本包含了諸多信息,學生在語言分析與意境分析過程中以第三人視角進行分析解讀,所得的結果往往與作品本身差異較大。在漢語言文學作品分析過程中,語言代入感至關重要,只有真正走入作品、融入作品、理解作品,才能夠獲得更加深刻的語言認知,理解其意境。
四、提升學生語言能力與意境分析能力的措施
(一)朗讀訓練
朗讀是通過有聲閱讀的方式體會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內容與情感,朗讀的過程也就是感受作品的過程。教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帶領學生走入作品,感知其中的語言藝術魅力。例如,教師在開展?jié)h語言文學朗讀訓練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讓學生在富有節(jié)奏美、語言美、音律美的朗讀中逐漸融入作品。
(二)加深記憶
漢語言文學作品內容是豐富的、立體的,有著多層次的文化內涵,閱讀者在每次閱讀過程中都能得到不同體驗,分析的意境也各不相同。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加深漢語言文學作品記憶,通過多次的揣摩、品味,獲取深層次知識。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誦讀、背誦等方式,讓學生多次進行藝術作品分析,體味其中的不同,獲得多種感悟,提升學生的意境分析能力。
(三)意境構建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漢語言文學作品展現(xiàn)提供了多種渠道,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影視作品構建漢語言文學作品意境。例如,《駱駝祥子》等經典文學作品都已經被搬上屏幕,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入經典影視片段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分析作品語言與意境,強化教學效果。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視語言的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其更好地分析文學作品的意境,培養(yǎng)其漢語言文學素養(yǎng)。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