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華
回望疫情初始老師們做主播的那段時日,從最初的困惑、焦慮到后來的大膽嘗試、改進、創(chuàng)新再到看著學生點滴進步時的欣喜,一幕幕仿佛就在昨日。為了保證學習內(nèi)容的豐富性、有效性,我?guī)еZ文工作室的教師們結(jié)合學校構(gòu)建的“3+X”居家學習模式,線下多次展開研討,達成共識:每天堅持線上集備。主備教師要依據(jù)教學進度帶著老師們先觀看云平臺上傳的微課,梳理亮點,歸納重難點,共同做好答疑課教案的二次梳理;再梳理本學段的預(yù)學指導要點,商榷線下答疑的策略與方法;最后主備人分享共研后的備課資源。
在最初的線上教學活動中,老師們在不斷的嘗試、調(diào)整中漸入佳境。直播微課教學的一個弊端就是部分學生會跟著授課教師走過場。面對這一現(xiàn)象,老師們針對不同學段制定“預(yù)學”策略:低段雖不做線上學習的要求,但老師們會設(shè)置趣味性強的語文活動吸引學生;中高段學生借助老師梳理的課前“預(yù)學達標”項作為參照,自主梳理問題,再結(jié)合微課自主完成學習任務(wù)。這一方法得到了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關(guān)注課堂上的重點問題,督促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利于學生參與到線上互動中來。
一、多元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助力線上反饋
1.用好課前10分鐘,讓“互動”嗨起來!
用好課前10分鐘。輔導答疑時師生提前10分鐘入場。前5分鐘老師與早到的學生互動,或聊天或提問或播放他們的居家小視頻,如:科任課的成果展示、個人才藝展示等,既溝通了情感,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后5分鐘,進行課前熱身活動,有的是針對前一天的知識點互動提問,有的是展示古詩文的背誦,既有效規(guī)劃了候場的空閑時間,又是展示、是考查,更為學生搭建了展示的平臺。
2.抓住共性的問題,讓“互動”實起來!
每日作業(yè)反饋后,老師們及時梳理共性問題、難點問題。課上用圖片、微課等媒介與學生互動交流。操作中,為充分發(fā)動學生的力量,集思廣益,老師們會鼓勵學生遇到難題時如果你有好的方法可以把它錄制成小微課,第二天老師播放給全班同學觀看,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解惑。多次嘗試,效果很好,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爭相參與、積極動腦、勇于創(chuàng)新,在班級形成了熱烈的學習氛圍!線上反饋時老師們還會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既有引領(lǐng)又可取長補短。這樣的互動后,學生課下完成作業(yè)時更加認真了。
二、 搭建平臺,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1.建立學習小組,“兵教兵”助力學生間互助解困。
每天晚飯后,班級同學們就會開啟學習小組互助模式。學生是以自愿參加的方式相約在一起,互相交流一天的學習內(nèi)容、居家生活各方面的收獲等??上驳氖牵芏嗾n堂上膽小內(nèi)向的學生也能有機會給大家?guī)硪庀氩坏降捏@喜,他們提出了關(guān)鍵的問題、想出了新的思路,取得了讓人欣慰的進步。學生們還以輪流當小主持人的方式進行互動,鍛煉了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2.創(chuàng)建“語文加油站”,用微課補充為學生加滿“小油箱”。
語文“加油站”是我工作室團隊教師智慧的結(jié)晶。老師們利用休息時間,結(jié)合各自學段語文教材中的語文要素、知識點梳理出重點、難點后,用學生喜歡的圖片、動畫、視頻等方式配上通俗易懂的講解錄制成的一節(jié)節(jié)小微課,學校將其上傳到微信平臺,供全校的學生使用。錄制微課,從前期的課題選定、到素材的收集整理、到反復修改定稿錄制完成,老師們只能利用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加班加點的趕制,只為它能為學生的學習服務(wù)、助力。我們相信,只要學生點擊進入去看一看、選一選,總有一款是他們所需要的。
隔空不隔學,隔屛不隔情!雖然每天從早到晚地忙碌下來有些疲累,但我還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欣喜,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蓬勃生長,我們的線上教學活動穩(wěn)步推進。我們欣喜的看到學生們通過網(wǎng)課真正實現(xiàn)了“一課一收獲,一堂一效果”。
多角度互動式交流,營造高效反饋課堂。相信老師和學生在后疫情時代能將線上線下教學深度融合,在每個實操的過程中從慢慢適應(yīng)到漸入佳境,師生、家校共同努力,為返校復課、順利完成教學任務(wù)保駕護航。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