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芳
目前,小班化教學成為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工作中的重點,能夠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教師不斷在實踐中對教學的資源進行優(yōu)化,通過預習并借助小組合作來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繼而進行探究,同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提升教學的實效性。本文對現階段頗見成效的小班化教學與評價展開探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皆為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一、注重預習環(huán)節(jié),強化自主性
在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中,學生的數量不多,教師可以調整以往的授課方式,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對教學進行總結歸納,同時布置下一節(jié)課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知識,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完《村晚》這首古詩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總結,提出“《村晚》文章主要描述什么?”,學生很快回答出“農村的晚景”。這時,教師開始融入預習內容并提出“古時候的村院和現代的有什么不同的呢,我們可以從下節(jié)課要接觸的《祖父的園子》中找到答案”,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并在教師的點撥下轉換為求知的欲望,繼而在課下會有意識地預習,并在該過程中產生一些質疑,強化其問題的意識。教師在講解《祖父的園子》時,學生為解答心中疑惑會集中注意力,跟著授課的節(jié)奏去學習和探究。為使學生感受到文章蘊含的情感,教師通過多媒體等設備融入當時的人文背景,在動植物的描述下品味其中的樂趣,使學生走入文中的情境,做到換位思考,繼而體會其中隱含的情感,進一步地掌握表達的技巧。小班化教學中,教師不再糾結于是否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的任務,而是將重點轉移至自主性,使學生愿意去閱讀,對課外讀物萌生興趣,繼而完成詞語的積累,在寫作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地提升。
二、巧用小組合作,鍛煉綜合能力
探究式的授課方式是小班化教學的主要方向,能夠使學生運用自身喜愛的方式去獲取所需的知識,使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巧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分享自身看法的同時,多條思路相互碰撞,繼而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意識,與組員共同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答,形成終身的探究意識。小班化教學的人數不多,教師能更好地掌握每位學生的特點,以“組內異質”的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4人小組,讓優(yōu)秀生帶領組員共同進步。
例如,在解讀《草船借箭》這一古詩文時,教師提出“草船是如何能借來箭的,箭真的可以借來嗎?”,由小組進行配合來尋找答案,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當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尋求組員的幫助,相互間共同努力。這時,部分學生受到震撼“諸葛亮那時便掌握了各學科知識,而且還根據天氣來借箭”,使之開始感悟其中的內涵,也對歷史人物形象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以此為依據來講解當時的背景和人物的經歷,讓學生對歷史萌生興趣,同時好奇古人對事件的記錄方式,對古詩文的規(guī)律和魅力做到探究。小班化的教學里,教師通過小組的方式將學生推送至課堂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皆為其服務,而不再是灌輸,使授課水平在極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三、采用多元評價,實現共同進步
在小班化教學中,教師可以營造愉悅的課堂學習氣氛,通過現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是否可以保證教學效果則需在評價中得到求證,繼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改進。教師需要尊重和了解學生,重視運用教學評價輔助教學,并善于應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延伸評價的范圍。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作業(yè)、互動活動、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較為全面地評價和了解,根據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平時考試成績,檢驗小班化教學的成效。教師發(fā)現學生的寫作中缺失情感,要多用鼓勵式的語言激勵學生,在閱讀中有意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讓學生對文章情感有更多的體會,感悟作者如何去表達心中情感,并寫作中加以運用。與此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闡述理想中的課堂,對學生的建議要給予重視和尊重,并與實際教學進行對比以便做出調整。小班化教學中,還應巧用自我評價,以表格的方式讓學生對自身的表現進行記錄,張貼在語文最后一頁,每月進行一次自評,看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有方向地改進,突顯小班化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經過教師們的努力,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的優(yōu)點已在實踐中突顯,但仍需繼續(xù)探索和改善課堂教學內容,使其更加符合素質教育和學生學習的需求,以便更好的發(fā)揮小班化教學的優(yōu)勢。另外,在開展小班化教學時,教師需要重視運用多元化教學評價,利用鼓勵式教學評價輔助課堂教學,利用考試評價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并客觀進行總結和分析,以更好的優(yōu)化小班化教學模式,提出有效的調整策略,促進小班化教學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