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寶, 張健, 李仕臣, 黃銳, 姜雪
(1.天津市金橋焊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2.天津市高端裝備制造焊接材料及技術企業(yè)重點試驗室,天津 300300)
作為冷軋機的關鍵部件,冷軋工作輥大部分由9Cr2Mo,9Cr3Mo及Cr5材料整體制造;使用過程軋制壓力大、速度快、溫升較高,受到交變載荷和熱循環(huán)作用,易產生較嚴重的疲勞裂紋,導致表面剝落、磨損、劃傷、粘輥。冷軋工作輥苛刻的服役工況要求其工作表面強韌性高、硬度均勻性好、耐磨損性能強[1-3]。目前國內沒有成熟的堆焊修復材料產品應用,研制一種高硬度、高韌性的堆焊材料,不但能夠解決鋼廠冷軋工作輥堆焊修復的難題;同時也可為其它中高碳鋼零部件的修復提供良好的理論與應用基礎[4-5]。
文中通過大量配方試驗,不斷優(yōu)化堆焊金屬合金體系,開發(fā)了一種高硬高韌的氣保護堆焊藥芯焊絲,在修復冷軋工作輥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冷軋工作輥材質為調質+表面淬火的中高碳鋼,其堆焊金屬的脆性傾向極大,要求焊材堆焊過程中脫氧充分,熔敷金屬雜質含量低,因此研制的藥芯焊絲應為凈化作用強的堿性熔渣,但大幅度提高堿度并不能明顯的改善韌性,反而導致焊絲工藝性能惡化,綜合考慮選用CaF2-TiO2-MgO-Al型弱堿性渣系,其基礎配方見表1。
表1 試驗焊絲渣系主要組分含量比例范圍(質量分數(shù),%)
氟化物(BaF2,Na2SiF6,NaF)能提高堆焊金屬的堿度;利用Si,Mn,Al,Mg等還原劑脫氧,降低熔敷金屬氧的殘余量;在酸性氧化物(TiO2,SiO2)中加入高堿度高熔點氧化物(MgO,CaO)調整熔滴過渡形態(tài)、焊接飛濺及焊道成形;開發(fā)出工藝性能優(yōu)良,能實現(xiàn)多位置堆焊的弱堿性藥芯焊絲。堆焊完成后,收集熔渣測定其含量,換算為相應氧化物,按照IIW推薦的公式(1),計算得到該焊絲熔渣堿度為1.4~1.9。
(1)
冷軋輥堆焊層金屬應滿足以下性能要求:①表面具有高而均勻的硬度;②高沖擊韌性和抗剝落性能;③高耐磨性和粗糙度保持能力。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成果[6-8],結合自身的實踐探索,選用C-Cr-W-Mo-V-Ni多元合金元素強化,提升堆焊金屬硬度、韌性和抗裂性。表2顯示了試驗研究的堆焊金屬成分范圍。
表2 試驗焊絲熔敷金屬化學成分范圍(質量分數(shù),%)
碳能提高堆焊金屬的硬度,但同時也會極大降低其韌性,須嚴格控制碳含量;在抗裂性、耐磨性及熱疲勞性能較優(yōu)良的Cr-Mo-Ni系基礎上,參考高速鋼冷軋輥合金體系,添加W,V產生二次硬化作用,進一步在確保韌性的條件下提高堆焊金屬的硬度和高溫耐磨性[9-10]。
研制的焊絲選用0.6 mm×14 mm的低碳鋼帶125~250 μm藥粉通過鋼帶成形法制備為直徑1.6 mm的有縫藥芯焊絲,填充系數(shù)為25%。
堆焊制備硬度、化學成分、組織及耐磨性的測試件,堆焊工藝參數(shù)見表3。焊前不預熱,焊后緩冷。在無焊道搭接的平整堆焊熔敷金屬試板上測定硬度,并依次取金相組織觀察塊、摩擦磨損試驗塊、沖擊試驗件;采用HBRV-187.5型布洛維硬度計測定堆焊層硬度,采用奧林巴斯GX51倒置式金相系統(tǒng)觀察金相組織,采用MMW-1A摩擦磨損試驗機測試耐磨性(加載載荷150 N,磨損1 h,選用60 HRC的9Cr3Mo鋼球對磨),采用JB-300B型擺錘式試驗機進行常溫沖擊吸收能量測定。
表3 堆焊工藝參數(shù)
設計藥芯焊絲配方秉持以下原則:①保證硬度≥55 HRC,調整堆敷金屬中C及Cr,V等強碳化物形成元素;②滿足硬度要求的前提下,通過調整Ni,RE和Ti的添加量,優(yōu)化Mo,W與C的含量及比例,提升沖擊吸收能量和耐磨性;③保證強韌性的同時,兼顧合金匹配的經濟型指標。
該試驗藥芯焊絲的研制通過配方試驗完成,首先調整并優(yōu)化焊絲渣系配方,制定焊接規(guī)范;然后通過合金系組合調整焊絲的技術指標,選取合理的合金組分配比;最后觀察組織,根據硬度和組織變化制定熱處理規(guī)范。
試驗通過調整氟化物和氧化物比例,改善工藝性能;添加適量多元合金元素和稀土、Ti等細化晶粒元素,提高堆焊金屬的強韌性和耐磨性;制定適用于該焊絲堆焊的工藝參數(shù)。最終研制了使用性能良好的高硬度高韌性氣保護藥芯焊絲。
該試驗研制的氣保護藥芯焊絲能實現(xiàn)平、橫、立多種位置堆焊,焊接過程電弧穩(wěn)定、飛濺小、成形良好、易脫渣,堆焊焊道如圖1所示,工藝指標測試結果見表4,能滿足冷軋輥現(xiàn)場局部或整體堆焊修復的工藝性要求。表中的測試結果均在26 V/250 A、平焊條件下測定;測試方法參照GB/T 25776—2010《焊接材料焊接工藝性能評定方法》。
圖1 研制的焊絲堆焊焊道情況
表4 試驗焊絲工藝指標測試結果
該試驗研制的氣保護藥芯焊絲堆焊金屬硬度高且均勻性好,焊后無裂紋、沖擊韌性良好,耐金屬間摩擦磨損性能優(yōu)良。下面給出兩種典型合金系的堆焊熔覆層成分及硬度分別見表5、表6,組織及耐磨性分別如圖2、圖3所示。
表5 典型試驗焊絲熔敷金屬化學成分(質量分數(shù),%)
表6 典型試驗焊絲熔敷金屬硬度、沖擊韌性及耐磨性
圖2 1號焊絲熔敷金屬金相組織
研制的1號和2號焊絲堆敷金屬經580 ℃×6 h回火后,硬度均有明顯增加,特別是2號焊絲的硬度層提高了7 HRC;常溫沖擊吸收能量均有所下降;摩擦磨損性能均提升,其中2號焊絲堆焊金屬熱處理后的相對耐磨性是9Cr3Mo(60 HRC)對磨鋼球的1.14倍。兩種焊絲的堆敷金屬組織均為馬氏體基體+殘余奧氏體+碳化物。1號焊絲Mn含量為3.56%,其組織中的殘余奧氏體的占比較高,回火后在部分區(qū)域內連成片分布,但回火析出的魚骨狀二次穿晶碳化物增多,且體積長大的比較明顯;2號焊絲堆焊金屬的共晶碳化物為塊狀,回火析出的二次碳化物更細小彌散,但殘余奧氏體分解在晶界處形成了脆硬的高碳針狀馬氏體組織。
圖3 2號焊絲熔敷金屬金相組織
3.2.1C對硬度的影響
在該試驗研究的合金體系中,當堆敷金屬中其他元素含量同2號焊絲,C含量從0.45%增加至0.80%時,堆焊層硬度先增后降,C含量為0.69%時硬度達到最高,如圖4所示(熱處理態(tài)為580 ℃×6 h回火處理)。分析認為,隨著C含量增加,Ms點降低,殘余奧氏體含量增多;但同時形成碳化物的數(shù)量增多,其質點間距減小,對馬氏體基體的硬化作用加強;C含量在0.45%~0.69%區(qū)間內,碳化物強化作用大于殘余奧氏體增加的軟化作用,但其含量超過0.69%時,馬氏體數(shù)量不斷減少,殘余奧氏體占比不斷增多,碳化物的強化效果難以彌補基體軟化造成的影響,導致堆焊層宏觀硬度降低。
圖4 熔敷金屬C含量對硬度的影響
3.2.2Cr/V, Mo/W對耐磨性的提高
在該試驗研究的合金體系中,Cr能提高堆焊金屬的淬透性;W, Mo的對組織轉變和性能的影響大致相同,差別在于Mo引起組織轉變的溫度較低,熱穩(wěn)定性不如W,且W原子半徑大、彈性模量高,與位錯產生交互作用更強,形成固溶強化的作用更強;V是主要的二次硬化元素,不僅有利于MC型碳化物的形成,而且能促使層片狀M2C型碳化物的形成,抑制骨骼狀M6C型碳化物。
該試驗合金系中Cr, Mo, W, V四種碳化物共存,僅提高某單一元素的含量未必能增加堆焊金屬的耐磨性。試驗發(fā)現(xiàn),熔敷金屬Cr, Mo, W, V四種元素總量低于6%時,堆焊層耐摩擦磨損性能提高不明顯,與60 HRC的9Cr3Mo鋼球對磨時,失重量是對磨鋼球的2倍;但總量超過10%時,堆敷金屬的沖擊吸收能量和抗裂性會出現(xiàn)大幅度降低,因此,熔敷金屬(Cr+Mo+W+V)總量在6%~10%時,堆焊組織耐磨性較優(yōu)。此外,熔敷金屬中(Cr+V)/(Mo+W)=1~1.4時,碳化物(包括共晶碳化物和二次碳化物)在馬氏體基體中的含量最多,耐磨骨架排列較致密,方向性也較好,堆焊層抗磨損性能較優(yōu)。
3.2.3Ni, RE+Ti對抗裂性和韌性的改善
在該試驗研究的合金體系中,Ni是除Mn外唯一添加的非碳化物元素,可降低相變溫度,提高堆焊金屬的韌性。該焊絲熔敷金屬中Ni含量為1.0%左右時,韌化作用較為明顯。
該研究從冶金變質角度出發(fā),采用RE/Ti微合金化方法細化堆焊金屬組織,改善抗裂性和韌性。在2號焊絲合金組成中添加稀土元素、Ti元素考察其對韌性的改善,試驗結果分別如圖5、圖6所示。試驗結果表明,加入稀土元素后,使得原堆敷金屬中彌散分布的細小夾雜物數(shù)量增多,這些夾雜物可在結晶冷卻過程
圖5 焊絲不同(RE+Ti)添加量時熔敷金屬金相組織
圖6 焊絲(RE+Ti)添加量對沖擊性能的影響
中作為一次碳化物的異質形核核心,進而起到凈化堆敷金屬和球化夾雜物的作用;加入強碳化物形成元素Ti后,與原熔敷金屬中的C結合生成TiC,可在結晶過程中作為異質核心促進形核,進而減少晶界上魚骨狀共晶碳化物的數(shù)量,使得塊狀碳化物增多,細化晶粒并增加位錯馬氏體的數(shù)量,改善韌性。但冶金變質劑的添加量超過一定值時,其異質形核能力受限,對堆焊金屬的凈化作用將減弱,反而會變?yōu)殡s質存在,使得沖擊吸收能量下降。該焊絲(RE+Ti)的添加量在2%時,韌性最優(yōu)。
3.2.4回火溫度對堆焊金屬硬度的影響
軋輥堆焊后必須立即進行及時的回火處理,以消除堆焊層產生的熱應力,避免冷裂紋的產生。該研究考察了不同回火溫度對硬度的影響,其結果如圖7所示。最終制定了該試驗焊絲堆焊金屬熱處理規(guī)范為580 ℃×6 h。
圖7 回火溫度對硬度的影響
試驗結果顯示:該試驗焊絲堆敷金屬在490~580 ℃回火處理時,堆焊層硬度隨回火溫度升高而增大;到580 ℃達到最高;但在580~640 ℃區(qū)間內,堆焊層硬度隨回火溫度升高而降低。分析認為,隨著回火溫度提高,彌散碳化物析出的數(shù)量增多,二次硬化作用增強;但同時二次碳化物析出將導致基體中的碳含量下降,進而引起堆敷金屬硬度下降,減弱二次碳化物析出的強化作用。該焊絲在580 ℃以下回火時,析出強化作用大于基體的軟化,堆敷金屬的宏觀硬度有所提高,直到580 ℃時,強化作用與弱化達到平衡,堆敷金屬硬度達到最高值;此后隨回火溫度提高,合金元素的擴散速度加快,析出的碳化物顆粒以及分解產生的復合滲碳體顆粒將進一步長大,呈網狀分布,使二次硬化效果逐漸降低,同時基體中C及合金元素的含量進一步降低,基體軟化,堆敷金屬硬度下降。
(1)試驗研制的焊絲工藝性能優(yōu)良,能實現(xiàn)多位置堆焊,滿足冷軋輥現(xiàn)場修復工況。
(2)研究了熔敷金屬中C對堆焊層硬度的影響。C含量增加,殘余奧氏體含量增多的同時碳化物含量也會增加;C含量在0.69%時,堆焊層硬度達到最高。
(3)研究了多元素強化對耐磨性的提高。該焊絲熔敷金屬中Cr,Mo,W,V四種元素總量在6%~10%且(Cr+V)/(Mo+W)在1~1.4時,堆焊層抗磨損性能較優(yōu)。
(4)研究了Ni,RE+Ti對抗裂性和韌性的改善。該焊絲熔敷金屬中Ni含量為1.0%左右,焊絲中(RE+Ti)添加量在2%時韌性最優(yōu)。
(5)研究了回火溫度對堆焊金屬硬度的影響。該焊絲經580 ℃回火時,析出強化作用與基體的弱化達到平衡,堆敷金屬硬度達到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