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
發(fā)覺冬去春來,夏長秋遲,也許不會比熟讀人間尺長寸短更有意義,但一定會更有趣。
春是散文,即便單獨(dú)截取某一段某一句,它也可以美得獨(dú)當(dāng)一面。有人說,最美的體裁不該是駢文嗎?非也,駢文美則美矣,卻是為美而美。春華,是為等來秋實(shí),文散,神卻不散。
夏,是一首長短句。長的是暑熱難消,蛙鳴蟬噪,短的是幾聲滾雷,幾場驟雨,長短相間,一半讀來酣暢,一半讀來又“聱牙”。
所以,一半人愛極了它,一半人又厭極了它。
秋的體裁,近似白話詩,同樣是美得字字珠璣,卻更通俗淺近。
立秋已過,夏毫無起身離開的意思。真正的秋,不得不姍姍來遲,讓人覺得相逢恨晚。極好的歲月,極好的人,都似秋。
冬,像是一本書的序言。時光仿佛慢了下來,老友們適合在此時見面敘舊,長談往事故情。當(dāng)然,這還不夠,既然是序,還要揭開來年的期許。如雪萊所言,冬來了,春還會遠(yuǎn)嗎?
(孤山夜雨摘自 2020年 9 月 23日《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