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鳳柳 胡艷麗 秦 永
重慶市黔江中心醫(yī)院(409000)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且高發(fā)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患者約13萬例[1~2]。大量研究顯示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特別是高危型HPV感染是大部分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主要原因[3~4]。臨床資料顯示,HPV好發(fā)于育齡期女性,且妊娠期婦女HPV感染的風險高于非妊娠期婦女[5]。目前臨床只有較少感染進展為惡性病變,而進展為惡性病變則需要整合HPV基因組中E6、E7基因的過表達[6]??梢奅6與E7基因轉錄是病變進展的一項重要標志。臨床對HPV的篩查主要基于DNA檢測,而通過監(jiān)測E6、E7基因的表達可成為另一選擇。本研究通過比較高危HPV E6/E7 mRNA以及HPV DNA檢測方法,評價兩種檢測方法在孕產婦宮頸病變篩查中的臨床價值。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有宮頸病變的孕產婦64例,年齡(28.2±6.3)歲(21~47歲),孕(17.8±3.1)周(10~36周),在檢查前1年內均未進行過宮頸篩查。排除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習慣性流產、前置胎盤、胎膜早破等并發(fā)癥者。在產檢時進行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納入患者均通過陰道鏡下活檢以及盆腔體檢,提示為不典型鱗狀細胞、宮頸上皮內瘤樣變、鱗狀細胞癌,最終經(jīng)過組織病理學診斷為宮頸疾病。其中慢性宮頸炎26例,CIN 27例,宮頸癌11例。將宮頸炎癥與CINⅠ患者做為低級別組,其余患者為高級別組。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
所有患者均先行宮頸液基細胞學(TCT)檢測,提示為不典型鱗狀細胞、宮頸上皮內瘤樣變、鱗狀細胞癌。再行HPV DNA分型檢測以及HPVE6/E7mRNA檢測。分別采集每位患者宮頸標本2份,放入相對應取樣管中。
1.2.1HPVDNA分型檢測標本離心棄上清液,行DNA提取。配置PCR反應體系,每份樣本PCR Mixl9.25μl, DNA Taq酶0.75μl,超純水40μl,加入待測樣本1μl,二者充分混合后進行PCR擴增。保持溫度36℃,加入500μl BT/BCIP底物顯色劑,避光反應5min后顯色,顯示結束后使用1ml溶液B 3次洗膜,使用2ml蒸餾水漂洗,在顯色后60min內觀察并分析檢測結果。肉眼進行判斷,若出現(xiàn)清晰可見的藍紫色圓點則為陽性點,一個圓點則為HPV亞型單一感染,≥2個則為多重感染。
1.2.2高危HPVE6/E7mRNA檢測標本離心棄上清液,在沉淀細胞團中加入200μl裂解液與400μl DDH2O,混合后再加入5μl蛋白酶K, 65℃孵育60min。配置空白以及陽性質控緩沖液2份,每份98 μl,標本反應體系50μl。使用含特殊捕獲探針的96孔板常溫復溫后,進行雜交捕獲mRNA。按照3:1000的比列配置底物催化劑與底物的混合液,將96孔板取出,棄置標記探針混合液,IX洗脫液洗板3次,每次200μl,每孔加入混合液100μl,封板后置于46℃恒溫箱反應20min后判斷結果。通過計算轉換后自動判斷。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統(tǒng)計處理,對兩種方法檢出率進行兩兩χ2比較,一致性采用Kappa值衡量,其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種檢測方法檢出宮頸慢性炎癥、CINⅠ、CINⅡ、CINⅢ以及宮頸癌陽性率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宮頸各類病變兩種指標陽性檢出情況比較[例(%)]
隨著宮頸病變程度加重,兩種檢測指標陽性檢出的一致性逐漸增加。見表2。
表2 兩種不同檢測指標一致性比較(例)
HPV DNA檢測的特異性低于HPVE6/E7mRNA檢測(P<0.05),敏感性、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兩種檢測指標無差異(P>0.05)。見表3。
表3 高級別宮頸病變中兩種檢測指標效能比較(%)
HPV與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特別是高危型HPV[7]。激素變化會直接影響孕產婦生殖道內環(huán)境以及免疫抑制,感染普遍為潛伏隱匿性,臨床癥狀不明顯。研究發(fā)現(xiàn),妊娠期孕婦的盆腔、生殖器血管相對豐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上升,機體免疫力下降;母體血漿產生大量巨球蛋白,抑制淋巴細胞轉化增加了HPV感染率[8~9]。妊娠合并HPV感染與多種不良妊娠結局相關,對孕產婦進行宮頸病變的篩查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研究發(fā)現(xiàn),從感染HPV進展為宮頸癌需要較長時間,而病變的進展與HPV癌基因的過表達有關[10]。E6、E7蛋白持續(xù)表達在宮頸組織惡化中有重要作用[11]。目前臨床普遍使用HPV DNA檢測篩查宮頸癌病變,但90%的HPV感染者能夠在半年~2年內自行清除,只有持續(xù)性高危型HPV感染會發(fā)展為癌癥[12]??梢?,暫時性的感染能夠通過HPV DNA檢出,但對預測宮頸病變風險意義并不顯著。臨床已證實在宮頸癌致癌機制中E6、E7癌蛋白具有重要作用,鑒于此本文對宮頸疾病患者進行HPV E6/E7 mRNA檢測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HPV E6/E7 mRNA檢出宮頸病變類型與HPV DNA相似未見差異,但對低級別宮頸病變,HPV DNA與HPV E6/E7 mRNA檢出略有不同。對此筆者認為, HPV E6/E7 mRNA過低的檢出率,反映出此時E6、E7水平呈現(xiàn)低水平或缺乏轉錄活性,感染的高危型HPV病毒大部分可自行清除,從而避免了臨床過度檢測及治療,也緩解了患者心理及經(jīng)濟壓力。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級別宮頸病變患者中具有高E6/E7mRNA轉錄水平,此時高危HPV病毒已整合到宿主基因組,造成HPV E6和E7兩種病毒癌蛋白的表達升高,表明E6/E7基因的過度表達是惡性轉化、維持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13~15]。本研究分析兩種檢測方法的一致性,其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炎癥以及低級別宮頸病變,而在部分HPV DNA檢測判斷為高危HPV感染的患者中并未檢出E6/E7 mRNA表達。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HPVE6/E7mRNA檢測的特異性高于HPV DNA檢測,說明HPV E6/E7 mRNA能夠在早期檢測發(fā)現(xiàn)有進展風險的持續(xù)性感染,同時可識別可能消退的病變。
綜上所述,相比HPV NDA檢測,HPVE6/E7mRNA檢測能更好地預測孕產婦宮頸病變進展,針對高級別宮頸病變具有更強的特異性。但因本研究樣本較少,且選取對象均為宮頸病變的孕產婦,可能與實際具有一定偏差,還需深入觀察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