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江萍 儲愛琴 魯朝暉 李叢玲 陸 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具有傳染性高、普遍易感、致病力強等特點[1],可侵犯循環(huán)、消化、血液等多個系統(tǒng),但主要累及肺,重癥患者可有呼吸困難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呼吸功能嚴重障礙表現(xiàn)。NCP患者對治療效果及預后的未知感易導致其在疾病治療及康復過程中產生緊張、焦慮及消極的情緒,從而影響患者對康復訓練的信心及治療依從性。賦能教育[2]是一種護理行為的干預過程,護理人員通過自身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引導激發(fā)患者自身潛在健康護理能力,從而達到患者承擔對其健康管理責任的目的,整個護理過程以患者為主導,護理人員發(fā)揮輔助作用,促進患者主動參與護理活動,充分調動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改善常規(guī)護理方式患者參與度不佳的缺陷,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重癥患者生活質量[3-5]。援鄂醫(yī)療隊在接管的NCP病區(qū)開展了賦能呼吸康復訓練,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改善了NCP患者呼吸功能的康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3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腫瘤中心(安徽省支援湖北第三批醫(yī)療隊整建制接管)Z6病區(qū)收治的60例NCP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賦能呼吸康復訓練組(觀察組,n=30) 與常規(guī)呼吸康復組(對照組,n=30)。兩組患者年齡、入院時的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Murray肺損傷評分、APACHEⅡ評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依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6]診斷為NCP者;②小學及以上學歷者;③18歲≤年齡≤85歲者,④生命體征平穩(wěn),靜息狀態(tài)下血氧飽和度>90%者;⑤Barthel日常生活功能評分>60分者。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神經系統(tǒng)病變者;②精神異常者;③依從性極差者;④聽力、語言功能障礙者。所有患者的呼吸康復訓練活動方案,以患者感覺可以耐受,血氧飽和度不下降為指導原則。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辦公室國衛(wèi)辦醫(yī)函[2020]145號印發(fā)的關于NCP第六版指南的診療方案進行藥物治療。
1.3.1 對照組 在藥物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呼吸康復訓練指導。呼吸康復內容依據2019NCP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7],結合內科護理學(第六版)[8]制定:包括呼吸模式訓練和呼吸康復操。呼吸模式訓練包括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入院第2天開始訓練,每天訓練3~4次,每次10~15 min。呼吸康復操: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臥位、坐位及站立位的擴胸、轉體、蹲起、抬腿等系列運動。每天訓練3次,每次5~10 min。責任護士每天2次深入病房檢查患者呼吸康復訓練執(zhí)行情況,填寫患者呼吸康復訓練執(zhí)行單,干預時間10~26 d,平均(19.00±2.63)d。
1.3.2 觀察組 在藥物綜合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實施賦能呼吸康復訓練指導。
1.3.2.1 宣教方式的細化 ①制作視頻,本護理團隊中,2位呼吸??谱o士1人進行動作示范,另外1人進行配音解說,再配上字幕和輕松悠揚的音樂。②建立賦能呼吸康復訓練病友群,通過微信推送錄制的相關視頻,每天督促患者進行康復訓練。③制作彩頁圖,粘貼在病房醒目處,方便患者隨時觀看模仿練習。
1.3.2.2 賦能呼吸康復訓練的實施 賦能康復呼吸康復訓練在傳統(tǒng)呼吸康復基礎上實施,通過賦能發(fā)揮NCP患者的潛能,促進患者主動參與呼吸康復訓練并積極完成。具體步驟:①患者入院后24 h內完善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日常生活能力、文化層次。正能量傳授NCP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責任護士對所分管的患者講解呼吸康復訓練具體的方法步驟和意義。指導患者觀看病友群推送的康復訓練視頻,深入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對訓練的態(tài)度及意愿,積極引導,鼓勵患者參與。③賦能的過程是一個逐步進展的過程,在前2步結束后,根據前期評估資料,協(xié)助患者制定個體化呼吸功能康復的目標,以及具體的執(zhí)行計劃。這是賦能過程中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中,責任護士僅需提供技術指導和理論支持,以患者的意愿及目標為導向,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使患者主動進行呼吸康復訓練。④對患者康復過程進行評價,患者每完成1個階段目標,進行適度的贊揚及鼓勵。在賦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責任護士全程參與,并填寫計劃進度表及呼吸康復訓練執(zhí)行單,干預時間7~21 d,平均(16.00±3.24)d。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入院時)、干預后(出院前1天)的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影像學指標的動態(tài)結果、Barthel日常生活功能評分和呼吸康復訓練的依從性。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Barthel評分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Barthe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Barthel評分的差值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觀察指標比較
2.2 兩組患者呼吸康復訓練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呼吸康復訓練依從性(93.33%)高于對照組(6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954,P=0.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呼吸康復訓練依從性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肺部CT顯示肺部病灶吸收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肺部CT顯示肺部病灶吸收時間為(9.17±3.46)d,對照組為(13.97±3.07)d,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83,P<0.001)。
NCP患者的救治工作在逐漸更新治療指南的指引下已初見成效,重癥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胸悶比例比普通患者高[9],因此,如何有效減輕重癥患者肺功能損傷,促進患者早期全面康復,降低病死率是重點和難點[10]。呼吸康復訓練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等特點,以患者身心狀態(tài)為依據開展的訓練,可以有效改善感染性肺炎患者肺功能及臨床癥狀[11-12]。賦能理念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一種必需的技能、機會以及權力,通過“權力”“能力”的下放,增強患者自護能力,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這種認知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健康教育,使患者在疾病相關自我行為改善方面有更清醒的認識,在日常行為中有效促進術后康復訓練,從而提高護理人員實施護理干預的成效性[13-14]。
研究[3]顯示,賦能呼吸訓練有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實施賦能呼吸康復訓練后,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Barthel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肺部炎癥吸收時間較對照組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規(guī)護理中,患者呼吸康復訓練依從性差,可能是由于NCP是一種新發(fā)的、傳染性極強的、人類認知有限的疾病,極大多數患者受醫(yī)學常識缺乏、消極及恐懼因素影響,對遵照醫(yī)囑堅持康復訓練缺乏信心。研究[15-16]顯示,賦能教育能明顯減輕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抑郁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提升患者遵醫(yī)囑服藥的依從性。本研究首次嘗試將賦能理論應用于NCP患者呼吸康復訓練,有計劃的引導患者提高自我學習的認知和能力,同時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制定其個人目標明確的訓練計劃,訓練過程積極的反饋鼓勵,充分調動了患者的自我效能,賦能呼吸康復訓練變被動為主動,以利于提高呼吸康復訓練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呼吸康復訓練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表明賦能呼吸康復訓練提高了NCP患者呼吸康復訓練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遵從康復訓練方案,從而更好地改善呼吸功能和日常生活質量,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賦能呼吸康復訓練能幫助患者進行計劃的制定、方案的實施及效果的保證,是有效且安全的輔助手段。因NCP疾病的特殊性,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限制,且目前針對NCP患者的呼吸康復訓練仍在探索階段,如何根據患者的不同特點,精準評估,科學賦能,使患者獲得最大治療受益,需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