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意
迷人的月亮,皎潔的月色,總能引發(fā)人們的無限遐想。月亮,不僅是詩歌中一個很重要的意象,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文中。它不僅成為文章中的美景的點(diǎn)綴,為夜之美增添了無限魅力,更為文中的人物,渲染了一種心情。應(yīng)該說,月亮,是景與情之間的媒介,因?yàn)樗拇嬖冢恼旅懒?,人物也美了。本期,我們一起尋找課文中的月亮,去感受那些美的存在。
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路上一點(diǎn)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節(jié)選自張之路《羚羊木雕》)
聲臨其境:
節(jié)選的這個片段,寫出了“我”對朋友的自責(zé)。帶著自責(zé)和委屈,“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內(nèi)心的孤獨(dú)和無奈躍然紙上。這里的月亮,給“我”的感受是冷冷的,其實(shí),月亮本身不是冷的,冷的是“我”的心情。月亮,恰如其分地襯托出了“我”當(dāng)時的悲傷:因?yàn)槭ヒ粋€朋友而悲傷,因?yàn)檠远鵁o信而悲傷。月亮無語,“我”也無言,只有月亮相伴。
這時候,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lán)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節(jié)選自魯迅《故鄉(xiāng)》)
聲臨其境:
節(jié)選的文字,如圖畫般美麗而神異: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能力超凡的少年,都是這幅圖畫的構(gòu)成要素。這里的月亮,為我們展示了田野里空曠的美,為人物的出場渲染了溫柔的氣氛,也寫出了作者沉浸在對童年伙伴的無限回憶中。月亮是安靜的,但文中的少年是動作迅疾的,一靜一動,讓畫面富有層次,充滿了各種美感。月亮,是夜晚的眼睛,更是文中少年的伙伴。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yuǎn)遠(yuǎn)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節(jié)選自魯迅《社戲》)
聲臨其境:
這段文字,為我們展示了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美景:迎面撲來的是豆麥和水草的清香,水氣朦朧,起伏的連山,如詩如畫。月亮,如紗如霧,與朦朧的水氣相互融合,如夢如幻。這里的月色,很好地襯托了作者沉醉在美景中的心情,當(dāng)然,也與下文迅疾行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對社戲的迫不及待,讓“我”不能在月色中遐思邇想太久,它只是“我”沿途中的一處景色而已。但就是因?yàn)檫@一處月色,很好地點(diǎn)綴了江南水鄉(xiāng)這幅水墨畫。
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里走著。山間的夜風(fēng)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節(jié)選自彭荊風(fēng)《驛路梨花》)
聲臨其境:
在這段文字中,月朦朧,花朦朧。月光和梨樹相互映襯,明暗相間,給讀者以詩情畫意的感覺。淡淡的月光,幽暗的梨樹林,如畫般的景色,不僅給人物的活動提供了一個詩意般的環(huán)境氛圍,烘托了人物輕松、愉悅的心情,更為下文梨花姊妹的出場奠定了基礎(chǔ)。月亮,一個清爽的形象,一如梨花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