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海
書名:《如何與利益不同的人合作》
作者:(加)亞當·卡亨
出版:九州出版社
時間:2020年11月
無論是職場上還是商場中,人們總會碰見不喜歡的人。遇到三觀一致、相得益彰的同事或生意伙伴概率比較低。合作是人與人交往、公司與公司雙贏的必然選擇。對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言,與不認可、不喜歡、不信任甚至是敵人也要進行合作。
百老匯音樂劇《掙扎的藝術家》中的一個角色說過:“戰(zhàn)爭的反面不是和平,而是創(chuàng)造!”同樣,合作并不意味著你要么獲勝、得到你想要的;要么你的對手贏了;要么你們雙方都做出犧牲,折衷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程度。與和你不同的人合作的更高價值在于,它有潛力讓你了解更多的情況,能夠為你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新選擇。
那么,人們如何去克服自己不愿意、不喜歡的心理,走向合作的道路,最終達到想要實現的目標呢?本書作者亞當·卡亨作為里奧斯合伙人公司的董事和著名的國際合作專家,為了幫助人們在極其重要的、非常棘手的問題上達成合作,總結了自己曾在南非種族和解、哥倫比亞內戰(zhàn)等國際事件中的工作經驗,寫成了這本書。亞當·卡亨用相對通俗的語言,提出了關于合作的一些新觀念。
人們可以改變一下對于合作的理解,傳統(tǒng)觀念中的合作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出謀劃策,以求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但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理想的合作情況越來越少了。因為,受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人們都在追求實現自我,擁有不同的獨特個性。要讓大家和以前一樣,僅僅是為了合作就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個性主張,這顯然并不容易。因此,環(huán)境的改變帶來了合作內容和合作方式的變化。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huán)境,亞當·卡亨在書里提出了“伸展合作”的新觀念。伸展合作包含三個階段的轉變:第一階段,擁抱沖突和聯系。這有點像政治領域常常用到的“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為了促成合作,在必要的時候運用力量,強勢堅持自己的意見立場;而在另外一些時候,則要學會適度妥協、給對方以空間。第二階段,摸著石頭過河。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去交談、傾聽,勇于試錯,最后找到合作途徑。第三階段,愿意改變自己。合作容易遭到人們抵制或是讓人感到抗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參與合作的一方總是想著通過改變別人來達成合作,而不是通過改變自己來達成合作。接受了伸展合作法,人們就可以從另一個維度來思考合作。
總的來說,傳統(tǒng)合作理念之下,人們大多專注于團隊的和諧、團隊的整體利益,而在伸展性合作中,不僅僅有和諧,同時還包括了斗爭和妥協。就像一個家庭中的夫妻兩個人吵架,他們共同的利益都是為了這個家庭好,但由于有各自不同的立場,吵架在所難免。爭吵、和好;再爭吵、再和好……如此反復,然后達到一個平衡,讓家庭利益最大化。
無論對于職場人士,還是公司管理層,通過閱讀本書也許會開辟出新視野,了解合作的理念、方式與路徑,從而提升自已與他人的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本書還有一大閃光點,那就是向讀者傳遞出了“積極擁抱變化、適時做出改變”的理念,而這個理念更具價值。
(編輯 周靜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