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稔酒》講述了一個關于親情的故事,同時也是兩個女孩的友情與成長的故事。
這篇作品最大的亮點在于故事的構思巧妙,懸念一直埋到最后才揭曉,也正是這意料不到的結尾,寫出了翠翠對奶奶的感恩和愛,寫出了樸素而深濃的祖孫情。作為一篇表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的作品,作品洋溢著樂觀向上的精神,也寫出了獨特的農村兒童生活和女孩翠翠、蘭蘭的友情。
從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來說,我認為有一些地方還可以提高。
首先是作品的語言。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最好的文學語言應該是鮮活的,來自人物與生活的。這篇作品里現(xiàn)成的語言使用得比較多,比如“笑靨”“翌日”“囫圇吞棗”等等,都是一些現(xiàn)成的詞,用得多了,就會使作品失去生活的情味。作品中的人物對話,也不太生活化。有的詞還使用欠妥,比如“斗轉星移”,這個詞雖然是指時間的變化,但一般用來指代的時間比較長,變化比較大,而這里僅僅只是“十天”。
第二是生活細節(jié)。這篇作品里面,翠翠準備雞食、喂大雞和小雞的情景寫得極富生活氣息,讓人印象深刻,但遺憾的是,這樣的生活細節(jié)比較少,故事從整體上來說是由作者本人講述出來的,而不是用豐富的細節(jié)來呈現(xiàn)的。比如小說的結尾“奶奶聽著,感動得兩眼濕潤,淚花飛閃……”如果能寫出奶奶是如何“淚花飛閃”的,而不是用一句“淚花飛閃”來陳述,結尾會更有余味,也更有表現(xiàn)力。
第三是生活的真實。故事可以虛構,情節(jié)可以曲折,但是生活的細節(jié)來自生活的真實,這是沒有辦法虛構也虛構不了的。比如,當翠翠被馬蜂蜇了的時候,“只見翠翠攥著木棍子,狠狠地拍打馬蜂。有幾只馬蜂被打殘了,跌落在地上。其余的馬蜂看見這情景,不禁驚恐起來,就‘嗡嗡嗡地哀鳴著飛逃了。”按常理來說,遇著馬蜂,尤其是被馬蜂蜇了,不管你多么恨馬蜂,也是不能用棍子去打的,這樣很危險。而且作品里所寫的“山稔子”是生長在中國南部的植物,但人物對話中有些語言屬于北方方言。
作者簡介
湯素蘭,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出版《笨狼的故事》《阿蓮》《犇向綠心》等兒童文學作品60余部。獲得過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中國好書”、毛澤東文學獎等重要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