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堯成
經國務院批準,從2020年起,我國將每兩年舉辦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技能大賽(簡稱“全國技能大賽”)。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廣東省人民政府承辦,大賽共設86個競賽項目,分全國總決賽和省級(行業(yè))及以下選拔賽。舉辦全國技能大賽,旨在通過職業(yè)技能競賽的形式,促進技能人才培養(yǎng)、推動職業(yè)技能培訓,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以及實現國家戰(zhàn)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建設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助力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我國現有近8億勞動者、2億技術工人,舉辦全國技能大賽可以激發(fā)廣大技術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可直接帶動近百萬人參加省級、市級選拔賽,進而帶動企業(yè)、院校的技術練兵比武活動,這些舉措有利于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通過推動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彰顯職業(yè)教育類型地位。全國技能大賽技術標準的確定、訓練內容的選擇、項目環(huán)境的營建、賽事工作的組織等,都體現出鮮明的產教融合特征。對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組委會各競賽項目裁判長的信息分析顯示,來自院校和企業(yè)分別為48位、38位,體現出鮮明的校企結合特點。全國技能大賽廣泛的參與度、充分的認可度以及深遠的影響力,必將促進職業(yè)教育作為類型教育地位的確立。
通過弘揚工匠精神,促進就業(yè)和脫貧攻堅。舉辦全國技能大賽可以激勵和帶動更多勞動者關注技能發(fā)展、學習技能知識、投身技能訓練,走技能就業(yè)、技能成才、技能脫貧之路,在全社會范圍有效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舉辦這一賽事,能為實現“六穩(wěn)六保”目標、緩解就業(yè)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實現國家脫貧攻堅目標作出貢獻。
“夢想連接過去,通向未來;技能改變命運,出彩人生”,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有如下特征:一是實現集中辦賽,突出大賽的開放性。借鑒世界技能大賽集中開放辦賽模式,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全部比賽項目將集中到會展中心進行,并對社會公眾開放。預計參賽選手超過2300人,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競賽項目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全國職業(yè)技能競賽活動。二是對接先進標準,體現大賽的引領性。本次大賽的63個世賽項目比賽將作為我國參加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全國選拔賽;在賽事組織上,全面對接世賽理念和標準,力求構建科學化、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的大賽組織工作體系;在競賽內容上,依托相關項目的世賽集訓基地,研讀項目技術文件,實現大賽技術標準直接對接于世賽標準,充分體現全國技能大賽的先進性和引領性特征。三是搭建交流平臺,實現大賽的合作性。大賽將實現技能競賽和技能展示交流的有機結合,通過線上線下展演、賽場直播評選,開展“最受歡迎的中華絕技”展演活動。此外,還將舉辦各類技能人才工作交流研討,通過類型多樣的形式載體,將全國技能大賽打造成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技能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四是明確政策舉措,發(fā)揮大賽的激勵性。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設計的獎勵政策包括:頒發(fā)金牌、銀牌、銅牌和優(yōu)勝獎,授予全國技術能手和職業(yè)資格或職業(yè)技能等級,入選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以及其他獎勵等;明確對各競賽項目的前5名獲獎選手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同時鼓勵各地制定本地區(qū)獎勵政策,對獲獎選手和專家團隊給予獎勵。
(作者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蒲刑幪庨L,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