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板歸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貫葉蓼、刺犁頭、河白草、老虎舌、扛板歸等,其莖有棱,上倒生鉤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勾住衣服,甚至刺入皮膚,讓人敬而遠(yuǎn)之。
關(guān)于杠板歸名字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個窮苦人上山打柴被毒蛇咬傷,頓時手背腫起,一陣劇痛,他捂著傷口拼命往家跑,不料劇烈運(yùn)動后血液循環(huán)加快,蛇毒攻心,剛到家就一頭栽進(jìn)門檻,倒地不起。家人悲愴欲絕,因家里貧窮買不起棺材,便用一塊門板抬著,一路引幡,向墳山而去。途中與一個郎中迎面相逢,郎中定神一看,死者臉色煞白,但脈搏尚存,便立即取出一株藥草,找來熱水灌下。須臾,病人“死而復(fù)生”。人們既感激這位“活神仙”,也好奇草藥的名字,郎中一時語塞,因為他也叫不出具體名字,可他一想,病人被扛板而去復(fù)活而歸,那就叫“扛板歸”吧。于是,扛板歸的名字便流傳了下來,久而久之變成了“杠板歸”。
杠板歸地上部分可入藥,本品性微寒,味酸,歸肺、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功效。鮮品搗爛敷或干品煎水洗患處,用于治療帶狀皰疹、濕疹、癰癤腫毒、蟲蛇咬傷。同時臨床上也逐漸開發(fā)出多種杠板歸制劑,比如杠板歸膠囊、杠板歸軟膏等,痔瘺術(shù)后應(yīng)用具有較好的止血和防治感染的綜合療效。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 鄧海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