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則桐
在唐代詩人中,有相當多的創(chuàng)作總量不大卻以一兩首佳作在文學史上留下不朽名聲的作者,如張若虛、王灣、崔顥、王之渙等。這種現象在宋代詩人群體中出現的概率就小得多了,宋代詩人數量、作品總量都比唐詩多出好幾倍,而宋詩中經典名篇的數量又比唐詩少,因此,靠一首詩成名的宋代詩人是非常稀缺的。杜耒相當幸運,他的一首《寒夜》在后代廣為流傳,可以說是宋詩中的名作:“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夜客來茶當酒”更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后人大多因《寒夜》而知道杜耒。
杜耒(?-1225),字子野,號小山,南城(今屬江西)人,嘗官主簿,后入山陽帥幕,《全宋詩》收其詩作20余首。他留下來的詩作顯然太少,在浩繁的宋代詩人群體中太過單薄,容易被其他詩人較大的作品體量淹沒。然而《寒夜》卻不同凡響,在如此巨大的宋代詩作中脫穎而出,熠熠生輝,創(chuàng)造了南宋后期詩壇的傳奇。依照杜耒的身份和經歷,他應該屬于南宋末年的江湖詩派。他曾經在故鄉(xiāng)筑園隱居,現存詩歌的情調風味與“永嘉四靈”頗多相似,也有一點楊萬里“誠齋體”的影子。
《寒夜》的詩題取自此詩前兩個字,頗有古詩命名的遺風?!昂箍蛠聿璁斁啤?,冬天的夜晚,室外寒氣逼人,大多數人都會待在家里。此時突然有客人造訪,顯然是不速之客,主人沒有做待客的準備。本該把酒言歡,但此刻家中無酒,女主人也不能像蘇東坡夫人那樣藏著一瓶待不時之需的好酒。不過好在有茶,在這寒冷的冬夜,就以茶代酒,一邊啜茗一邊款敘契闊之情。短短七字之中,有寂寥,有驚喜,有欣慰,情感的容量和層次都頗為豐富。讀這句詩,我會想到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背跸牡慕希酚耆缈?,池塘里蛙聲聒噪,作者本來約好了客人來對弈,而客人卻沒能赴約,作者只能撫弄棋子看桌上燈花燒落,我們在閑淡的詩句里可以讀出作者的失落和寂寞。而杜耒描繪的卻是與此相反的情境,寒冷的冬夜,一片寂寥,客人突然造訪,給主人帶來意外的驚喜?!爸駹t湯沸火初紅”,竹爐是在外殼套上竹籠的茶灶,在書房里顯得清雅。宋代舉國皆飲茶,文人尤甚。灶下的木炭都燒紅時,水也燒開了。紅紅的木炭,沸騰的開水,書房里的氣氛變得熱烈起來。
在這樣溫暖而熱烈的氛圍中,應該接著寫主客之間的交談和友情了。然而作者卻于此頓住,筆鋒一轉:“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苯裢淼脑铝了坪醺S悬c不一樣,因為綻放的梅花倩影映在紙窗上,一股幽香傳來,與茶碗里飄溢的茶香一起在書房里升騰、彌漫。杜耒在寫視覺的圖像和色彩的同時也寫出了嗅覺的效果,當然這還不是他要的結果,后兩句既是當下見到的圖景和感受,又有比興的內涵。自林逋《山園小梅》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成為寫梅經典之后,梅與月在詩文中就形影不離,成為幽雅高潔的意象。雖然我們不知道杜耒的這位客人為誰,但從詩的內容來看,他品節(jié)不俗,像月光下的寒梅,在杜耒心目中地位不低,得此良友于漫長的寒夜啜茗談天,豈不快哉!
雖然“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但反過來,親友的久別重逢,也是人世間最溫暖的事情。到了詩人的筆下,也容易寫成動人的篇章。如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的感嘆:“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的描寫:“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边@樣的情景被黃庭堅巧妙地寫進詠茶詞里,他的《品令·茶詞》云: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凈,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xiāng)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茶能醒酒,宋代詠茶詞多就此意生發(fā)。黃庭堅以故人萬里歸來、燈下對坐的情景來比喻醉酒后喝茶的美妙感受,那一份快活只有自己曉得,難與外人道也。杜耒《寒夜》的構思應該受到黃庭堅茶詞的影響和啟發(fā),他對黃山谷的詞境作了某種程度的翻轉,不是以茶解酒,而是以茶代酒,這樣詩意更為濃烈。明代的徐渭,用《鷓鴣天》描繪了“竹爐湯沸火初紅”的詩意:
客來寒夜話頭頻,路滑難沽曲米春。點檢松風湯老嫩,退添些葉火新陳。
傾七碗,對三人,須臾梅影上冰輪。他年若更為圖畫,添我爐頭倒角巾。
徐渭是寫意畫大師,如果要把這句詞入畫,就必須畫出主人戴反了的角巾。角巾是有棱角的頭巾,乃古代隱士的冠飾,倒角巾可以見出主人的兀傲和頹放,此時茶亦能醉人。
杜耒《寒夜》詩的意境,又有點楊萬里“誠齋體”的影子,抓住生活中剎那的情景和細節(jié),以風趣而又通俗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來,構思新巧,想象奇妙。杜耒的筆墨凝聚于寒夜里主客飲茶聊天的場面,又以月映梅影來作比興寄托,尺幅千里,意味蘊藉。此時月上中天,剛剛綻放的梅花的倩影映上紙窗。主人和客人,茶與水,梅與月,在一個特定的時空里相遇,有點突然,卻又自然,文字之間滲透著若有若無的禪意,隨緣、自在,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詩、茶、禪交融匯聚,形成一幅溫暖的畫面,喚起讀者心中柔軟的情思和遙遠的記憶。初讀下來,似乎因沒有備酒而以茶待客,細思之后就會發(fā)現又不那么簡單。陸羽《茶經》談到茶的功效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彼€說:“茶性儉,不宜廣,廣則其味黯淡。”茶與樸素儉約的品行相匹配,代表隱士高蹈狷介的人格。宋代詩人強至《公立煎茶之絕品以待諸友,退皆作詩,因附眾篇之末》云:“茶品眾所知,茶德予能剖。烹須清冷泉,性若不容垢。味回始有甘,苦言驗終久?!辈柚?,在于清潔、蘊藉、持久。在《寒夜》中,茶與人既有品德上的隱喻,又與梅、月形成精神上的呼應。這樣看來,煎茶待客,就不僅僅是應急之舉,而是作者詩心巧構。茶與人的邂逅,看似隨意,實則苦心經營。
中國人有以酒待客的習俗,《詩經·鹿鳴》就有“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的詩句。親朋造訪,把酒言歡,像杜甫《客至》“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和陸游《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所描繪的情景,都深厚真摯。中國是禮儀之邦,酒在待客中一直居于核心位置。唐代開始有茶宴,如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皎然和陸羽重陽相聚,以飲茶代替喝菊花酒,體現隱逸群體的趣味。又如錢起《與趙莒茶宴》:“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以茶會友,重在精神享受,在唐宋時代,這是文人和隱士喜愛的待客方式。《寒夜》的精神意趣與此一脈相承。
“寒夜客來茶當酒”已經成為經典名句,經常掛在中國人的口頭,它也悄然引起中國人待客方式的變化。單從這一句來看,它體現了中國人珍視友情、熱情好客的傳統和善于變通的智慧。七個字內在的張力刻畫了一幅溫暖熱烈的場景,凝聚了人間美好的情感體驗,也慢慢轉化為民間的待客方式。閩南一帶是烏龍茶的發(fā)源地,自清初以來飲茶風氣濃厚,從這里流行的“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諺語可以看出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閩南地區(qū),以茶會友已經積淀為民間禮俗。在沖泡、斟飲工夫茶的諸多細節(jié)里體現了閩南人的周到、細致和謙和。在閩南人的家里,不少茶盤和茶具上都會刻上“寒夜客來茶當酒”這句詩,體現一種禮俗和待客之道。茶杯在主人與客人之間傳遞,深厚的情誼在甘香的茶水里氤氳?!昂箍蛠聿璁斁啤币呀洈[脫原詩,成為具有豐富的民俗意蘊的詩句,代表一種待客方式和文化心理。
作者單位:閩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