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穎
(汝州市中醫(yī)院 神經內科,河南 平頂山 467599)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致使缺血、低氧,造成腦組織壞死,起病急驟,進展快,且病死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于發(fā)病時間>6 h的腦梗死患者需給予抗血小板治療。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是常用抗血小板藥物,適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急性冠脈綜合征等疾病。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可改善血液灌注,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增強抗血小板作用。本研究選取汝州市中醫(yī)院發(fā)病6~24 h內的98例早期灌注加權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腦梗死患者,分組探討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汝州市中醫(yī)院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發(fā)病6~24 h內早期PWI-DWI不匹配的98例腦梗死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案分為兩組,各49例。對照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48~64歲,平均(55.93±3.61)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7~22 h,平均(14.41±3.49)h。觀察組:男31例,女18例;年齡47~66歲,平均(56.38±3.76)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6~23 h,平均(14.94±3.58)h。兩組以上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經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確診為腦梗死;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為6~24 h;③PWI-DWI不匹配。(2)排除標準: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心房顫動、感染性心內膜炎、椎基底動脈梗死;②過敏體質;③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上呼吸道感染;④肝、腎功能異常;⑤入組前1個月服用過對本研究有影響的藥物。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接受改善微循環(huán)、腦保護、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降糖、降壓等常規(guī)對癥干預。(1)對照組服用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18),每次75 mg,每日1次。(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酒泉大得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2021260),靜脈滴注,每次250~500 mL,每日1次。兩組均治療7 d。
1.4 觀察指標(1)治療效果。以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評估治療效果,共0~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臨床痊愈:NIHSS評分減少≥90%。顯效:NIHSS評分減少46%~89%。有效:NIHSS評分減少18%~45%。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除“無效”外其他計入總有效率。(2)兩組治療前后大腦中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平均血流速度(Vm)、收縮期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張末期血流速度(Vd)。(3)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以NIHSS評分進行評估。(4)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生存質量,以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進行評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9.80%(44/49)]較對照組[71.43%(35/49)]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血流動力學治療后兩組Vm、Vd、Vs水平均有所提高(P<0.0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
2.3 神經功能、生存質量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較對照組低,ADL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功能、生存質量及生存質量比較分)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xiàn)蕁麻疹1例,皮膚瘙癢1例,頭暈頭痛1例;對照組出現(xiàn)腹瀉1例,腹痛1例,瘙癢1例,消化不良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12%(3/49)]與對照組[8.16%(4/49)]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1,P>0.999)。
腦梗死發(fā)病主要原因在于頸動脈受阻或狹窄,血流量減少,形成血栓,且患者血壓下降后致使動脈遠端血流灌注壓下降,促使側支循環(huán)供血量減少,造成梗死[1]。對于發(fā)病時間<3 h的腦梗死患者可給予溶栓治療,>6 h患者則給予抗血小板治療。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是高效二磷酸腺苷受體阻滯劑,可選擇性阻斷二磷酸腺苷結合血小板受體,從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蔡秀英[3]研究指出,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總有效率可達96%,效果理想。但由于腦梗死病情嚴重,且部分患者灌注加權成像-彌散加權成像(PWI-DWI)不匹配,預后較差,臨床治療效果欠佳。
為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預后改善,本研究在硫酸氫氯吡格雷片上給予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可提高血流灌注量,預防或緩解血栓形成,其作用機制在于:藥物半衰期達到6 h,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可解離血小板聚集;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可增強血液紅細胞表面負荷,以提高血流灌注量[4];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可抑制內皮細胞表面細胞黏附分子,緩解腦組織炎癥反應,降低缺血再灌注損傷[5]。相關研究證實,相關研究證實,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治療內分水嶺腦梗死患者,可促進凝血功能及血流動力學恢復,有助于神經功能改善[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且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較對照組低,表明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治療發(fā)病6~24 h內早期PWI-DWI不匹配腦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神經功能損傷,與肖彧等[7]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分析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發(fā)現(xiàn)治療后兩組Vm、Vd、Vs水平均有所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可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有助于及早進行康復鍛煉,縮短康復進程,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積極作用。統(tǒng)計兩組治療后1個月生存質量,發(fā)現(xiàn)觀察組ADL評分較對照組高,說明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另外,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在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基礎上聯(lián)合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未增加不良反應。
綜上,羥乙基淀粉氯化鈉注射液聯(lián)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治療發(fā)病6~24 h內早期PWI-DWI不匹配的腦梗死患者效果較好,可促進神經功能改善,調節(jié)血流情況,提高生存質量,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