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琴
教材是教師教學最重要的文本和依據,教師對教材的解讀直接影響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而影響學生的深度學習,并最終決定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思維品質?!白x懂教材”值得反復倡導,但怎么“讀”卻大有講究。
一、讀懂教材,繼承傳統(tǒng)
教材是無數專家、學者和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結晶。作為一名教師,讀懂教材、繼承傳統(tǒng)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教學蘇教版六下“圓錐體積”的練習課時,教材首先呈現了一組基礎題,學生能夠根據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體積關系,脫口而出解題方法與結果。然后,教師根據教材的編排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讓他們在能夠求出圓錐體積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這時,有學生發(fā)現,如果把圓柱削成體積最大的圓錐,那么V圓錐∶V削去∶V圓柱=1∶2∶3。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還拓展了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體積關系。
接著教師出示這樣一道題:“圖中的蒙古包由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組成,請問這個蒙古包里的空間大約是多少立方米?”大多數學生會分別求出圓柱、圓錐的體積再相加,但有少部分學生受上面練習的啟發(fā),發(fā)現圓柱和圓錐等底,高是2倍關系,所以題中的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的比是1∶6,因此V圓錐 ×7就可以快速求出蒙古包的體積。
教師借助教材讀懂教學內容的內涵實質、前后聯(lián)系,有助于讓學生的學習層層遞進、深入發(fā)展,從問題解決走向解決問題,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
二、讀懂教材,整合優(yōu)化
每一個版本的教材都有它的優(yōu)越性,同時也有它的局限性。教學蘇教版六下“正比例的意義”時,教材提供的素材相對單薄,只出現單價一定、速度一定的情況。而我在尊重教材意圖的基礎上,適當改造教材,增加了速度不一定的情況,豐富了素材,又借助直觀圖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值一定時,圖像成一條直線,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比值不一定時,圖像是折線,不成正比例關系。整合教材后,注重比較,學生在數圖結合的舞臺上,深度理解了正比例意義的本質,豐盈了認知結構。
讀懂教材,在專業(yè)化基礎上重建,如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幾何直觀。與感性直觀的簡單回歸不同,幾何直觀是運用幾何圖形表現內在的思維活動,實現思維可視化,發(fā)展自身的形象思維與數學直覺,整合優(yōu)化,努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
三、讀懂教材,創(chuàng)新發(fā)展
創(chuàng)新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是為了把學習引向深處。教學蘇教版六下“百分數的意義”時,教材從比較三場比賽的投籃情況開始。學生可以比較投籃的次數,可以比較投中的次數,還可以計算每場比賽投中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化成百分之幾進行比較,進而引出百分數的意義。學生經歷這個過程后,能感悟百分數的意義,但對百分數意義的本質、百分數與分數的聯(lián)系,體驗并不深刻。
我大膽地改編教材,從學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入手,選擇一些百分數進行板書。學生在豐富的資源中,首先進行百分數讀、寫及其意義的淺層交流,根據生活經驗,他們的確會讀、會寫、會敘述百分數的意義。于是,教師宣布下課。學生目瞪口呆、面面相覷,教師便順勢讓學生尋找課堂繼續(xù)的理由。學生表示,他們不知道百分數讀法、寫法是否規(guī)范;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分數有時帶單位名稱,有時不帶單位名稱,那么百分數是否也可以……學生一口氣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教師首先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并板書,接著建議學生四人為一組,每組選擇1—2個話題,結合課前收集的百分數素材,深入、全面地展開研究。學生旁征博引、思維碰撞,對百分數意義的本質有了清晰的認識,對百分數和分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有了深刻的理解,實現了由“學會數學的思維”走向“通過數學學會思維”,再次實現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
關于教材解讀的重要性,學術界有一句常說的話:“今日之教材,明日之心靈?!弊x懂教材,塑造學生明日之心靈,讓數學深度學習真正發(fā)生,是教師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