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種了二十多年桃樹,有幾十畝桃園。幾年前,我從他那兒移了棵嫁接好的桃樹苗,栽在院子里。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見錢”,這農(nóng)諺準得很。桃樹栽下后的第二年,料峭春寒尚未消退,枝丫間便冒出了一個個花骨朵。隨著“春風又綠江南岸”,仿佛一夜之間,那小小的桃樹,竟“滿樹和嬌爛漫紅”了。
我興奮地打電話向表哥報喜,表哥卻叮囑我:每條枝上只留五六朵桃花,其余的都摘掉。電話這端的我一下子驚掉了下巴,問他為什么,表哥告訴我,不光如此,等結了桃,還要疏掉多余的果,每個枝上只留下一兩只最大最好的。因為桃樹太小,枝丫太細,桃子多了經(jīng)不住……
雖是萬般不舍,可看看桃樹那稚細的“胳膊”,真的怕它承受不了太多的重負,只好忍痛割愛,按表哥說的照辦。這年夏天,我收獲了六只又大又甜的蜜桃。
第二年,桃樹雖粗壯了許多,但仍顯得有些“身單力薄”。我怕它還是不能承受累果之重,便主動疏掉一些繁花,摘去一些贅果,只是比上年留的要多了許多。這一年,我收獲了更多的桃子。只是個頭不太均勻,有的品相也不怎么好。
桃樹漸漸長大,不再擔心它的承受能力,我期待它結出更多的果實。于是,不肯再辜負每一朵花蕊,更舍不得糟蹋結出的每一個果子。可是,如此收獲的桃子竟小了許多,感覺也不如原先的甜。我以為這桃樹得了什么病,打電話詢問表哥。表哥問明原委,告訴我——該疏的花一定要疏,該去的果堅決得去。他說:不是每朵花都要結果。
我如夢初醒。是啊,不是每朵花都要結果!舍棄,并不是放棄,而是為了得到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