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樾
不久前,某明星粉絲的舉報行為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巨大風波。飯圈的瘋狂舉動遭到全網(wǎng)側(cè)目,不追星的人實在惶惑,為什么一部分粉絲會如此瘋狂?
很多人以為飯圈是個新生事物,這是一種錯覺。其實人類還沒從樹上下來時,就已經(jīng)有了權(quán)威和偶像崇拜。動物園的猴山上都有老大,一群小猴在那里給他撓癢癢,伺候得舒舒服服。
今天的飯圈之所以顯得瘋狂,是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追星行為轉(zhuǎn)到了線上。你可以不關(guān)心,但是躲不開,打開微博,熱搜里全是這些東西。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偶像,也都有為之瘋狂到喪失理智的人。
1980 年12 月8 日,搖滾音樂家約翰·列儂被自己的狂熱歌迷槍殺,該歌迷因列儂的一首歌曲而心生殺意;1996年9 月7 日,說唱音樂家2Pac 在拉斯維加斯被槍殺,起因是他卷入了美國東西海岸的說唱音樂紛爭……
2000 年左右,有一天我收到一個包裹,打開一看是個銹跡斑斑的罐頭盒,有點瘆人。我用螺絲刀撬開盒蓋,發(fā)現(xiàn)里面是滿滿一罐正在蠕動的蛆。當天我收到一封郵件,警告我如果以后再敢說某歌手不會唱歌,就天天給我寄。
這恐怕是飯圈最痛恨的一句話。每次粉絲惹了事,公眾批評偶像,粉絲都覺得偶像是無辜的。但以我多年的從業(yè)經(jīng)驗來看,粉絲和偶像的性格與人格有一定的關(guān)系。偶像的性格和特質(zhì),難免會吸引同類人的關(guān)注,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偶像要管理自己的粉絲。當粉絲出去與人“開撕”時,偶像要在第一時間通過公開或私下的方式制止他們,這是做偶像的本分。在“是非”面前,不要因害怕得罪粉絲而視而不見。粉絲更在意的是偶像的態(tài)度。如果你認為“是非”比粉絲的情緒更重要,你就會出面制止。你制止,粉絲就知道你不喜歡這樣,他們自然不會再做了;你不吭聲,粉絲就默認你支持,便會變本加厲,這就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有偶像不可怕,偏執(zhí)才可怕,而偏執(zhí)的根本原因是沒見過世面。以前我經(jīng)常因為對某位年輕歌手的“差評”而被其粉絲圍攻,粉絲們的標準話術(shù)是:你是誰???你有什么資格說他?你懂音樂嗎?你聽過他幾首歌?
你看,這些人連我是誰都不知道,就說我沒資格。這里的重點不是說他們必須知道我,而在于,眼界決定了他們的邏輯,在他們的世界中,只有偶像一個人。只有一個,當然是最好的,那就必然生出“親媽”的心態(tài),把偶像當親兒子,百般溺愛。
但問題在于,好與不好是比較出來的。如果你只聽自己偶像的歌,沒有參照物,也就沒有標準,這才是真的沒有資格評判。
如果聽過、看過的東西足夠多,也就不可能只喜歡一個偶像。像我,一年聽兩三千張全球的新唱片,你讓我說最喜歡誰,我說不出來。為什么非要“最喜歡”呢,都喜歡不行嗎?這就是根本的區(qū)別,當你不只欣賞一個偶像的時候,你就沒有“親媽”心態(tài),也就不會玻璃心。而且,一個人的眼界越開闊,對自己的判斷就越自信,也就不會在意別人說什么。
所以,要想避免成為偏執(zhí)粉,最好的辦法是開闊眼界,多聽多看,喜歡更多。
(摘自新浪微博,本刊有刪節(jié),知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