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萍,楊曉軍,徐文鋒
(四川省康定市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四川 康定 626000)
我科自2015年3月~2016年12月深入甘孜州爐霍縣,對515例鼻炎患者進行了相關檢查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甘孜州爐霍縣耳鼻咽喉科門診515例鼻炎患者,通過詢問患者是否有鼻癢、打噴嚏、流鼻涕和鼻塞等癥狀以及鼻內鏡檢查,篩選確診(擬診)過敏性鼻炎患者230人作為調查分析對象。所有納入者均在爐霍生活工作,且過敏性鼻炎病史≥2年。性別分布:男性74人,女性156人;民族分布:藏族154人,漢族72人,彝族3人,白族1人;年齡分布:17~69歲,平均年齡35±5.7歲;文化結構:文盲至大學本科學歷均有;診斷參照標準:所有入選者均符合過敏性鼻炎的診斷標準[3],所有入選者排除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哺乳期妊娠期患者后均行皮膚點刺試驗。
對初診擬診為過敏性鼻炎的230名患者全部進行皮膚點刺實驗。具體方法為:采用北京協(xié)和的過敏原點刺試劑,于被試者前臂掌側皮膚消毒待干后滴上一滴待測疫苗,用特制的點刺針針尖穿過液滴刺入表皮內(約1 mm),再輕輕挑開上皮,使少量試劑滲入表皮即可。每個皮試點的間距及行距應間隔2.5 cm。以生理鹽水為陰性對照,標準組胺作陽性對照,本次檢測的過敏原有9種,分別是:黃花蒿,豚草,葎草,藜屬,粉塵螨,戶塵螨,蟑螂,貓毛和狗毛。點刺后囑患者不要觸及前臂,等待15~20分鐘后判斷結果。陽性反應為風團、紅暈,偽足,部分患者可有癢感。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非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描述,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患過敏性鼻炎的230人進行過敏源篩查,統(tǒng)計分析如下。
(1)過敏人群主要集中在20~50歲,其中20~30歲占24.78%,30~40歲占33.04%,40~50歲占25.22%;10~20歲占1.74%,50~60歲占10.43%;0~10歲和>60歲的人群比例較低,分別為2.61%、2.17%,爐霍地區(qū)發(fā)病人群主要以青壯年為主。民族統(tǒng)計分析(表3-3):藏族為主,共154人,占66.96%;漢族次之,共72人,占31.30%;彝族、白族較少,分別有3人、1人,占1.30%和0.04%。
(2)爐霍地區(qū)黃花蒿類花粉是過敏性鼻炎的主要過敏原,其次是葎草,藜屬,藜屬,樹組合,塵螨和蟑螂致敏者相對較少。
(3)通過爐霍縣當?shù)剡^敏性鼻炎患者過敏原篩查結果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患者以花粉過敏為主,其中較大部分為黃花蒿過敏;發(fā)病年齡以青壯年為主,20歲~50歲患病者多;藏族多余其他民族。
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1)過敏性鼻炎是爐霍縣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之一。此次篩查爐霍縣鼻炎患者515人,確診(擬診)過敏性鼻炎患者230人;其中女性156人,男性74人;年齡分布17歲-69歲,以青壯年患病陽性率為主;民族分布以藏族為多,同時覆蓋本地居住的其他民族,符合當?shù)厝丝诿褡褰Y構特點;
(2)爐霍縣過敏性鼻炎患者主要是季節(jié)性過敏性鼻炎,通過點刺篩查發(fā)現(xiàn),230人過敏性鼻炎患者中過敏原以花粉為主的患者有168人,且主要為夏秋季花粉;
(3)通過病史詢問,發(fā)病人群主要為在爐霍工作或生活的人員,年齡分布范圍為17~69歲,花粉接觸史>2年者癥狀明顯,所以過敏原點刺篩查檢測再次證實蒿屬類花粉是爐霍地區(qū)過敏性鼻炎的主要過敏原。黃花蒿過敏伴其他多種花粉過敏者患者居多。
(4)查閱近20年的文獻不難發(fā)現(xiàn),既往過敏原的調查主要集中在工業(yè)發(fā)展較為成熟的一線城市,如上海廣州北京等,該類地區(qū)的常見吸入性過敏原多為屋塵螨,粉塵螨,貓毛,狗毛,花粉過敏以春季花粉為主,且多見于柳樹,楊樹,法國梧桐等。而爐霍地區(qū)因為獨特的地理自然環(huán)境,植被分布特點和人口結構,過敏性鼻炎主要是以花粉為主的季節(jié)性發(fā)作,且單純黃花蒿為過敏源的患者51人(占30.36%),黃花蒿合并其他花粉為過敏原的患者117人(占69.64%);季節(jié)性鼻炎患者達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