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言,楊勁松,王 婷
(武警甘肅總隊醫(yī)院骨科,甘肅 蘭州 730050)
兒童股骨和脛骨骨折是因為暴力直接作用于股骨和脛骨導致的,因為肌肉的牽拉,進而造成短縮和旋轉畸形情況,以往牽引復位護理工作難以進行,臥床和住院時間比較長,使得患兒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xiàn)再次移位和成角畸形。基于此,我院嘗試在下肢骨折患者身上實施雙邊外固定定架閉合復位治療,并選取近年來收治于我院的25例患兒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開展相關臨床研究,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從2019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25例下肢骨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3-15歲,平均(6.24±0.24)歲。導致患兒受傷原因是15患兒從高處墜落,4例患兒車禍,3例患兒是暴力傷導致,3例是病例骨折。25例患兒中有9例是股骨干骨折,另外16例患兒則是脛骨骨折,對所有患兒的基線資料以及一般治療進行對比,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可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治療方法采用平臥位進行,對治療患兒進行麻醉注射,C型臂透視基礎下進行牽引,結合骨折復位情況做好預測外固定架固定位置,將其放置于骨折近端、遠端交叉處,使用兩枚直徑克氏針進行,實現(xiàn)股骨近端手術前行股動脈定位,對遠端內收肌管進行定位,防止在手術進行中患兒的骨神經和血管被上海。脛骨近端手術之前進行總神經定位工作,防止患者在手術中出現(xiàn)損傷,在姑姑和脛骨內外側做好固定架安裝工作,透視基礎上對骨折對位對線復位工作,一定要固定好螺釘,然后采用合理方式做好加壓固定骨折工作。
手術后3 d使用X線片進行復查,一旦骨折位置欠佳成角,則可以使用外固定器對患兒骨折位置進行調整,對螺釘加壓程度進行檢測,觀察患兒螺釘固定位置。3 d后對患兒下肢肌透收縮程度進行記錄,手術后兩周觀察患兒是否可以下地行走,肢體是否可以進行功能性訓練。
此次實驗研究中25例花瓣女兒都是才手術后一個半月到兩個月班后骨折愈合,然后對患兒植入的固定器去除,所有患兒的髖、膝和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很好,拿掉固定器兩個月后,發(fā)現(xiàn)23例患兒的各項關節(jié)恢復功能都已經達到了受傷前水平,剩下3例患兒創(chuàng)傷比較嚴重,關節(jié)部位存在開放商,混合膝關節(jié)之間粘連,使得關節(jié)神屈活動維持在0-50°內,經過醫(yī)護人員護理醫(yī)師引導后,患兒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功能恢復,可以達到90°伸屈活動。
對于兒童股骨、脛骨嚴重移位骨折使用傳統(tǒng)治療方式比較困難,護理更加困難,容易導致患兒再次移位,長時間臥床也是患兒和家長無法接受的,加上兒童骨生長存在很大潛力,不適合切開復位在固定,進而防止患兒在骨折期間無法愈合,手術后出現(xiàn)感染,功能無法恢復,對功能恢復不滿意,并且患兒骨頭恢復后需要再次通過手術進行取出固定[2]。所以將此種骨折治療方法,轉變?yōu)樯飳W固定方式,也就是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閉合復位方法,對患兒的骨折周圍軟組織進行保護,結合骨外固定架保證骨折穩(wěn)定性,可以實現(xiàn)早期關節(jié)活動真實目的。外固定架在患兒下肢骨折中被廣泛使用,相關研究闡述,此種方式會影響患兒骨骼應力,最終使得骨皮質丟失,愈合時間增加,拆除后固定容易導致患兒下肢再次骨折。通過多年研究后將外固定架使用在患兒下肢骨折治療中,可以將經骨信號轉變?yōu)橥夤悄こ晒羌毎瑥亩沟猛夤丘栊纬伞?/p>
雙邊外固定定架閉合復位丟可以有效預防患兒側方應力不到,導致骨折無法愈合,采用克氏針交叉固定可以避免松動,使得骨折斷端可以均衡,對于技術要求比較好,醫(yī)生需要熟悉掌握患兒肢體精神和血管等,防止對其部位造成損傷[3]。臨床上使用雙邊外固定定架閉合復位效果很好,對于患兒股骨和脛骨造成的創(chuàng)傷小,安全簡單,可以滿足骨折生物學需求,實現(xiàn)患兒肢體早期運動,得到家長認可和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