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霞 王繼良 張桂珍 華建鑫 劉 金 張方悅
(1 廊坊市農林科學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2 廊坊市國土自然資源局 河北 廊坊 065000)
近幾年環(huán)京津地區(qū)隨著種植業(yè)結構的調整,育林面積逐年擴大,林下大豆的種植面積也迅速增加。但由于大多數(shù)種植戶沒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土壤狀況及大豆生長發(fā)育特點、大豆各生育時期的需肥規(guī)律,不清楚樹木還有與大豆爭肥的問題,盲目施肥導致肥料的經(jīng)濟效益降低。應根據(jù)當?shù)氐耐寥阑A供肥能力、肥料類型、施肥方法及時期、大豆品種、樹木類型以及樹齡大小,制定優(yōu)化合理的林下大豆施肥技術。
1.1 根據(jù)樹木類型施肥。樹木分果樹和綠化樹。果樹在生長前期以吸收氮肥為主,生長中后期則以磷、鉀肥為主;綠化樹整個生育期以吸收氮肥為主。因此,樹豆間作,除了考慮大豆的需肥規(guī)律,還要兼顧不同樹木類型對肥料的需求。
1.2 根據(jù)樹齡大小施肥。林豆間作主要是在樹齡1 ~3 年的幼樹下進行。幼齡樹的栽培目的是促進枝梢的快速生長,培養(yǎng)堅實的枝干和良好的骨架,所以幼樹對肥料的需求以氮肥為主;第1 年的幼樹對肥料需求量相對較小,隨著樹齡的增大,對肥料的需求量也會加大,所以林豆間作大豆氮肥的施用量應相對增加。
大豆對土壤的適應能力較強,幾乎所有的土壤都可以生長,但對土壤的酸堿度有一定的要求,其生長適宜的pH 值為6 ~7.5。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保水性好的沙壤土更適合種植大豆。
3.1 大豆需肥特點。大豆不僅需肥量大,需肥種類也很多。研究表明,每生產(chǎn)100 kg 大豆,需要吸收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分別是5.3 ~7.2 kg、1.0~1.8 kg、1.3 ~4.0 kg,三者比例大致為4∶1∶2。
3.1.1 氮肥。大豆是需氮較多的作物,需要的氮素數(shù)量是禾本科作物的4 ~5 倍。大豆所需氮素雖然多,但大豆本身有固氮作用,因此大豆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氮素一部分來自于土壤和肥料,另一部分則由根瘤菌固氮來供給。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主要集中在大豆開花期至鼓粒期,但根瘤菌能從空氣中固定的氮素只占大豆需氮總量的50%左右。所以在大豆苗期,根部還沒有形成根瘤時,施用適量氮肥能促進幼苗健壯生長。
3.1.2 磷肥。大豆也是喜磷作物。磷能促進大豆根瘤菌發(fā)育,從而達到“以磷增氮”的效果。磷在大豆根、莖、葉、分枝生長以及花莢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試驗證明,當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低于15 mg/kg時,施用磷肥有明顯的增產(chǎn)作用。
3.1.3 鉀肥。鉀能增強植株的抗旱和抗倒性,促進大豆體內糖類的合成、運輸和轉化,對單株莢數(shù)、單株粒數(shù)、百粒重的增加影響很大。土壤中一般不缺鉀,如果能增施有機肥可少施或不施鉀肥。
3.1.4 微量元素。鉬、硼、鈣等是對大豆生長發(fā)育及產(chǎn)量影響較大的微量元素。鉬是大豆根瘤菌固氮酶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其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鉬供應不足,大豆就會發(fā)育不良,光合效率下降,植株變矮,產(chǎn)量降低;硼能夠改善大豆生育性狀,大豆缺硼時其根系發(fā)育不好,根瘤生長也不好,并失去固氮能力;鈣能促進大豆對磷和銨態(tài)氮的吸收。但這些微肥在土壤中的含量極低,無法滿足大豆生長的需求,一般靠底施、拌種和葉面噴肥來解決。
3.2 需肥規(guī)律。大豆的全生育期分為3 個時期,生育前期為苗期,生育中期為開花、結莢和鼓粒期,生育后期為成熟期。生育前期少,約占總量的15%;生育中期最多,占70%左右,是氮、磷、鉀養(yǎng)分吸收的高峰期;生育后期15%左右。
4.1 底肥施用技術。有條件的地塊一定要施用底肥,并且要施用優(yōu)質的有機肥,還要以當?shù)氐耐寥罍y試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輔助施用一定數(shù)量的速效氮、磷、鉀肥作為底肥,結合旋耕一次性施入。它不僅是大豆高產(chǎn)的基礎,也是大豆增產(chǎn)的關鍵措施之一。其中有機肥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尤其是鉀元素及微量元素,可滿足大豆生長的需求。有機肥還利于根瘤菌的大量繁殖,使其固氮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底施的速效氮能促進大豆幼苗健壯生長。底肥采用溝施,給大豆定向施用,減少樹木與其爭肥。
4.2 種肥施用技術。種肥是大豆苗期生長,保證壯苗的物質基礎。夏大豆來不及施用底肥且前茬肥力不足的地塊,可將速效氮、磷、鉀肥以及微肥做種肥施用。按照測土結果確定總需肥量,并進行合理混配。一般施尿素30 ~45 kg/hm2、過磷酸鈣300 ~450 kg/hm2或磷酸二銨75 kg/hm2,加上一定數(shù)量微量元素(如鉬酸銨及硼砂等)作種肥。種肥要深施,在種與肥之間應形成一定厚度的隔離層,最少相距3 cm,這樣既滿足了大豆苗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又可避免出現(xiàn)燒種、燒苗現(xiàn)象。含氮的化肥一定要用性能穩(wěn)定不易揮發(fā)的品種,如尿素、磷酸二銨等。
4.3 追肥技術
4.3.1 根際追肥技術。①苗期追氮。在大豆苗期,根瘤尚未形成時或根瘤活動較弱時,適量施用氮肥可以培育壯苗。②花期追氮。大豆花莢期是其一生中需氮的高峰期,此期酌情施氮的增產(chǎn)效果較明顯?;ㄆ谧肥┑实臅r間一般安排在開花前至開花初期,用量視檢測土壤的含氮量、底肥和種肥施用量、根瘤菌的活性以及大豆的長勢而定。中等肥力地塊,底、種肥施量適中,追施尿素75 ~150 kg/hm2;肥力差的瘦地,底肥、種肥施量減少(植株長勢細弱的地塊,可適當多追施一些);肥力較高,種肥充足的地塊,大豆有旺長趨勢的,應不追施氮肥;在土壤中速效N、P、K 含量低且沒有施底肥和種肥的地塊,除追施氮肥外,還要追施磷、鉀肥,追肥時結合中耕培土,可防止肥料養(yǎng)分流失。
4.3.2 葉面噴肥技術。①初花期葉面噴肥。在大豆生長前期長勢較弱時,初花期可以葉面噴肥1 次。②結莢、鼓粒期葉面噴肥。大豆結莢鼓粒以后,其根系開始漸老,吸收能力逐漸減弱,造成大豆因養(yǎng)分供應不足而早衰減產(chǎn),但這時大豆葉片對養(yǎng)分的吸收能力還是很強的。葉面噴肥用量少、見效快,因此可以用葉面噴肥的方法來彌補根部追肥不方便、吸收能力弱以及傷苗等的不足,還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對大豆灌漿鼓粒作用非常明顯。葉面噴肥的時間從結莢開始,每隔7 ~10 d 噴1 次,連噴2 ~3 次。③葉面肥種類及用量。尿素、磷酸二銨、磷酸二氫鉀、鉬酸銨、硼砂、硫酸鋅等均可作為葉面噴施的肥料。一般葉面肥配比為磷酸二銨10 ~15 kg/hm2或尿素7.5 ~15 kg/hm2、磷酸二氫鉀2 ~3 kg/hm2、硼砂1 ~1.5 kg/hm2、鉬酸銨0.1 ~0.2 kg/hm2,兌水500 kg進行葉面噴施。噴施時間為下午3:00 以后,使肥液在葉面停留時間延長,葉片的吸收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