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石義付
稻田與池塘協(xié)同養(yǎng)殖小龍蝦,能夠充分利用淺水育蝦苗、深水養(yǎng)大蝦的自然條件,實現(xiàn)養(yǎng)殖效益最大化。2019年武安鎮(zhèn)個體養(yǎng)殖戶,6畝稻田共獲得蝦苗1350kg,10畝池塘三季養(yǎng)殖小龍蝦收獲成蝦5460kg,畝利潤1.2萬元?,F(xiàn)總結如下:
稻田主要用來繁殖和培育蝦苗。面積以3~5畝為宜,圍溝寬3m,堤埂高1.2m。在2018年10月份水稻收割后,立即清整田塊、淹青,移植伊樂藻、輪葉黑藻、水花生、盤根草等,保持水草多樣性。投放良種親本小龍蝦25kg/畝,雌雄比為3∶1。在翌年3月以后,緩慢加水提高水位,分層級淹沒田埂護坡,促使抱仔親蝦分批出洞,為后期池塘三個時段養(yǎng)殖供給蝦苗。
池塘主要養(yǎng)成蝦,按 1∶6的比例面積配備池塘。水深1.2~1.5m,淤泥控制在0.2m以內,用于栽植水草。在池塘四周用工程薄膜和竹棍筑成0.4m高的防逃墻。
(1)清塘消毒。冬季排干池水挖除過多淤泥,每畝用生石灰80~120kg化水趁熱全池均勻潑灑,徹底消滅池中寄生蟲、病原微生物和野雜魚。
(2)注水培肥。清塘5天后注入新水至0.6m深,注水時用60目網絹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魚卵進入。同時施腐熟畜禽糞100kg/畝,培肥水質。
(3)水草移植。水草既是小龍蝦棲息場所,也是小龍蝦的良好餌料,同時又能改善水質。在當年初,按間距4m、行距10m的要求在池塘中種植伊樂藻、水花生、絆根草等水生植物,種植面積占蝦塘面積的30%~50%。
蝦種投放時間分別為3月上旬、6月上旬和8月下旬3個時間段,可根據季節(jié)、氣溫和蝦長勢作適當調整,并對水稻種植作合理安排。每次投放前都必須徹底清塘,把野雜魚、青蛙等敵害消滅。夏季以補種輪葉黑藻為主,在水草恢復后投放蝦苗。小龍蝦從苗種長至30g以上的成蝦,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只需要30天左右。當年3月上旬,可從稻田中第一次捕獲蝦苗,規(guī)格為160~200尾/kg,每畝放 30~40kg,一次放足。蝦苗下塘時,用多維和葡萄糖浸泡5~10分鐘,為小龍蝦補充能量和抗應激。選擇有水草的地方放苗,多點分散避免堆積。
(1)飼料投喂。成蝦養(yǎng)殖應以專用配合飼料為主,也可直接投喂豆餅、麩皮或小雜魚。飼料蛋白質保持在30%以上。3~4月每天投喂1次,飼料量占蝦體重的1%~3%。5~10月份每天投喂2次,數(shù)量為蝦體重5%~8%,上午7:00~9:00,下午 18:00~19:00。由于小龍蝦有晚上攝食習慣,上午投喂全天投餌量的1/3,下午投2/3,并根據蝦的攝食情況掌握投餌量。
(2)水質調節(jié)。根據“春淺、夏滿”的原則,春季水位保持在0.6~1.0m,淺水有利于水草生長和蝦蛻殼。夏季每隔15~20天注水一次,水深控制在1.5m左右,有利于小龍蝦越夏。每半個月潑灑一次乳酸鈣制劑進行補鈣,定期施用EM菌、芽孢桿菌等微生物制劑,改善養(yǎng)殖池塘的水質和底質。
(3)日常管理。每日堅持2~3次巡塘,觀察小龍蝦的攝食、水質變化、水草生長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1)起捕時間。第一季從4月20日開始捕撈,根據市場行情和小龍蝦的生長情況及時捕撈,捕大留小,至5月20日捕撈完畢。第二季8月10日捕撈結束。第三季11月20日結束。最后統(tǒng)計的餌料系數(shù)為1.2。
(2)效益估算。生產表明,每畝稻田可培育蝦苗225kg;池塘采取希放精養(yǎng),40~50天可養(yǎng)成一季,每季可養(yǎng)成30g以上的大蝦130~160kg,毛收入15300元左右,扣除蝦苗飼料人工等綜合成本4300元,每畝獲利11000元,投入產出比1∶3.56。
利用本地稻田和池塘協(xié)同養(yǎng)殖,優(yōu)勢互補,能夠在7~11月的淡季出大蝦,也是市場青睞的精品蝦。尤其是蝦苗能就近捕撈和投放,大大提高了蝦苗成活率和生長速度,三季養(yǎng)蝦,效益最佳。
(通聯(lián):1.441500,湖北省南漳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2.430077,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