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智,童愛均,江玉姬
(福建農林大學食品與科學學院,福建福州 350002)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進步,互聯網迅速發(fā)展,各種網絡課程也如雨后春筍般運用到各年齡段的教學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線教學成為各高校教師教學的首選方式,建好、用好在線課程資源成為教師的一門必修課[1]?!笆称肺⑸飳W實驗”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掌握有關微生物學方面的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專業(yè)選修課或專業(yè)基礎課。傳統實驗教學會因場地、器材的限制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課題組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以學生為中心,以福建省精品在線課程“食品微生物學實驗”為資源,開展實驗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索,以期使學生更快捷、更牢固、更主動地掌握實驗課。
傳統實驗課通常是在實驗室進行上課,活動形式單一,一般是教師在實驗前進行實驗目的、原理等理論講授,有條件的再進行現場演示,最后學生進行實驗。傳統實驗課存在以下問題:①不能長期持續(xù)學習,學生通常是通過現場學習,有一定的志趣度,但課后容易忘記,且沒有條件重新學習;②有些學校因為實驗場地、器材的限制,學生需要分組共同完成實驗,存在著資源不平衡,主動參與度不一致;③實驗課的實驗時間有限,如學校實驗課程通常安排3 個課時,但教師需要講解實驗目的、原理等理論部分,有些還需要現場操作演示,這就占用了實驗課程的學時,有時導致學生匆匆忙忙把實驗糊弄完成,實驗課完成質量較差[2-3]。
針對以上問題,課程教師在不斷尋求改善解決的對策,一方面增加課程的學時,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驗時長,多操作、熟能生巧,進而達到實驗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拍攝課程操作視頻光盤,共享給學生學習,以期讓學生主動學習。但這2 種辦法都存在一些劣勢,前者需要更改課程大綱,調整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后者學生需要電腦觀看光盤,或者光盤的時長較長,不適合即時觀看,學生興趣度有待提高。因此,隨著網絡技術及智能手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希望能夠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來觀看學習,MOOCs 也就應運而生。
在線課程又可稱為“慕課”,英文名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將課程、項目和經驗等相關內容進行資源共享,成為教學資源的一種課程形式[4]。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2013 年,在線課程引入我國,各高校教師開始整合資源,逐步開始各自課程的建設。學校2017 年對“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在線課程進行立項,負責人組織課程團隊整理材料、備課、錄課建設。
首先,對課程的各個實驗進行知識點的分解,再分別就實驗課的理論部分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實驗步驟等進行課程講解錄制,每個視頻控制在10~15 min,同時對實驗操作進行演示錄制。其次,將視頻及課件進行上傳,對學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衛(wèi)生與營養(yǎng)3 個專業(yè)的學生進行試運行。最后,將課程向社會在線開放運行。經過2 期的課程運行,2019 年“食品微生物學實驗”課程被認定為省級精品在線課程。
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是在傳統的實驗室進行的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實驗課教學模式:每學期采用25% (6 個學時) 的在線學習,75%(18 個學時) 的線下實驗。課程總學時24 個,學分1.0 分。整個課程教學模式分為課前預習、課中考核、課后討論、課程考核及課程效果與反思。
在每學期開始前,課程團隊教師會提前通知學生選課。線上課程一般比線下課程提前1 周開放,讓學生提前預習,然后跟上在線課程的進度進行在線學習。學生預習需要完成以下任務:①對實驗的目的、原理等理論知識的視頻進行觀看學習;②對實驗的相關操作進行觀看學習;③對單元小測的測試題進行作答。
在實驗室進行線下教學時,不再對實驗目的、原理等理論內容進行講解,而是采用提問題的形式考核學生對實驗內容預習的效果。對比傳統課程所節(jié)省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觀察、實驗、思考[4]。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操作技能進行綜合性考核并給予指導,從而使學生牢固掌握實驗操作。
課后學生需要完成實驗報告的撰寫和在線討論。在線課程中設置有討論區(qū),分為2 種:①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討論;②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生及教師針對問題進行討論。討論的內容可以包括對某個知識點的疑問,對某個實驗的細節(jié)、難點,對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實驗相關內容,對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評價等。討論和回帖要占有一定分數,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討論。
課程的考核分為2 種,一種是針對社會學生,全部采用線上考核;另外一種是針對在校學生,采用的混合式考核,即線上考核(20%) +線下考核(80%) 的辦法。
線上考核辦法如下:單元測驗占72%(共8 次測驗),討論及回帖占8%,期末考試占20%。測驗和期末考試的題型均為客觀題,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和判斷題中的幾類。討論及回帖只有在“課堂交流區(qū)”中參加討論才能計分,以學生在“課堂交流區(qū)”有效回復教師發(fā)起的討論貼數量進行考核[5]。學生有效回帖后,系統自動計分并和算入總成績。有效回帖4 個以上滿分。成績按百分制計分,低于60 分為不合格,60~84 分為合格,85~100 分為優(yōu)秀。
線下考核辦法如下:每個實驗需要撰寫實驗報告,占50%;在上課過程中對實驗操作進行現場考查打分,占40%;課堂考勤10%。
從線下課堂反饋效果來看,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學習效率更高,已先前學習掌握實驗的原理、熟悉實驗的操作,線下的實際操作更加順利。大部分學生主動參與該在線課程的學習,包括視頻的觀看、課后的討論、單元測驗及期末考試,而且學生對該線上課程的反饋評價效果較好,達4.8 分(總分5.0 分。有學生評價:“通過‘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在線課程,很直觀地觀察到理論課上所學到的一些菌的形態(tài),加深了對一些菌的認識。而且該課程的網課教師講解,條理清晰,生動形象”;“教師的課程很有系統性,從高中的實驗室到大學的實驗室,一樣是用顯微鏡觀察卻能有很多不同的體會。在該課程學習中,更加感受到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課程的有機性”。近2 個學期,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評價均為優(yōu)秀,平均93.0 分(總分100 分)。
近期,教育部發(fā)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必須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特別是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上[5]。以在線課程“食品微生物學實驗”為基礎,進行本科實驗課的混合式教學創(chuàng)新的探索,達到了預期的結果,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進行持續(xù)學習的能力。對該課程與實際課程的教學組織建設模式進行研究,推動實驗課的課堂教學革命及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持續(xù)改進教學質量,形成新的實驗課教學模式,可為其他實驗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