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沫
2020年,我們談中考試卷中的微寫作題型,到這一期已經(jīng)是第十個了。這十個題型,從表達方式看,有說明性的微寫作《明白清楚,簡單說明》、議論性的微寫作《貼近生活,客觀評論》、記敘性的微寫作《宏觀視角,微觀落筆》。從應用文體看,有倡議書的寫作《擇體應用,行文規(guī)范》、主持詞的寫作《立足方寸,主持萬象》、新聞導語的寫作《擬好標題,寫好導語》;從情境運用看,有圖文情境 《讀圖時代,“看圖說話”》,擴寫情境《情境所依,擴寫有序》,還有今天我們要說的改寫情境,《變換文體,改寫表達》。
改寫,是一種很重要的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我們學過的《女媧造人》是我國著名神話學家袁珂根據(jù)古代女媧故事記述改寫的。魯迅先生晚年,根據(jù)“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用小說的手法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寫成了《故事新編》。改寫,是初中要掌握的寫作能力的一種,《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能變換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改寫題型在中考微寫作中每年都有,比如2020年四川眉山的中考小作文題:
25.下面是王維《山居秋暝》(節(jié)選),請將這首詩改寫為一段寫景抒情文字,200字左右。(10分)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這是一個詩詞類改寫題目,平時的古詩詞學習中,我們經(jīng)常會做這樣的改寫訓練。
再看2020年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的中考小作文題:
25.小作文(10分)
請用白話文改寫《木蘭詩》或《曹劌論戰(zhàn)》。
要求:①主題明確、詳略適當、故事完整;②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均可;③150字左右。
這是文言類改寫題目,它同我們平時所做的文言文翻譯不同,不要求字字落實,而要對文言故事有自己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
我們在2020年第4期《情境所依,擴寫有序》中談到過縮、改、擴類的寫作題的一般規(guī)律,那就是“三有”:有寫作的情境;有寫作的要求;有寫法的指導。以2020年四川眉山的小作文題為例,我們來理一理它的“三有”。
有寫作的情境。原文就是改寫情境,王維詩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譽,《山居秋暝》寫初秋時節(jié)山居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就是寫作的情境。題目中節(jié)選這首詩的前四句,也是為了讓情境相對獨立,便于寫作考查。
有寫作的要求。題干中“請將這首詩改寫為一段寫景抒情文字,200字左右”就是寫作的要求,“改寫”“寫景抒情”“200字左右”,要求很明確。改寫時一定要找出所有的寫作要求,比如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的中考小作文中的要求有三個,第一“主題明確、詳略適當、故事完整”;第二要“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第三字數(shù)控制在“150字左右”。還有一個要求隱藏在前面,就是“用白話文改寫”。只有理清了要求,我們才能在寫作中一一落實,準確完成寫作任務。
有寫法的指導。所謂寫法指導,就是寫作時的提示,它常常藏在寫作要求中。比如“寫景抒情”,就是在提示你使用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來改寫;使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就是在提醒你寫作時要注意敘述角度。
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單元寫作《學習改寫》中提道:“改寫,就是在忠于原作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改變文體、語體和敘述角度等,進行‘再創(chuàng)作’,以服務于特定的需要。”依據(jù)這個定義,我們來討論改寫的規(guī)則。
改寫,要“忠于原作內(nèi)容”。忠于原作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原文要素不變、原文中心不變。原文要素不變,我們可以參照記敘文六要素來進行保留,比如《木蘭詩》的主人公是木蘭,你就不能把她改成水蘭、金蘭;《曹劌論戰(zhàn)》中“十年春”“戰(zhàn)于長勺”的時間、地點要素也不能改。原文中心不變,比如《木蘭詩》反映木蘭替父從軍的孝順,戰(zhàn)場殺敵的英勇,不慕榮利的淡泊,我們就不能改成木蘭在軍營中如何隱藏身份,甚至如何經(jīng)歷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改寫可以改變文體。四川眉山的中考小作文題“請將這首詩改寫為一段寫景抒情文字”,我們可以理解為將詩詞改寫成散文,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用寫景抒情的文字改寫:“剛剛下過一場秋雨,山林一下子變得空曠幽靜,像被清洗過一般。我在這雨后初秋的傍晚,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心情都禁不住愉悅起來?!蓖ㄟ^細節(jié)的補充,描寫景物抒發(fā)情感,短句變成長句,詩句變成散文,讓內(nèi)容充實。
改寫可以改變語體。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小作文題“請用白話文改寫《木蘭詩》或《曹劌論戰(zhàn)》”,就是要求把文言文改成現(xiàn)代文。這種改寫不同于文言文字句的翻譯,逐字逐句會限制文字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可以在忠于原作的基礎上有一些創(chuàng)造性。
改寫可以改變敘述角度。2020年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小作文題“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木蘭,替換成曹劌,這樣你就可以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講故事了;在改寫過程中,第一人稱表達直接,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親切、真實的感覺;第三人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往往很有說服力。
說了這么多,我們還是以具體的改寫話題來進行實踐演練吧。
★微話題:
陳子昂登上幽州臺,禁不住吟哦:“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請你結合作者寫詩的背景,改寫這首詩。要求:①主題明確、詳略得當、故事完整;②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均可;③200字左右。
★微盤點:
一位詩人,一位人生失意的詩人,一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在人生正當壯年的時候承受了生命中最沉重的打擊,他因為政治斗爭變成犧牲品,被降職棄用。此時他登上昔日燕昭王招納天下賢士而建的幽州臺,想起了那些有機會施展抱負,實現(xiàn)宏愿的青年才俊,禁不住淚流滿面:人海茫茫啊,宦海浮沉,我就像天地間渺小的一粒塵埃,在這闊大宇宙中竟然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什么賢明的君主,不過是活在典故傳說中罷了,我哪里能有這樣的幸運托付才能啊,只有在這幽州臺上獨自神傷。
(海口市五源河學校 徐偉)
點評:作者結合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以及詩文的內(nèi)容,將詩文內(nèi)容以敘述故事的方式講出來。作者先用了第三人稱的方式來敘述寫詩的背景,像旁白一樣介紹詩人的人生遭遇,然后轉換成第一人稱,以詩人的口吻解讀《登幽州臺歌》的內(nèi)涵。
腳下這塊空寂的高臺,令他心中波瀾起伏。昔日黃金臺上招賢納士的君王早已駕鶴西去,只留下他孤寂的身影在這里憑吊。他所處的時代,不會傾聽他的訴說,反而冷漠地將他置之不理。未來遙遙無期,在這窘迫的局勢之間,他與他的理想沒有出路。抬頭仰望穹廬,低頭俯瞰大地,天地廣闊久遠,他渺小如同一粒沙子,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疾風劃過他的臉龐,熱淚還是溢出了眼眶。他佇立,他吟哦,獨留天地悲歌。
(??谑形逶春訉W校 林子楓)
點評:作者用第三人稱的口吻來敘述作者的遭遇,在物是人非的時間和空間跨度中表現(xiàn)作者命運不幸、懷才不遇之感。通過對比,寫出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境況,以及人生無常、個人微小的獨特生命體驗。
他站在飽經(jīng)風霜的黃金臺上,思緒飄回了史書中的戰(zhàn)國年代。他看到燕昭王在沂水之濱修筑起高臺,郭隗、樂毅向他走來……轉過身,他朝著風吹來的方向走去,眺望遠方。天地如此遼闊,世間一切似乎都能得償所愿。怪只怪他生不逢時吧,就像被困在云層中翻飛的小鳥,風太大,云太厚,難以找到方向。一串滾燙的淚珠從他眼角落下,他緩緩地走下樓臺,只留下幽州臺孤寂的身影。
點評:作者的視角比較獨特,把詩人放在歷史中走來,有一種天地不負萬物,唯我孤獨之感,但最后孤獨的又好像是幽州臺(歷史)而不是詩人,這恰恰更讓人感受到詩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愴之感。
今天我們談了中考微寫作中的改寫類題型的話題,改寫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用處是很大的。小到把一首詩詞改寫成散文、小說,大到把一篇小說改寫成劇本、舞臺劇,甚至是電視劇等等。改寫的形式也有很多,需要我們有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但只要我們把握住了改寫的基本要求,把小處的功夫做好了,我們就會擁有更大的舞臺。
★微口訣
最后,還是讓我們以微口訣的方式結束今天的學習吧。
中考微寫作,題型輪番說。
表達與應用,情境作補充。
改寫變文體,要素要保留。
中心不用改,人稱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