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qū)樹勛小學 楊卉
綜合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教材對課程的設計,以及諸多相關部門組織的對部編版教材的解讀后,我們確定了研究主題。
《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zhì):“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被咎攸c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由此可見,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才是最終目標。
四年級語文教材中引入批注教學,同時對批注的建議是:“批注,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種手段,其旨在養(yǎng)成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同時學生要學習用批注的方法加深、豐富對文章的理解?!庇纱丝梢?,批注更是一種深入學習語文的有效方式。
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廣泛推行,目前已實現(xiàn)一至六年級全面鋪開。結合部編版教材的編寫宗旨及教材特點,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教材不再是學科知識的橫向、零散講授,更關注縱向的語文知識與經(jīng)驗的積累與整合。如何讓學生掌握一項語文技能,并將之應用于未來的學習中,成為學習的重要手段,批注教學引發(fā)教師深入思考。
學期初,教研員組織的教師集體備課,高屋建瓴地對教材編撰進行了分析;進修學校組織的課程展示活動,貼近教學教給教師實用的方法;各種社會組織同時看準契機進行的講座與同課異構等活動,同樣讓我們深受啟發(fā)。根據(jù)教材中單元語文要素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實際情況,經(jīng)過反復思考,最終我將研究方向確定為“批注在小學語文中年段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批注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用,而不是讓學生學習批注有哪些種類,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于批注的理論性知識,點到即可。這些可以通過教師講授,讓學生簡單了解的知識包括批注的位置、批注的角度、批注的方法、批注的環(huán)節(jié)等。這些基本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過多提及,也不要反復讓學生從理論上面面俱到地進行批注,這樣不僅不能實現(xiàn)有效批注的目標,還容易使學生感到學習內(nèi)容過深、過難。因此教師要把握尺度,讓學生簡單了解即可。
1.關注本年段批注重點。在這個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特別是那些能表現(xiàn)出文章中心、表達情感的詞句進行“批寫”,即:寫下某段的內(nèi)容,某個句子的意思等對文本表層意思的理解。批注是一種工具,我們應在工具的使用中讓學生學會課文內(nèi)容。
2.統(tǒng)一批注符號及其作用。統(tǒng)一并掌握基本的批注符號,并明白這些基本的批注符號表達的含義,這不僅能讓學生盡早做到有效批注,更能使學生的批注在全班范圍內(nèi)達到統(tǒng)一,互相明確、分享批注所得,為以后的批注交流打下基礎。
1.使批注從“直覺”走向“自覺”。把握文章大意,從整體入手進行印象批注,是“直覺”性批注,既是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是教學再組織的契點。教師對于印象批注的梳理歸納,能使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從“直覺”走向“自覺”,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有效發(fā)展。
2.在批注的使用中提示語文素養(yǎng)。自悟批注是批注學習中比較難達到的一個層面,其中不乏內(nèi)容批注、賞析批注、補白批注、專題批注等。這些批注方式的熟練應用,能夠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實現(xiàn)思考的不斷深入,最終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逐步提升。
3.讓反思批注促進學生有效閱讀。緊扣文本主旨,回歸文本整體,進行二度批注。這樣的批注練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評判和反思能力,是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的有效途徑。
批注是一種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工具,因此從審視教學目標達成的角度來講,批注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為了學批注而批注。教師在初期進行的批注教學中,切不可喧賓奪主,讓學習批注成為教學的目標。
批注需要學生專心閱讀、潛心思考、靜心書寫。尤其是學習批注的初期,學生的閱讀速度較慢,教師要放緩節(jié)奏,配合學生的腳步。
作為教師,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批注當中,為此,可以使用實物投影等媒體設備,以便呈現(xiàn)批注樣本,讓學生在評點交流中掌握批注方法,促進學生批注能力的提高。同時,教師仍要在實踐中繼續(xù)探究,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為批注的使用鋪設便利之路。
關于課題“批注在小學語文中年段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這只是研究中的理解呈現(xiàn),相信我們在今后的應用與思考中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