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qū)新閘街道中心幼兒園 李娜
手指游戲是幼兒階段最常接觸的互動游戲,為了促進語言能力的養(yǎng)成,教師可以通過身體動作和思維意識協(xié)調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活動。幼兒手指游戲是通過聯(lián)合童謠、繞口令、順口溜等教學內容,轉化為實踐游戲活動,把幼兒的日常生活融入教學當中??紤]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智力發(fā)育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互動式教學提高幼兒的參與度,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以沉浸式教學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手指游戲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語言能力,比如在教學手指游戲時,教師可以將手指操的不同指法以情境演繹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將不同動物的切指、切掌、彈指、握拳、握爪等基礎指法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明確人與動物的異同,后續(xù)再將相關示范圖片供學生學習和掌握。在開展手指操時,可以把兒歌、順口溜融入手指游戲中,以小組合作互動的形式增強幼兒的參與感。在外來流動兒童與當?shù)赜變旱南嗵庍^程中,手指游戲不但能夠增進友誼,打破語言差異帶來的隔閡,而且能夠促進雙方的智力發(fā)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合作完成,在熟練之后,可以將一只手增加兩只手,同時打同時做,或一邊打一邊做。
幼兒語言教學的關鍵在于學生能否掌握所學知識,單純的理論知識記憶并不能代表一切,學會運用、學會自主運用占據幼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手指游戲教學由于練習時間長、頻率高,學生較為熟練,將語言教學融入手指游戲,把一些特定的名詞與具體的動作和手勢聯(lián)系在一起,在教學和實踐活動中主張動手操作配合語言表達,達到相互影響,雙向發(fā)展。比如,教師可以將拉手與合作對應,把推手與拒絕對應,按照不同動作和行為的含義分為不同類型,比如大拇指、舉手、打槍、勝利等手勢,都可以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作為一些特定的含義,與活動流程中的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利用暗示和思維引導,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智力發(fā)育。手指游戲并不只是一個教學形式,而是一個學習過程,不同手勢和指法的學習,許多內容可能內容復雜,信息量大。這時教師就可以糾錯練習,幫助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思維,可以讓幼兒更加自信地表達。
手指游戲作為一種表達方式,在表達上往往有時比語言更直接,這是因為其內容性和功能性更強。在手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幼兒的示范和指導,教導幼兒正確的姿勢,把語言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豐富實踐教學,讓幼兒在手指訓練的過程中,進行多樣化的語言交流。比如,在基礎手指操“五個好娃娃”的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幼兒記住手指的名稱,并通過展現(xiàn)不同的手勢圖片,通過扳手指,鍛煉手指精細動作,促進手部小肌肉的發(fā)育;結合兒歌,以握拳和展開兩種方式分別按照順序掰手指:五個好娃娃,乖乖睡著啦,公雞喔喔啼,叫醒五娃娃,拇指姐姐起床了,食指哥哥起床了,中指哥哥起床了,四指弟弟起床了,五指妹妹起床了。在教學后,讓幼兒回家后與父母聯(lián)系,促進家校聯(lián)合,在大量日常訓練和學習中,進行課外延伸,讓幼兒幫父母做家務,在課堂上進行表演,以身體語言和行為語言促進口語表達。比如掃地、拖地、洗衣服、端盤子等內容形象化地展現(xiàn)在課堂中,既可以讓幼兒自主學習,也可以開展師生、生生互動,加強課堂教學反饋,糾正和指導,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
手指游戲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只是基礎,通過手指進行有限制和約束條件的語言表達練習,才是幼兒語言教學中的高級訓練。比如說模擬具體情境,結合相關主題,讓幼兒進行交流對話,以某個條件達到某種目的的形式,讓幼兒養(yǎng)成語言邏輯。手指游戲大部分是運用手指的變化完成的,所以在常規(guī)的游戲中加強課堂預設,能夠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綜合運用知識,活躍語言思維。比如以翻花繩為例,除了基礎的翻花繩游戲,教師可以與幼兒協(xié)商,制定一些額外的規(guī)則,除了要翻成不同樣式,還需要進行詞語接龍,在翻回同一個樣式時,還要用之前的詞進行造句練習等。通過在基礎的手指游戲上增加一些語言元素,讓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思維。
手指游戲源于生活,教師在對外來流動兒童進行語言教學中,應通過互動情境、知識運用、基礎訓練、實踐活動等多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思維和能力,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輕松的學習空間,做到寓教于樂,自主學習,提高幼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充分挖掘手指游戲活動中內在的價值,發(fā)揮其最大的教育功能,做到游戲和學習完美結合在一起,營造高效、有趣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