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秦安縣古城農業(yè)中學 李小軍
初中物理本身具有較高的抽象性與復雜性,而初中學生自身理解能力不高,且認知水平較低,在進行物理知識學習時往往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問題,長此以往,必然會挫傷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甚至會使學生產生畏難的情緒。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作為教師,要認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圍繞著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課堂導入的精心設置,并接下來的物理知識講解做好鋪墊,強化學生對抽象化物理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比如,教師在進行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將教學內容分解滲透給學生,分層次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導入,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作為課堂導入,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學生畏難心理,使學生的物理學習由以往的“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比如,在進行“慣性”這部分知識內容學習過程之中,大多數學生都無法理解這個抽象的物理概念,對于影響慣性的幾點重要因素缺乏足夠的認識,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應重視分解分層導入設計,利用各類教學情境,加強學生對“慣性”這一概念的認識。在進行慣性知識點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表演生活中兩個極為常見的現象:第一,公交車突然間啟動之后,車上站立人員的狀態(tài);第二,公交車緊急剎車時,車上站立乘客的狀態(tài)等。通過應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幫助學生對慣性原理的認識更為深入。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育之中,教師教學用語是否規(guī)范流暢,對教師質量與效果影響較大,通常來說,通俗易懂、流暢的教學用語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容。一般而言,優(yōu)質的教學用語要符合通俗易懂、嚴謹性高以及感染力強等要求,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物理知識講解時,用詞切不可以晦澀難懂,且詞不達意,這樣極容易加大學生理解難度,讓學生難以聽得明白透徹,也就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此外,物理是一門科學,教師在講解物理知識時要做到準確無誤,概念要闡述清楚,切不可以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為了增加物理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提升物理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教師應當使用具有感染力的、幽默風趣且言簡意賅的教學用語,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此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課堂提問是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意義重大,其中,在進行課堂提問時,為了保障提問的有效性,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首先,保障提問的目的性。教師要認識到進行課堂提問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簡單擴充教育內容,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檢測;其次,保證提問具有啟發(fā)性,課堂提問應當能夠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與探究,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更為深刻;最后,要保證課堂提問具有中心,教師應圍繞著某個中心進行提問,充分發(fā)掘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主動性。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應用廣泛,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文字、聲音、圖片以及視頻等多種方式,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呈現出教學內容,易于學生接受與理解,保障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學習了解“電路”這一方面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兩物體摩擦時,一個物體的電子可能會轉移到另一物體上,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這一知識點,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向學生播放相關Flash動畫,在模擬橡膠棒和毛皮相互之間摩擦過程之中,將電子制作成為可以移動的“小人”,在摩擦中“電子小人”從毛皮上轉移到橡膠棒之上,這種直觀又形象的展現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以此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對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作用巨大,在進行物理實驗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方式,通過多樣化方式的應用,調動學生參與到物理實驗活動的主體性。比如,在進行“氣體壓強”這部分內容學習中,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實驗情境,將一些水倒入易拉罐之中,而后用酒精燈對易拉罐進行加熱處理,一段時間之后,罐口便會出現白霧,接下來用橡皮泥將罐口封閉住,經過慢慢冷卻后,易拉罐發(fā)生了變形,這個時候教師進行提問,“易拉罐為什么出現白霧?”“這種排空氣方式在物理中有哪些運用?”教師通過物理實驗活動開展,引發(fā)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實現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了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教育體制改革深化下,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方式,通過多種舉措的綜合應用,充分點燃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到物理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此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提升,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