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城中小學 劉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體現(xiàn)了預習的重要性,在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中更是如此。預習環(huán)節(jié)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安排,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整體的了解,將能自主解決的問題在課下完成,避免占用課堂時間,將多余出來的時間解決重難點的知識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合理分配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對課堂知識的聽講做到有的放矢,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新課內容有了全面把握,在預習時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將有問題的地方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向教師請教。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利于教師準確把握教學方向,將學生的疑難點進行整合梳理,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細化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效促進了教學節(jié)奏,為課堂學習節(jié)省了更多的時間,為學生的自主討論合作環(huán)節(jié)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內容之余,能開拓思維能力,教師的教學更具針對性、更快速、更高效。
在現(xiàn)階段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大多為“教師負責教課,學生負責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較少,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進行材料的收集整理,對較為晦澀難懂的新課知識也會有初步的了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假以時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良好的改善,能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課前預習是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時最常布置的學習任務,課前預習能使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有初步的感知,對數(shù)學課堂學習有心理準備。此外,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預習的作用卻未得到良好的利用,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預習學習缺少具體的指導,在布置新課預習任務時,往往以“大家要做課前預習”一帶而過,對預習內容沒有詳細的安排計劃。另一方面,學生對預習學習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預習,語文學科的預習學習還可以通讀文章,勾畫好詞佳句。那數(shù)學學科要怎樣預習呢?是將課本上的習題做完?還是將一些定理背誦?這樣的教學問題比比皆是。久而久之,課前的預習任務變成了一種“形式化”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進行預習,學生進行粗略的瀏覽便是預習,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也不會去關心學生有沒有預習,預習效果如何,將“預習好”變成了“預習過”。基于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重新審視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讓課前預習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需明確:預習任務應具體,預習步驟要詳細,預習結果需關注,讓學生的預習任務得到及時的反饋,使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的努力得到認可,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榮譽感,學生才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認真,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體現(xiàn)。比如,在開展《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認識到平面與曲面是不同的,能在腦海中初步構建空間概念,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我對學生提出了以下要求:1.先讀書,對課本內容有大致了解。2.多動腦,動腦思考課本中的問題。3.勤動手,在家長的幫助下找到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物品,感受一下它們的不同之處。4.多提問,在預習時對問題提出一些假設,找到疑難點。
引導學生按照我所說的步驟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使學生懂得課前預習能為他們的學習有所幫助。有計劃的預習還包括課堂檢測和教學反饋,在上課之初,我會對學生的預習任務做簡單的考查,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有全面的把握,之后對教學安排進行合理的調整。
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應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學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受家庭教育、天賦、能力素養(yǎng)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之間是存在能力差異的。在教學活動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教師布置了預習任務,在上課時有的學生能快速地解答問題,有的學生卻完全沒有頭緒。在剛接觸教學工作時,我會認為是學生沒有進行課前預習,但是在我檢查學生的課本時,卻發(fā)現(xiàn)學生有做課前預習。這樣教學情況就需要教師在布置教學任務時,有目的地對預習任務做一些劃分,讓學生有梯度、分層預習。教師可以將預習內容分為“必答題”“選答題”和“搶答題”?!氨卮痤}”的內容是較為基礎的預習內容,教師需要保證班內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對此項內容進行解答,“選答題”要比“必答題”的難度大,但是需要保證班內部分學生能解答,“搶答題”的難度最大,它是適用于班內成績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這樣的預習安排能讓班內的學生都有事可做。一方面為學習較為吃力的學生提供平臺,讓他們從預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為學習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提供了研究方向,深度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進行《千米和噸》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具體感知一千米的概念,熟練掌握幾個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能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我將預習內容劃分了三部分,如下:1.1 厘米、1 分米、1米分別有多長?你能用實例說明嗎?2.我們之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你能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嗎?3.如果說學校的操場跑道總長度是400 米,那幾個操場跑道相加是1千米呢?
教師將預習內容進行有梯度的劃分,這樣的預習設計適應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在開始課堂學習時,能有話可說,體驗到數(shù)學課堂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
教師在布置教學任務時應有所改變,一成不變的預習設計同樣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對預習方式進行可行性調整,促進學生預習任務的進行。例如,有的課程預習需要學生多想、多看、多思考,但有些內容就需要學生去切身體會,通過自身的實踐操作得出相關結論。對此,教師應針對不同的課程設計不同的預習方案,有策略地安排預習任務,豐富學生的預習形式,讓學生充滿新鮮感,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一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圖形平移的方法,理解旋轉與對稱圖形的特點,由于“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知識內容較為抽象,而四年級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有限。在布置預習內容時,我會側重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對學生做出了以下要求:1.在回家的路上或是家中看一看,哪些事物運用了軸對稱的原理,哪些事物運用了旋轉的原理。2.你能從生活中找到平移的現(xiàn)象嗎?3.你能不能利用折紙剪出一些軸對稱的圖形?
總之,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有力支持,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能力水平有全面的掌握。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基于此,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將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