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市南苑小學 周海平
在我國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直接受應試教育思想,將提高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學重點,常常忽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利用小學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為此,學校開始接受新的教學思想,重新定義體育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小學體育教師也嘗試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思想,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體育學科的特點,開展五花八門的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自制力較差,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注意力,在課堂上很難聚精會神地聽教師講課,不能從一而終地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小學生缺乏耐心,當他們遇到難題時,如果投入了時間和精力還沒有做出來,就會產(chǎn)生暴躁、憤怒等情緒。而且小學生遇到挫折后很容易產(chǎn)生抵觸心理,導致做事沒有激情,缺乏學習的動力。
當今社會大多數(shù)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和長輩的心肝寶貝,享受著大家的關心和寵愛。由于習慣性地接受大人的關愛,他們?nèi)狈Κ毩⒁庾R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這些學生離開父母后,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會哭鬧,感到無助。而且有的學生受到長輩的溺愛,不懂得分享,經(jīng)常與同學發(fā)生矛盾,這樣都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
在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下,教師根據(jù)成績的高低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很艱巨,由于學生個人的理解和吸收知識的能力存在差距,面對統(tǒng)一的標準,能力較差的同學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很難達到尖子生的學習水平,于是會逐漸產(chǎn)生厭學心理,最后放任自我。
由于小學生年齡還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情緒,做事全靠滿腔熱血,通常不會經(jīng)過深思熟慮。當他們心情愉悅時,能夠樂觀地面對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愿意和同學分享,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但是當他們感到低落、煩躁時,哪怕遇到一丁點挫折,都會覺得崩潰。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即使是小學生也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癥下藥,就有可能演變?yōu)樾睦韱栴},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而且小學階段的教學是有目的性的專項教學,學生由幼兒園步入小學后,不僅學習狀態(tài)要發(fā)生轉(zhuǎn)變,就連心理狀態(tài)也要經(jīng)歷一個適應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盡快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幫助學生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未來的學習生活。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督促學生進行學習,學生的地位長時間得不到突出,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逐漸喪失。但是體育不同于數(shù)學、語文等學科,采用的是戶外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隨意活動,不用一板一眼地坐著,擺脫了空間的局限性和思維的束縛。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不需要灌輸學生體育知識,在運動的過程中就能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沒有了長篇大論的講解,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提高。而且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與學生多次接觸,增加了很多交流互動的機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對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會不知疲倦地嘗試各種有趣的事情。同理,當學生喜歡上體育運動后,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教學,此時,體育教學不僅能傳授學生運動技巧和相關知識,還能讓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體育游戲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的特點在于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不斷變化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需要審時度勢,時刻注意學生的心理動向,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達到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