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
班級生態(tài)建設是班主任的工作內容之一,班級生態(tài)一旦出現問題,必然會影響到班級內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班主任應該及時采取相應的行動,和學生、家長一起,為改善班級生態(tài)而努力。改善班級生態(tài),需要班主任發(fā)現、創(chuàng)造、抓住契機,及時采取適切的行動,給學生帶來更具吸引力的生態(tài)創(chuàng)造與成長期待。契機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有賴于班主任對班級生態(tài)的重視;契機的利用和把握,則需要班主任有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夠對契機的價值做出準確判斷,對如何將契機轉化為班級活動或學生共同的成長期待有精心的規(guī)劃和設計。
在不同的生態(tài)領域中,都存在這樣一種狀況:有些個體在群體中會起到不同的作用,從積極面或者消極面對群體生態(tài)產生一定影響。每一個班級,都是由一個個具有獨特性的學生個體組成的,他們在班級環(huán)境中建立起各種聯系,相互影響,共同塑造著班級生態(tài)。理想的班級生態(tài)是從學生的真實參與、體驗和創(chuàng)造中慢慢生長出來的;關注兒童個體的真實體驗,重視兒童個體的自我實現,是創(chuàng)造理想班級生態(tài)的基礎。一個班級形成之初,或者新接手一個班級,班主任要從個體的個性特點、同伴關系中的角色意識、班級環(huán)境中的歸屬意識等方面認識和研究學生,為創(chuàng)造理想班級生態(tài)提供條件。班級中那些具有特殊“能量”的個別學生,往往會對班級生態(tài)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班主任能抓住教育時機,從這一類學生入手,就比較容易促進班級生態(tài)的改善,重塑理想的班級生態(tài)。
我在接手一個被貼上“問題班”標簽的三年級班之前,就聽說了這個班級個別學生的故事。其中有兩個男生和三個女生,在一二年級時,經常無視課堂紀律,上課時隨意進出教室、課間大吼大叫、破壞公物都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家長做了很多努力,最后都表示沒辦法。正因為班主任對這幾個學生的無能為力,整個班級生態(tài)呈現出雜亂無章、消極頹廢的景象。接手這個班后,我立即調查了具體情況,分析這幾個學生出現這些行為的成因和動機:兩個男生之所以會如此,一個共同的原因是家庭教育出現偏差。但不同的是,其中一個男生對作惡搗蛋沒有半點悔意,另一個男生內心里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但就是管不住自己。還有一個重要的現象是,他們倆常常一起“行動”。而那三個女生,主要是受到環(huán)境影響,她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正確認知,以為隨心所欲地表現很“酷”。
總體而言,班級生態(tài)出現問題的原因,首先是原來的年輕班主任經驗不足,沒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其次是班上這些“特殊”學生“能量”太大,而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最容易受到不良行為的影響;第三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科學。我意識到,要想改善這個班的班級生態(tài),必須要幫助這幾個學生從點滴開始改變,成就更好的自己,同時為班集體貢獻“能量”,讓全班學生看到這些“問題學生”在我的引導之下而發(fā)生的積極改變。
首先,利用課間和午間活動時間,我陪他們一起游戲、散步、分享童年故事,逐漸成為這幾個學生的朋友和“偶像”。贏得了他們的信任,也就可以聽到他們對自己行為的看法和評價,從而為解決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接著,我有意識地挖掘和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且在班級里適時大力表揚,觀察他們面對認可和表揚時的反應。我發(fā)現,每次得到表揚,他們都馬上“正襟危坐”,一臉驕傲??吹剿麄兒推渌麑W生一樣有上進心,希望從積極的方面被“看見”和認可,我決定瓦解兩個男生的“同盟”。我特意在班級開展了“我能幫助誰,誰能幫助我”的結對活動,并故意同時征求他們倆的意見,建議他們倆結對。如我所料,他們倆都嫌棄對方,堅決不肯成為隊友。這個小團體被瓦解后,他們倆違紀搗蛋的行為明顯減少了,甚至有時候會暗地里比一比誰做得更好。
針對那三個女生,我了解到她們都思維活躍,熱愛閱讀,好奇心強,就在取得她們信任的基礎上,讓她們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其中一個動不動就與同學發(fā)生沖突的女生,喜歡向老師、同學展示各種創(chuàng)意,解說能力突出。正好,每周都有外地老師來我校參觀學習,我就將這個接待任務交給了她。果然,她十分重視這項任務,在用心完成任務的同時,她也慢慢變得大方、合群了……
當這些“問題學生”的改變有目共睹的時候,我再一次與家長探討教育引導的有效方法。為什么這時候才又一次與家長一起探討呢?因為家長曾經覺得自己已經沒辦法了,而我讓他們看到了孩子的積極變化,他們不僅有了信心,而且十分認同我的觀點和建議。
經過近一學期的努力,整個班級生態(tài)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們學會了相互理解、包容和幫助,整個班級生活充滿陽光和溫暖。因此,當班主任遇到個別難以管教的學生時,不妨放棄以集體之名來約束、改變這類特殊學生的辦法,而是從這些個別學生入手,各個擊破,實現班級生態(tài)的改善。
有一個班級,學生普遍缺乏情緒管理的知識和方法,學生間沖突不斷,教室里整天雞犬不寧。班主任利用成長課和其他機會,引導學生學習情緒管理知識,但效果并不明顯。但有一天,這個班的班主任發(fā)現班上有一個男生發(fā)生了明顯改變,曾經最容易激動的他,最近慢慢變得平和、開朗起來。之后的一次成長課上,班主任讓這位男生分享自己在情緒管理方面的收獲,同時讓大家回顧這段時間里這位男生面對沖突時的應對方式,從真實案例中看到情緒管理的可能和好處。這節(jié)課上,每個人積極主動地為自己制訂了情緒管理的目標。不久,班級學生的狀態(tài)有了明顯改變。
這個案例中,班主任也是借助個別學生的變化來改善班級生態(tài),但與上面的案例不同的是,這個契機不是教師精心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無意在教室生活中發(fā)現的。因此,在一個生態(tài)狀況不理想的班級里,及時發(fā)現并利用好積極變化的個體,是班主任應該具有的能力。
有個班主任,遇到了一個學生普遍缺乏責任感的班級,如某件事歸班干部負責,那班級其他學生就會視而不見。該班班主任通過觀察發(fā)現,如果臨時讓某個學生承擔一項具體任務,那個學生就會認真對待。他突然意識到,這或許就是改善目前班級生態(tài)的契機——用“班級服務崗”取代班干部制度。在班會課上,班主任提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全班同學的響應。接下來,學生們就從班級生活需要出發(fā),討論需要哪些服務崗位,然后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開始認領崗位,并認真梳理了具體的崗位服務職責。“班級服務崗”確定后,班級定期進行服務崗自評和互評活動。結果,不到半學期,學生們的責任意識明顯提升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切身體驗中成為該班的班級文化。
如同個人的成長總會受到某個關鍵事件的影響一樣,班級生態(tài)創(chuàng)造也會受到關鍵事件的影響?,F實情況中,有些家長常常以能夠參與班級活動而感到自豪,但他們并不是單純地以協(xié)助班級工作或者提供必要支持為目的,而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好處”。在一次游學活動開始前,有家長因為爭當志愿者落選而在QQ群中表達不滿。已經對班級和家長情況有所了解的新班主任,發(fā)現這是一個可以改變班級生態(tài)的好機會,便以此事為契機,召開了一次家長會。在家長會上,班主任既表揚了積極申報志愿者的家長,同時讓家長靜下心來思考“志愿者的職責任務是什么”。討論中,很多家長都覺得班級的志愿者是幫助老師組織、引導和照顧學生的,充當服務者角色。于是,班主任便順勢提出:為了讓全體學生感受到家長志愿者的無私奉獻,同時確保所有孩子都得到鍛煉的機會,志愿家長將不會被分到自己孩子所在的小組。這一做法,得到了全體家長的贊同,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班主任對孩子成長的真心關注。
游學活動過程中,幾位家長志愿者及時向其他家長反饋孩子的情況,同時目睹了班主任對孩子的關心和各方面的指導。尤其在班主任的有意安排下,那些以往因為家長原因而導致同伴關系緊張的學生們,被分到了同一組,在游學過程中學會了相互信任和照顧,相處融洽和諧。游學活動結束后,班主任又結合幾件發(fā)生在學生間的事情,與相關家長進行了探討和溝通,讓家長感受到了教師對學生成長的關心。慢慢地,這個班的家長們越來越信任班主任,班級生態(tài)慢慢得到改善,學生在班級生活中也表現得越來越陽光。
改善班級生態(tài)的方法和策略有很多,而創(chuàng)造、發(fā)現契機并抓住契機,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在“契機”上下功夫,這是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也是教育智慧的體現。